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闰二月

增加 3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法中公历每四年出现一次二月29天,为闰二月。
农历一年内出现两个二月,第二个二月为闰二月。闰二月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三月,在21世纪前后 [[ 频率 ]] 中等,一般每隔19年(如2004年、2023年)出现一次。此后闰二月 [[ 频率逐渐下降 ]] 成为 [[ 罕见 ]] 闰月,25~28世纪中每世纪各出现一次,29~30世纪、36~38世纪、40~44世纪没有闰二月。
春节、龙头节最早,上巳节最晚的年份通常 [[ 闰二月 ]] 。注:2319年没有闰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原因;
周期不是整 [[ 天数 ]] 造成的
春节日期;
我国大部分地区通行着两种历法:一种是阳历;另一种是农历,也叫"夏历"。
阳历又叫太阳历,以回归年作为历法的 [[ 基础 ]] 。由于回归年的长度等于365.2422平均太阳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它不是整日数。因此,阳历取365日为通常的一年,即"平年"。为了清除它跟实际回归年的差距,阳历用"置闰"的办法在400年里增加97日;或每隔四年,就在二月份加上一日,这就是阳历的"闰年"也是阳历的"闰二月"。
农历则不同,实际上,它是一种"历月和阴历相同,历年与阳历近似"的"阴阳合历"。它是以月球的圆缺盈亏周期作为历月的依据,又要考虑全年的寒暑节气。
一般地说,月球的盈亏周期是29.53日(29天12小时44分2.9秒),称为一个"朔望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 [[ 倒置 ]] ,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为使农历与阳历在季节上能够 [[ 合拍 ]] ,时令也能一致,我们的祖先就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余缺",在19年中设立了7个闰月--因为19个回归年的总天数与19个平年加上7个闰月的总天数基本相等。所以,农历历法规定:每隔两年或三年设一个闰月。有闰月的这一年,农历是13个月,计383天。
那么,这个闰月该摆在哪个月份才合适呢?
20,8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