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增加 11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ISSN1671-5497;CN22-1341/T)是由 [[ 吉林大学 ]] 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工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主办。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改为现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要报道吉林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交通运输工程 ]] 、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发表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现有委员43人,其中有4名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均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发表的论文60%以上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荣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 [[ 科学技术 ]] 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的EC、CE、CIS、EM、ESPM、MTE、CORR、SSSA数据库。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汽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工程机械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本刊多次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 [[ 学术 ]] 榜、应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应用、综述。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相关期刊==
中国烟草学报、 [[ 水土保持学报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智能系统学报、电机与控制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社简介==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 [[ 汉字 ]] ,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 [[ 姓名 ]] 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 [[ 作者 ]] ”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 [[ 文章 ]] 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 [[ 宋体 ]] ,通栏排版。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 [[ 阿拉伯数字 ]] ;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 [[ 资料 ]] 来源。
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 [[ 论著 ]] 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 [[ 专利 ]] 〔P〕,汇编[G], [[ 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
(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 [[ 期刊 ]] 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3) [[ 报纸 ]] 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 [[ 古籍 ]]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
(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 发表 ]] 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 [[ 文献 ]] 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
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 [[ 基金 ]][[ 项目 ]] 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 [[ 民族 ]] (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来稿请注明作者 [[ 电话 ]] 、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722,5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