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徐匯藝術館

增加 6,212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徐匯藝術館…”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徐匯藝術館 </p>
|-
|<center><img src="http://www.xuhui.gov.cn/UploadPath/editor/b7481e9f-e67e-42cd-98f6-cf9cea462707.jpg?id=16586"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www.xuhui.gov.cn/H/xhxxmln/sy_ggqsygk_wh_jcwhdw/Info/Detail_33360.htm 圖片來自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 <br>
'''地址'''    [[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1413号<br>

'''電話'''    +86 21 6433 6516<br></small>
|}
</div>
'''徐汇艺术馆'''({{lang-en|Xuhui Art Museum}})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一家公益性文化机构,主要用于举办美术展览、开展学术研究、典藏艺术精品和普及审美教育。原为'''鸿英图书馆''',地址[[淮海路 (上海)|淮海中路]]1413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建筑主体为三层[[砌体结构|砖混结构]]的花园洋房,展厅拱门由红砖砌筑,前后花园共有400平米<ref>{{Cite web|title=徐汇艺术馆:从历史万花筒投射出的现代影像|url=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4874029|accessdate=2020-05-28|work=m.thepaper.cn}}</ref>。展廳面積約400平米,分上下兩層。,另有陈列室,多媒体视听区,艺术沙龙角,服务台等功能区。自开馆以来,国内外大批艺术名家曾在此参展。<ref name=":0">{{Cite web|title=徐汇艺术馆对外开放_影音娱乐_新浪网|url=http://ent.sina.com.cn/x/2005-12-16/0921930651.html|accessdate=2020-05-28|work=ent.sina.com.cn}}</ref>

徐匯區藝術館是[[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下屬的公益性美術館,爲徐匯區文物保護單位,前身是[[黃炎培]]先生于1933年發起修建的“鴻英圖書館”,1959年,作爲上海新型美術學校先驅的中國畫院附屬美術學院(今上海美術學院前身)曾在此開課,後幾經變遷,于2005年由徐匯區人民政府出資修繕,改建成徐匯區藝術館,于12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

徐匯區藝術館以徐匯區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爲依托,以“當代、海上、名家、經典”爲藝術定位,以傳播優秀文化、策劃舉辦展覽、典藏藝術精品、開展學術研究、普及審美教育爲主要職能。自開館以來,先後策劃推出品牌系列展覽如青年美術年、藝術名家師生展系列、學院水墨邀請展、上海銅版畫展、設計與生活系列展等,在國際交流方面也積極促進藝術合作、推廣徐匯文化形象,曾被《中國文化報》譽爲“區級美術館發展的典型标本”。

近年來,徐匯藝術館着力打造專題展覽,獲得社會廣泛好評。2018年舉辦的“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除内容上的深度解讀外,還運用豐富的多媒體技術賦予古老[[壁畫]]以新的生命,獲得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提名”,是唯壹獲此殊榮的區級小型美術館。2019年,徐匯藝術館再次以深度挖掘、實物結合多媒體展示的方式,推出“烏金千秋照——徽墨專題展”,該項目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此類展覽通過專題呈現,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融入當代視角與創新表現形式,展現中華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此外,徐匯藝術館還十分重視公共教育工作,除了緊密圍繞展覽舉辦美育活動,每年還定期舉辦自主創新項目“美育卡”品牌系列活動,該項目曾獲文化和旅遊部“優秀公共教育項目”。
== 历史 ==
1924年[[黄炎培]]、[[沈恩孚]]、[[史量才]]等人等人创立[[甲子社]],设有专门收辑史料的人文类编辑部。<ref name=":1">{{Cite web|title=为徐汇艺术馆打call!东南第一、上海首座……这幢花园建筑隐藏这么多故事——上海热线侬好频道|url=https://hi.online.sh.cn/content/2019-11/29/content_9448345_5.htm|accessdate=2020-05-28|work=hi.online.sh.cn}}</ref>

1929年迁至今[[复兴中路]],改名人文社,设立人文[[图书馆]]。<ref name=":1" />

1933年[[叶鸿英]]捐款50万元支持图书馆的发展,改名为鸿英图书馆,搬迁至现址[[霞飞路 (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413号,是上海第一家私人图书馆<ref name=":0" />。并设立了鸿英图书馆基金,由[[蔡元培]]、[[黄炎培]]、[[沈恩孚]]、[[江恒源]]等15人担任董事。<ref>{{Cite web|title=黄炎培与鸿英图书馆|url=http://www.cndca.org.cn/mjzy/ztzl/rwjnl/jnhypdc140zn/1288579/1112302/index.html|accessdate=2020-05-28|work=www.cndca.org.cn}}</ref>

1942年10月对外开放。该馆藏书15万册,其中3777册181.3万件是民国时期日报、剪报资料极其珍贵。

1950年2月,鸿英图书馆交由[[上海市教育局]]代管。

1952年由[[上海市文化局]]接办。

1955年与新闻图书馆合并为[[上海市报刊图书馆]]。

1958年并入[[上海图书馆]],全部藏书移并至上海图书馆。

1966年前,该房屋由[[徐汇区图书馆|徐汇图书馆]]和[[春泥越剧团]]使用

1986年前由区青少年科技站、区红专学院和[[长江沪剧团]]使用。

1987 - 1991年,由区少儿图书馆和文化艺术服务公司使用。

2004年,投资719万元修复鸿英图书馆旧址,11月竣工,改建成徐汇艺术馆,并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ref>{{Cite web|title=徐汇区档案局(馆)档案信息网|url=http://www.xuhui.gov.cn/xhda/xhda/xhbl/xhqz/2017/03/24/d_105522.html?tm=1540454970694|accessdate=2020-05-28|work=www.xuhui.gov.cn}}</ref>

2005年12月17日,徐汇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 交通 ==
=== 地铁 ===
*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
*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
=== 公交 ===
* 96路:复兴中路乌鲁木齐中路站
* 26路、911路、920路:淮海中路乌鲁木齐中路站
* 93路:乌鲁木齐中路复兴中路站

==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
9,0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