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7
次編輯
變更
安德烈·奥昆科夫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 安德烈·奥昆科夫 ]]'''| 外文名 = Andrei Okounkov | 圖像 = [[File:奥昆科夫.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fc0bbb9b369c242f.jpg?size=300x331 图片来源][https://baike.so.com/doc/6156231-6369447.html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969|07|26}} | 出生地点 = [[俄罗斯]]莫斯科|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8|08|11|1969|07|26}}| 國籍 = [[俄罗斯]]| 别名 = | 職業 = 科学 数学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菲尔兹奖| 知名作品 = }}'''[[安德烈·奥昆科夫]]''' (俄文:Андрей Окуньков,英文:Andrei Okounkov,1969年7月26日-)是俄罗斯数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6年因为“将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联系起来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菲尔兹奖。
奥昆科夫出生于莫斯科,1995年在莫斯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师从Alexa nder Kirillov。在普林斯顿大学之前,他曾经执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研究领域==
奥昆科夫主要研究表示论及其在代数几何、概率论和数学物理等领域的应用,他的工作涉及数学的众多领域,并且其工作和物理学有着很深的联系。
==获奖记录==
2006年,在马德里举办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奥昆科夫因为在"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杰出成果而获得菲尔兹奖。 安德烈·奥昆科夫(左二)。
==社会活动==
费尔兹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在我校现代数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田刚教授 的陪同下访问南京大学,受到党委书记洪银兴和校长陈骏的热情接待。奥昆科夫是俄罗斯数学家,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6年因为"将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联系起来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得费尔兹奖。奥昆科夫博士在大礼堂做了题为《所有世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的学术讲座,吸引了近700名南大师生参加。奥昆科夫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随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他认为,数学是一门最美的艺术,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是由大数定律决定的。他举了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房间里空气分子的均匀分布就是个十分有趣的数学现象,<ref>美丽的现代几何学正由此产生。</ref>
在会后采访中,奥昆科夫对时下中国学生流行的"奥数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适度学习奥数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但不应过度,做太难的题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他还说,在高中时期他对社会科学更加感兴趣,还参加过德语奥林匹克和经济学奥林匹克竞赛,并且得过奖,但从没参加过奥数竞赛。奥昆科夫表示,他更愿意别人称呼他"科学家"。因为科学就是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数学也是如此。竞赛、第一证明固然很重要,但是通过不断地深入了解,揭示问题核心的证明会更加持久。
据悉,费尔兹奖是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专门用于奖励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这一奖项的获奖难度甚至超越了诺贝尔奖,从1936年到2006年仅有50人获得。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也有人将它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人物轶事==
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难倒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File:安德烈·奥昆科夫.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31e2c757ec9d51ac.jpg 安德烈·奥昆科夫]]]
按道理来说,堂堂菲尔茨奖的获得者却解不开一道小学生的奥数题,这的确够丢人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折射了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悲哀。小学是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教育,它应该带给孩子们的是通识性的教育和独立的思维方式。而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注重的应该是对逻辑思维的培养,而不是解题技巧。现实中的数学却完全与之相反,做题、做题、再做题,最后,收获的只不过是解题技巧,而不是思维方式。
奥数更是这种矛盾的集中爆发点。虽然各地的教育部门多次禁止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却始终没有什么效果,而奥数就是这个考试最核心的课程。于是,孩子们在一周的学习之后还要在周末上与奥数有关的课程,这时的奥数只不过是一张可能进入重点中学的门票。
而几年前,中国的高中生屡屡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大赛上获奖,这些获奖者也大多进入了中国最知名的几所大学,而后来有媒体报道,这些冠军大多选择的计算机或者是经济学专业,并非数学,这时的奥数仍然不过是一张门票。
在美国,奥数只是作为一个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兴趣的组织;而在中国,奥数却变味了,变成了通往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门票。
两相比较,在中国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把奥数当作了一个工具,而且是运用的十分娴熟的工具。所以,学生们在各方的压力下选择了奥数,尽管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情愿,吸引他们的并不是奥数本身,他们只不过在为了学习而学习,甚至于在为了奥数背后所带来的利益而学习,于是,奥数冠军们最终很少有选择数学专业的,更多人选择了可以产生更多回报以及周期相对较短的计算机或者经济专业。
奥数存在的本意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这种相对枯燥的基础性学科,兴趣更是显得尤为重要。畸形的奥数教育只培养出了功利的奥数冠军,却没有培养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从事类似于数学这种基础学科研究的人却越来越少。是的,我们该让奥数做回它自己了。<ref>[https://baike.so.com/doc/6156231-6369447.html 安德烈·奥昆科夫]360搜索</ref>
==文献参考==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