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五梨跤

移除 48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五梨跤00.png|400px|缩略图|右|五梨跤[https://sites.google.com/site/hongshulin666666/zu-yuan/wu-li-jiao 照片來自]]]
[[File:五梨跤01.jpg|350px|缩略图|左|五梨跤[https://mtff98.pixnet.net/blog/post/459713920 照片來自]]]
''' 五梨跤 ''' 常綠喬木
學 名: Rhizophora mucronata Lam.
別 名: 紅海欖
分 佈: 生長在河口沼澤地,台灣的紅樹林以五梨跤(紅海欖)的數量最為稀少,主要分布在台南市的四草與四鯤身;而 [[ 水筆仔 ]] 主要分布在台灣北部。
習 性: 喜陽光普照,不耐寒
==關於五梨跤==
[[File:五梨跤11.jpg|400px|缩略图|右|五梨跤[https://www.luerhmen.org.tw/about_us.php?kind=1&class_id=56&item_id=144 照片來自]]]
五梨跤是台灣最典型的熱帶 [[ 紅樹林樹種 ]] ,由於綿延發達的支持根與寬大葉型,使五梨跤成為相當具有觀賞價值的 [[ 紅樹林植物 ]]
五梨跤的花期集中在七月,而在開花的同時,去年的胎生苗還賴在母株上生活,也就是說,今年開花結果後,胎生苗一直留著,直到第二年的七至九月才獨立漂流;胎生苗比水筆仔長上一倍,可達五十公分。<ref>[https://sites.google.com/site/hongshulin666666/zu-yuan/wu-li-jiao 五梨跤],五梨跤-紅樹林</ref>
「五梨跤 是台灣數量最少的紅樹林植物,零星分布在嘉義、台南、高雄沿海,以 [[ 台南四草 ]] [[ 四鯤鯓 ]] 為主要生育區。為常綠小喬木,自幹上方長出氣根,斜垂插入泥土,成支柱根,為典型的紅樹林植物,小枝有明顯葉痕。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葉面富光澤,全緣,先端有芒,葉片長15-20cm。花黃白色,聚繖花序,腋生;萼4裂;花瓣4,內部有細毛;雄蕊8,花絲短。果革質,圓錐形,萼片宿存反捲,胎生苗和水筆仔類似,數量較水筆仔少,比較粗壯,長約25-30公分,外表呈喝咖啡色有突起皮孔;胎生苗在夏天成熟落地。是台灣樹形最優美的紅樹林植物,極適合海岸綠化、觀賞。台灣本種之學名有人訂正為Rhizophora stylosa Griff.。」<ref>[https://mtff98.pixnet.net/blog/post/459713920 五梨跤],紅樹林 五梨跤-痞客邦部落格</ref>
五梨跤別名五腳梨。主要特徵是樹幹長出許多 [[ 氣根 ]] ,斜垂入泥地成為支持根,樹形最優美。 聚繖花序,腋生,淺黃色花萼四裂, 白色花瓣具有絲狀毛,果圓錐形,具胎生現象,苗形似水筆仔,但較粗糙,數量較少,胚軸外表呈咖啡色有突起皮孔 ,是數量最少的一種,零星分布在嘉義、台南、高雄沿海,以台南四草與四鯤身一帶為主要生育區 。在五梨跤的樹上可以同時觀察到花苞、小的胎生苗、成熟的胎生苗的景象。 。(註: 以前的學者認為Rhizophora mucronata Lam就是「五梨跤」,但是近年來經重新鑑訂,其實他們與中國大陸沿海之紅海欖Rhizophora stylosa Griff.是同一物種。 <ref>[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c28093245/companion/212.htm 五梨跤],五梨跤-212五梨跤</ref>
 * 香山濕地的五梨跤集中在海山罟部份小區域,總數不到 40 棵,因環境溫度不似南部溫暖,生長較為緩慢,只能混雜水筆仔與海茄苳之中以擋寒風,86 年間種植至今(96)年始才發現開花繁殖現象 ,但由於97年2月約有3個星期長時間受冷鋒寒襲的關係,4月觀察時全數死亡
[[File:五梨跤02.jpg|400px|缩略图|居中|香山濕地的五梨跤[https://sowhc.sow.org.tw/html/observation/sea/plant/303/303.htm 照片來自]]]
因港口開發後細蕊紅樹及紅茄苳野外滅絕後,五梨跤是現生最稀有的紅樹林植物,在台灣南部河口海岸生態扮演重要的角色。經由研究,目前五梨跤的復育繁殖已經建立一套海岸育林技術,可因地制宜的因應海平面上升,利用紅樹林耐淹且耐鹽之特性,固結土壤、造陸、淨化污染物,營造具備生物多樣性的原棲地,以保護海岸國土資源  早年台灣以Rhizophora mucronata當作五梨跤的學名,後來學者比對標本後,發現生長在台南、高雄河口泥灘地、葉前端有芒尖的這種植物更像Rhizophora stylosa因此修正採用現在的學名,也有人稱它為紅海欖 。<ref>[https://e-info.org.tw/node/217544 五梨跤],五梨跤-環境資源中心</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五梨跤06.jpg|350px|缩略图|居中|五梨跤[https://e-info.org.tw/node/217544 照片來自]
File:五梨跤10.jpg|400px|缩略图|右|五梨跤[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5/DPA314000/index/u4_2.htm 照片來自]
</gallery>
 
*莖:
與水筆仔不同的是,其胎生苗胚軸上氣孔明顯,具有粗疣的外表,長度普遍較水筆仔的胎生苗長,成熟期也較長,約為一年。<ref>[https://sowhc.sow.org.tw/html/observation/sea/plant/303/303.htm 五梨跤],五梨跤</ref>
 
==圖片說明==
四草水上綠色隧道....... (Tainan, Taiwan台南之旅)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BBvWR-LCc}}
 
== 參考資料 ==
31,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