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晁盖之死

增加 41 位元組, 2 年前
黑暗中神秘一箭
戴宗第一次来曾头市,给晁盖汇报的,就是这个情报。但是,曾头市的险隘地形,以及撒下的天罗地网,戴宗却一概不知。或者,戴宗知道也没有如实禀报。宋江第二次攻打曾头市之前,吴用却派戴宗、时迁两人前往刺探情报,把曾头市的布防情况摸了个底朝天。
==黑暗中神秘一箭==
[[曾头市]]的诱敌之计步步深入,恨不得一口气平吞了对手的晁盖终于中计。史文恭利用法华寺监寺僧人,将晁盖引出了大帐,前往曾头市偷袭。大概只走了几里路,两个和尚就不见了。 [[ 晁盖 ]] 情知中计,想要退兵却为时已晚。
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 [[ 呼延灼 ]] [[ 燕顺 ]] 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 [[ 刘唐 ]] [[ 白胜 ]] ,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读到这里,心中疑窦顿生。曾头市不是憋着大招吗?文字中还真的看不出来。
第三,更为严重的是,这彪射箭的军马没有亮火把,只是劈头盖脸的射箭。黑暗之中,到底是谁的箭射中了晁天王呢?后来的情节告诉读者,射中晁盖的那支箭上刻着史文恭的名字,而且,还是支药箭。但是,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这支箭未必就是史文恭所射,也未必就是一支药箭。
[[ 施耐庵 ]] 连写两处有埋伏人马,但两处的写法又大不一样。第一彪人马举着火把摇旗呐喊,仿佛是虚张声势,既没有掩杀,又没有放箭。第二彪军马则没打火把,只顾闷头射箭。为什么是这样?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两彪人马不是一家旗号。假如是同一支部队,那就一定是约好的围歼敌人,形成两头夹击伏兵。前面那彪军马先打他个措手不及,待到敌人退却,乘势掩杀,驱兵追击,后面那支伏兵则从前面堵截,两下夹击,晁盖岂有生还之理。奇怪的是,两支军马互不关联,没有形成两头夹击之势。
施耐庵也很狡黠,并没有写两支伏兵的旗号、将领,而是让读者自己去细读领会。这类偷袭场面在此类小说中屡次出现,二打曾头市,吴用占课得知曾头市要来劫营,便设伏兵以待。至夜,曾头市人马出现,梁山这边 [[ 解珍 ]] [[ 解宝 ]] [[ 花荣 ]] 先后出击,斩杀 [[ 曾索 ]] 。然后,也是两军混战,史文恭夺路逃走。如此清晰的交代,反衬出晁盖被伏击时的蹊跷写法,个中必有施耐庵曲笔深意。
从行文逻辑来看,第一彪军马大有可能就是曾头市的伏兵,因为他们打着火把,不怕被辨认出来。第二彪军马则非常可疑,到底是谁的队伍呢?既然这彪人马大有可疑之处,则放箭射晁盖之人也就值得怀疑是不是史文恭了。
更有一处疑窦,就是那两个自称是法华寺监寺僧人,也应当是梁山的大仇人。但是,宋江二打曾头市的时候,法华寺却成了喂马的所在。和尚去哪儿了?宋江为什么只字不提寻找和尚报仇的事?
 
==暗箭伤人的是谁==
宋江第二次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曾长者迫于梁山泊压力,写了书信去宋江那里讲和。曾长者的书信是这样写的: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