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范烟桥

增加 10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是年9月,苏州光复,学校停课,范烟桥返家。范家藏书甚富,有古籍数千卷,范烟桥开始是随手翻翻,后来看上了瘾,越读越起劲,书读得多了,便产生了写作欲,文章写好后,又想到发表,慢慢步入文坛。
范烟桥在同里,仰慕陈去病、柳亚子等人成立的南社,也与 [[ 徐平阶 ]] [[ 张圣瑜 ]] 等人在先贤袁龙复斋共创"同南社"。一个"同"字表明旨意与南社相同;另一方面表明是同里人主办的以文会友的文学团体。一时上海、 [[ 无锡 ]] [[ 盐城 ]] 、海宁等地,大江南北入社者有500余人,影响很大。范烟桥所办的刊物为《同南社社刊》,两年后,油印改为铅字排印,每年一册,直至十册,格式也仿《南社丛刻》分录文、诗、词三部分。稍后,范烟桥由柳亚子介绍加入了南社,入社号为第969号。后来范烟桥研究南社文学史,在二十年代初,写了《 [[ 南社文学 ]] 》,选了一部分登摘在《申报》、《新闻报》等刊物上,但最终没有结集,留下了一本约9万字的手抄本。他在晚年还撰写有关南社的文章,写有约2万字的《 [[ 南社琐谈 ]] 》,这是他对"南社"所作的杰出贡献。
1912年,苏州草桥中学复课,范烟桥到苏州继续读书,因学校发生学潮,校方与学生相持不下,范烟桥辍学回乡。秋天转入杭州之江学堂,其时孙中山先生辞掉大总统之职,在途经杭州时赴之江演讲,范烟桥认为"言论丰采"动人,邀几位同学与孙中山先生一起合景留念。翌年改入南京民国大学,二次革命爆发,学校迁上海,范烟桥没有随去,回家向表舅钱祖翼学书法,自此结束学生时代,转入自学阶段,并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1914年,范烟桥到吴江八坼第一小学任教兼八坼女子小学教员,此后任八坼乡学务委员、吴江县劝学所劝学员、吴江县第二高等小学历史教员、第一女子小学国文教员。1917年编写作为课本的《吴江县乡土志》,内容涉及河流、交通、教育、行政、自治、还有县下属同里、盛泽、黎里、震泽、芦墟、平望等乡镇基本概况。在此期间,他向上海《时报》副刊《余兴》投稿,得到主编包天笑的赏识,约范烟桥写稿,范烟桥就写了弹词《 [[ 家室飘摇记 ]] 》十回,讽刺袁世凯欲做皇帝梦,这是范烟桥第一次向外投稿,并获成功;几乎同时,范烟桥也学写小说,他向王西神的《小说月报》投了几篇短篇小说,后来发表了,从此开始涉足小说领域。
继《同言报》后,于1921年元旦改办《吴江报》,八开四版,始为半月刊
,后为周刊,办报宗旨是广开言路,活跃思想、抨击黑暗社会、改良社会。历时5年余,共出231期。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吴江报》。1934年又主编《 [[ 新吴江 ]] 》,日出一大张,因经费拮据,数月后即停刊。
1922年范烟桥随家迁居苏州,同南社社务遂告停顿。范烟桥的父亲买宅苏州温家岸,这里为元代文学家顾阿瑛"雅园"一角,至今仍旧保存着假山、池塘、曲桥、古木,另有新植榆、桐、山茶、梅、杏。范烟桥有诗记之:"一角雅园风物旧,海红花发艳于庭"。此后范烟桥给自己的书室命名为"鸱夷室","鸱夷"乃盛酒器,他一生喜爱"烟"和"酒",书室成了他精神生活中的烟酒,他还请画家沈雪庐作《鸱夷酿诗图》,并请社会名流和文友题咏。范烟桥还写过《鸱夷室杂缀》。
1928年春,应王西神之聘,范烟桥为正风中学国学主任;秋天,经陈去病介绍到上海持志大学讲授小说;应包天笑、江红蕉、姚苏凤、查士端、黄光益、黄转陶力荐,范烟桥接办《小日报》主编;1930年,在苏州世界书局设编译所,范烟桥受约任局外编辑;1931年冬,任东吴大学附中国文教员。
1932年受聘到东吴大学讲授小说课程。为了讲课方便,他撰写了作讲义用的《民国旧派小说史略》10万字。他把小说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旧派小说,包括鸳鸯蝴蝶派、武侠小说,代表人物周瘦鹃等;一类是新派小说,即是政治小说、平民小说,代表人物鲁迅等。1961年整理定稿后被魏绍昌编进《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丛刊(甲种)》。此时他又有《中国小说史话》2万余字,分30个小章节,连载于唐忍庵的《中国日报》,一月而止。这年,范烟桥与小说林书店主人叶振汉合办《珊瑚》半月刊,范烟桥任社长和主编,历两年,共发行了48期,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除了国内发行外,还发行到日本、朝鲜、缅甸。范烟桥在《珊瑚》的发刊词《 [[ 不惜珊瑚持与人 ]] 》中指出:"国难末已,隐痛长在,那里还有心绪谈那不急之的文艺,这是应有的责难。可是仔细想一想,这话也未必尽然,因为救国不能专持着铁与血,世界上有把文化来作为侵略工具的,那么我们可以把文化来救国!但是珊瑚半月刊虽有这伟大的抱负,实际上觉得力量太微细,只好竭我们的心力,尽我们的责任……。"范烟桥《珊瑚》创刊在"九一八"事件后,刊登了《抵抗日记》、《国难家仇》、《纪念九一八》等抗日檄文。
1933年,范烟桥写作了《[[诗学入门]]》,编辑了《销魂词选》,由中央书局出版。以历年笔记整理成专集《茶烟歇》,由中孚书局出版。《茶烟歇》比较著名,章太炎、吴湖帆题字作扉页,本书收集了范烟桥近40年的见闻,200多篇随笔,很多人物轶事,如况周颐、石达开、翁松禅、胡雪岩、陈蜕庵、苏曼殊、汪笑侬、毕倚虹、吴湖帆等;另有小说家言,如《孽海花》、《三笑》、《珍珠塔》、《 [[ 儒林外史 ]] 》、《 [[ 品花宝鉴 ]] 》等;还有饮食之道和典故,如谈拙政园、燕子矾、瞻园牡丹、莫干山日出诸景物,述碧螺春、鸡头米、麦芽塌饼、闵饼、状元糕、鸭馄饨与喜蛋等。《茶烟歇》曾在《珊瑚》开有专栏,《茶烟歇》和《烟丝》一样,都带有一"烟"字,"烟"取自范烟桥号中一字,另外"烟"是范烟桥的一大嗜好,再则"烟"带有消遣休闲意味。
范烟桥经常到苏州居住的同川学校老师金松岑先生家去拜访,金松岑的小儿子金季鹤也经常为他的《珊瑚》写稿。一次,范烟桥请求金松岑题几个字。金松岑问:"写什么?"范烟桥说:"就如同当初您在我作文本上写的评语那样写。"金松岑略作思考后,写上:"扬帆千里,速不求工。"过后,范烟桥将"速不求工"刻成章,用以克服自己写作和书法中的不足之处。据说这段时间,他连毛笔小楷字都写得很工整。
1934年,范烟桥为《 [[ 苏州明报 ]] 》副刊《明晶》撰长篇小说《 [[ 花草苏州 ]] 》,连载数月。
1935年秋,南社社员公葬陈去病,大家公推范烟桥编纂陈去病遗著,范烟桥从《国粹学报》上,辑录陈去病的《五石脂》;还从《珊瑚》摘录已经刊登过的连载《 [[ 浩歌堂近谈 ]] 》。
1936年,范烟桥开始与影剧界接触,他被召至上海,任明星影片公司文书科长。编辑《 [[ 明星实录 ]] 》10万余言,代主编刊物《机联》一年余。
1937年抗战爆发,明星影片公司停业,范烟桥合家回到同里老宅避难。
1939年,范烟桥着手改编叶楚伦所著小说《古戌寒笳记》,为电影剧本《乱世英雄》,这是为国华影业公司所编。在上海他主编《苏州公报》,为苏州地方人士流亡上海者办,不久因费绌而停办;这一年《文汇报》被迫停刊,范烟桥改任松江中学教务。
1940年任金星影业公司文书,为国华影业公司改编电影剧本《[[西厢记]]》、《秦淮世家》、《三笑》等,拍成电影后,连连叫座,周璇主演的《西厢记》,主题歌《拷红》、《 [[ 月圆花好 ]] 》在国内流行特广。
1941年,范烟桥继续主讲东吴大学小说课,次年东吴大学附中改组为正养中学,大家公推范烟桥为校长;直至1946年恢复附中,范烟桥辞去校长之职。
1958年,范烟桥改任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在文庙设苏州地志博物馆,后移在东北街忠王府,更名苏州博物馆,内设苏州"历史文物陈列室"和"太平天国苏复省革命文物陈列室"。
1959年任江苏省政协常委。撰写《李秀成在苏州》、《杨芷、任环御倭寇》。柳亚子逝世后,亲自到北京,向柳亚子的夫人郑佩宜征集到文物1000多件,六十年代初,他在博物馆设了"[[柳亚子]]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并附"张应春烈士事迹陈列室",还将资料运到柳亚子张应春的故乡吴江展览了几天。早在抗日战争前,他就不顾安危在自已创办的《珊瑚》刊载柳亚子撰写张应春烈士的诗文。晚年虽然身体日益衰弱,犹奋力写作,写成章回小说《韩世忠与梁红玉》、《南冠草》、《[[苏州四才子]]》、《北行杂诗》、《苏州新咏》等著作;并辑《拙政园志》、《 [[ 苏州景物待辑 ]] 》。
1960年,出席江苏省文教群英会,转而在北京参加民进中央扩大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在怀仁堂一起合影留念。
1963年元旦,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七十以上老人宴会,与周建人、 [[ 王绍鏊 ]] 、吴研因诸老同往, [[ 周恩来 ]] 总理致祝酒词,归苏后撰《七十述怀》七律四首征和。
1965年,范烟桥撰写《 [[ 驹光留影录 ]] 》,记述本人71年的生平。
"文革"期间,备受冲击,范烟桥与周瘦鹃、程小青列为批判对象,受尽折磨和凌辱。可惜的是,他准备晚年出版的诗集、文稿,没有来得及问世,1967年3月28日在忧郁中病逝在苏州寓所,终年74岁。
== 武侠小说 ==
《孤掌惊鸣记》、《江南豪杰》、《[[忠义大侠]]》、《 [[ 侠女奇男传 ]] 》。  == 参考资料 ==
61,6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