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7
次編輯
變更
许达然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许达然]]'''| 别名 = 许文雄| 圖片 =[[File:许达然.jpg|550px|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75a89b564fb394c9.jpg?size=199x147 图片来源360搜索]]]| 出生日期 = 1940年11月| 出生地點 = 台南| 逝世日期 = | 国籍 = | 民族 = | 職業 = 历史学家与文学作家| 教育程度 = 东海历史系| 信仰 = | 知名作品 = 《[[含泪的微笑]]》</br>《[[远方]]》</br>《[[土]]》</br>《[[水边]]》</br>《[[人行道]]》}}'''[[ 许达然 ]]''' ,台南人,本名许文雄,一九四○年生,东海历史系毕业,哈佛硕士、芝加哥大学博士,现任教於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台湾社会史研究。曾得过第一届青年文艺奖(一九六五)、金笔奖(一九七八)、府城文学特殊贡献奖(一九九八)、吴三连文学奖(二○○一)。他的散文具社会意识,现实与人文关怀,理性与感性交融。著有散文集《含泪的微笑》《远方》《土》《水边》《人行道》等。==人物简介==许达然(1940年9月25日-),原名许文雄,台湾台南市人,<ref>是一位知名的台湾历史学家与文学作家。</ref> ===求学经历===许达然是许筱华先生和何富女士的长子,在台南市进学国民学校(现台南市中西区进学国民小学)读小学时,深受邓正宗老师的关怀照顾和言教身教,初中就读台南一中初中部,台南市长荣中学高中部毕业后,考入台中市的东海大学历史学系,师从[[王德昭]]、[[杨绍震]]、[[蓝文徵]]、[[黎烈文]]等教授,本科毕业服完预备军官役,留在学校担任助教,得奖学金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书,获硕士学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得博士学位,1969年起在美国西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州)教书,1980年代也曾到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主要学术专长是台湾史,<ref>特别是台湾社会史、台湾文化史。</ref> 他也是以汉语写作的现代文学作家和诗人,创作现代诗和散文,共出版17本文集和1本诗集,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韩文。 ===作品===他致力散文诗歌创作,作品取材社会现实生活,富有哲理和人道精神,风格一扫浮华淫艳的倾向。他的第1本散文集是《含泪的微笑》,也是他的成名作,自1979年起相继出版了《土》(1979年)、《吐》(1984年)、《远方》、《水边》(1984年)、《人行道》(1986年)、《防风林》(1986年)》、《同情的理解》等散文集,其新诗《叠罗汉》获吴浊流文学奖新诗奖。 他的作品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是社会意识极为强烈,对社会底层黎民百姓的命运极为关切。他曾极力呼吁散文作家"多创作些主题鲜明,内容带思想,反映时代,包含社会的散文",鄙视"把残酷的现实当笼鸟玩弄"的抒情散文和"以自为我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名士派小品。许达然的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他非常倚重意象和讲究语言的浓缩,这显然是受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喜爱运用暗示、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在意象的选择与营造中渗入自己对人生、社会、历史的理性认识,<ref>从而形成他的散文的特殊风格。</ref> ===文字特色===许达然的散文文字主要有三个特色:(1)简练的叙述。许达然除了早期抒发个人苦闷愁绪之外,其作品大都排除自我情感的发抒,而倾向文明社会或乡土情怀的主题。他的散文表达舍弃纵情的铺叙,而是理性的探索。(2)跳跃的句式。在一个句子里,作者删去了一些多余的字。读者在阅读时,不能顺畅的一目而过,必须动脑思索。除此,他也善用顶真句法,让意思摆荡在声音节奏中。(3)词的活用。许达然经常使用迭字来增强语气,有时更利用文字的外表排列来引发文字潜在的内涵。如《失去的森林》:"它(阿山)不稀罕文明,却被关在文明里,被迫看不是猴子的人人人人人人。"本句以六个人字的并列表现阿山被困住拥挤的人群中,更对比阿山自身的寂寞无聊。 他以英文和中文撰写学术著作,部分论着有中文、日文译本。 他已从美国西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州)退休,同时得到该校授予名誉教授称号。 在台湾台中市的东海大学读书时,就与台湾资深左翼作家[[杨逵相]]过从,与其他资深台湾作家[[钟肇政]]、[[叶石涛]]、[[郑清文]]、[[陈映真]]、[[南方朔]]等人也颇有交情,并长期担任台湾文学刊物《联合文学》的编辑委员,近年的研究方向也以台湾文学史为主。 2005年11月10日起,他回到台湾的母校东海大学担任驻校专家。<ref>[https://baike.so.com/doc/7868491-8142587.html 许达然]360搜索</ref>==文献参考=={{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