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增加 14,003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涉及文学、…”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

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四校合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原《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新的基础上的改组和发展。

据2018年4月学报官网显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拥有顾问3人、编委20人、特约编委6人、海外编委10人。

据2018年4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共出版文献3814篇、总被下载1845316次、总被引次数5114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304、(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319。

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共载文1797篇、被引量为28071、下载量为151335;2015年影响因子为1.431。

==办刊历史==

1955年,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

1959年,《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为双月刊。

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四校合并。同年,《浙江大学学报》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和“内稿外审制”。

1999年第一期开始,《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合并,使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期刊与作者签署“出版承诺书”、“版权转让书”。

2008年,期刊采用AMLC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2008年2月,期刊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建立了在线内容永久数字标志系统DOI。

2009年2月,期刊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尝试“在线提前出版”。3月,期刊进一步在中国中文学术期刊中首推以单篇论文为单位的“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在印刷本出版以前,通过严格审稿达到出版要求的论文得以先行通过预出版途径,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和学报网站、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等先行面世。

2009年,浙大社科学报网站每月的国际独立IP地址访问量为二三十个,2010年增加到一百三四十个。

2010年初,完善了网络投稿与审稿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同时开通了手机版,在全国学术期刊界首推移动阅读与网络版、印刷本同步出版的全新传播模式,并成为全国首家在全媒体整合传播方面进行全新尝试和同步出版的学术期刊。

在传统纸媒期刊向数字出版发展的进程中,浙大社科学报率先尝试,突破了原有纸媒期刊“整刊齐清定”及固定的“卷数” “刊期” “页码”等编校流程和定期发表的时间约束,向符合多渠道发布的、以“短频快”为特色的数字化方向创建了全新的编校与出版流程,从而在数字时代引领了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革命”。

2014年11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跨文化研究、文学 三农问题、历史、企业演化、哲学、教育、经济、管理、新闻传播等。

浙大社科学报探索“名刊建设”新机制,依托国家985创新基地、教育部基地或重点研究所组建特色栏目,以保证栏目主题的前沿性,栏目发展的可持续性,栏目水平的可靠性,栏目梯队的延续性。

2006年开始,每期至少推出一至两组“主题研究”、“问题研究”栏目,如“跨文化研究”、“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国休闲文化研究”、“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问题研究”等,皆着眼于面向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多学科协调攻关,将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不以学科为平台切割问题,同时聘请海内外著名学者担任栏目主持人,在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中发现和培育出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以此为契机实现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大跨度交叉,反映主题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鼓励、引导和支持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编委人员==

据2018年4月学报官网显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拥有顾问3人、编委20人、特约编委6人、海外编委10人。

顾问:王元骧、陈村富、梁太济

编委:王勇、王重鸣、田正平、史晋川、包伟民、孙周兴、孙笑侠、余逊达、束景南、张旭昆、罗卫东、胡建淼、姚先国、徐岱、徐枫、殷企平、袁亚春、黄祖辉、楼含松、廖可斌

据2018年4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共出版文献3814篇。

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共载文1797篇。

四校合并以来,浙大社科学报集聚作者力量,努力刊发重大的、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国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推出一批对知识有增量意义的优秀论文,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提供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

据2018年4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官网显示,1997年以来,先后有2篇论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数十篇论文获省部级或全国相关学会优秀论文奖;近三年来,仅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检察院基础理论优秀论文奖的就有4篇;被中央和省部委等决策层重视或采纳的论文十余篇,习近平、温家宝、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直接或间接对本刊相关论文作批示;多项成果被浙江省乃至国家有关决策部门作为立法依据;部分成果在社会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全国推广;浙大社科学报所刊发论文的作者地域已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芬兰、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斯洛伐克等十余个国家;2010年已刊发含国际著名学者和港澳台地区优秀论文28篇,占年发文量的24%。

==收录情况==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科各评价机构、各检索机构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历年“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

2003年,浙大社科学报即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语言学与文学文摘”“社会学文摘”“世界政治科学文摘”三大文摘收录。同年,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

2009年7月,被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

2010年,美国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也已来函告知拟收录。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收录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影响因子==

据2018年4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总被下载1845316次、总被引次数5114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304、(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319。

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引量为28071、下载量为151335;2015年影响因子为1.43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949名,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7种)中排第6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2000—2010年间被美国SSCI与A&HCI期刊引用次数排名中,位于中国高校社科基础理论期刊总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社会科学》)。

2010年,中国科学院信息所发布了中国高影响力期刊报告(五年均值),《中国社会科学报》予以报道,浙大社科版的五年影响因子、五年总被引频次等数据均位列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总排名第三(《中国社会科学》位居第一)、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总排名第二,获教育部副部长表彰;2010年,在“中国知网”、中国科学院信息所、南大CSSCI等三大著名数据库和评价机构发布的影响力指标排名中,浙大社科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总排名均名列前茅:在“中国知网”中,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人文社科影响因子均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总排名第三(《中国社会科学》第一),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二;在南大CSSCI的影响因子排名中,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总排名第三;在“中信所”排名中,也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总排名第三。

2008年,浙大社科学报网页即年下载率为81.1%,位列全国高校综合性社科期刊第二;2010年,仅在浙大社科学报自己网站的年度下载量就超过15万。

==获得荣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入选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省期刊方阵“精优型期刊”;四校合并以来,历获浙江省、华东地区及全国有关期刊奖。

2008年,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形式规范检查中,获首批“规范A类期刊”称号;2009年,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编校质量评估”抽检中,成为全国人文社科类期刊中唯一合格的非外语类期刊。

《光明日报》C版头条曾以《中国学术期刊向国际标准靠拢》为题专文报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版的《建国六十年中国期刊发展史》专门予以记载。2009年,《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简报》等纷纷对浙大社科学报严格的审稿制度、建立多重防线的措施予以报道。

==文化传统==

办刊方针

在“名刊”建设中,浙大社科学报确立了强化现有办刊方针,侧重在不改变现有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但对正文外的其他主要信息实施英语化和标准化),立足以本土化发展为根本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参与到跨越国界的学术交往中,通过论文作者的国际化、引证作者的国际化(成果在世界范围内被引用)、编委成员的国际化、传播范围的国际化等途径,向国际学术期刊标准或水平靠拢,积极融入国际学术大舞台,开拓“名刊”面向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新渠道,努力为具有原创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与世界学术对话的机会。

全国最早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的期刊、全国最早注重与国际接轨的社科期刊、全国最早注重出版数字化的社科期刊、全国进步最快的社科学报。(2007年,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

“在中国学术界大多还未注意到‘跨文化研究’的价值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推出这一栏目,其研究视野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值得肯定和赞许”,栏目内容“很有特色和推动理论创新的价值”。(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专栏提倡不同学科、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不同学术流派的讨论和争论,为人口科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达到促进人口科学发展的目的”。(中国社科院院士田雪原)

浙大社科学报专门开辟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栏目,延揽了包括这一领域的国内外权威学者,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做了“极有新意和深度的剖析”,是“目前中文范围内所能见到的最重要的研究文献”,其“价值不止在于揭示了学界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论,更在于其独特的观察角度和理论嫁接点”,令中国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征程踏上新的起点。(中国社科院王逸舟研究员)

“贵刊每期就某一学科某一重大的理论问题集中讨论,这种方式很好,应该发扬。”(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

贵刊有关栏目在学界较有影响,如“主题研究”、“理论前沿”、“国际论坛”、“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等均很有特色。(中国宪法与行政法学会副会长、北大法学院姜明安教授)

“贵刊专题设计很有学术内涵,能有效推动学术思想的活跃。”海内外不少学者也纷纷来函称浙大社科学报的栏目或专题研究“颇有深度,质量甚高”, “对相关学科的研究起到较为重要的带动与引导作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胡晓明教授)

浙大社科学报的国际访问量持续增加,这“意味着《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走向了世界,操作规模和审稿制度日益和国际接轨。同时也让浙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可以和世界学者直接对话,为浙江大学步入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基础。”(《光明日报》(2003.8)、《每日商报》(2003.1))

在国际化方面,“比较突出的当属浙江大学的《浙江大学学报》,该刊从论文作者国际化、编委成员国际化、引证作者国际化、传播范围国际化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刊物的国际化水平”。(2009年12月,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简报》(第17期))

==参考文献==
[[Category: 050 連續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
770,1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