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何延喆

增加 1,554 位元組, 5 年前
调整版面,插入图片,视频
| 图像 =
[[File:何延喆.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artoto.net/uploads/allimg/150730/1-150I00K0514H.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何延喆&step_word=&hs=0&pn=361&spn=0&di=180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847014335%2C4045008456&os=1251408210%2C546803673&simid=4113397723%2C659088005&adpicid=0&lpn=0&ln=1304&fr=&fmq=1546250892595_R&fm=result&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artoto.net%2Fuploads%2Fallimg%2F150730%2F1-150I00K0514H.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w6p5p5_z%26e3BgjpAzdH3Frs7fAzdH3Fetjo_z%26e3Brir%3Fwt1%3Dncbd&gsm=14a&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网]]]
| 图像说明 = 何延喆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46年11月
| 出生地点 = 天津
| 国籍 = 中国
| 毕业院校 = [[ 天津美术学院]]
| 职业 =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 主要成就 = 海内外诸多展事活动中获奖
| 知名作品 = 《 [[ 中国山水画技法学谱 ]] <br> [[ 北宗山水画技法 ]] <br> [[ 中国绘画史要 ]] 》等
}}
 '''<big>何延喆</big>'''<p style="text-indent:2em;">1946 ,1946 年10月生于天津,1975年毕业于 [[ 天津美术学院 ]] 美术系,并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中国美术家协会 ]] 会员,天津美协理事,天津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客座教授。为学者型画家。多年从事传统山水画技法教学,创作成果和学术成果丰硕。<ref>[http://www.022meishu.com/huatanzhuanti_news/2016/04-29/29136_0.html 天津美术网]</p ref>
== 人物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其山水画以“北宗”见长,画风严谨踏实,气势恢廓。早岁师从津门书画家严六符先生,入天津美术学院后得李智超、刘君礼、孙其峰诸先生亲传,后又拜“北宗”大家 [[ 孙天牧 ]] 先生为师。曾远足各地名山胜景,用传统技法进行写生,并深入到甘南、藏北、川西藏区体验生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展,并在海内外诸多展事活动中获奖。曾应邀赴以色列特拉维夫造型艺术学院和美国夏威夷大学讲学。作品被载入专业刊物、画册或以独幅画形式出版发行。著有《中国山水画技法学谱》、《北宗山水画技法》、《中国绘画史要》、《改琦评传》、《唐棣》、《刘奎龄》、《陈少梅》等二十余部专著行世。</p 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9年应邀赴以色列特拉维夫讲学、考察。</p br> <p style="text-indent:2em;">2001年应邀赴韩国釜山进行文化交流活动。</p br> <p style="text-indent:2em;">2002年应邀赴美国夏威夷大学讲学,并赴纽约、旧金山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p 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作品《 [[ 江天楼阁图 ]] 》入选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 [[ 白帝烟霞 ]] 》入选 [[ 第二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展 ]] 。<br> == 视频 == 画里有话 -- 何延喆<br>{{#iDisplay:c0387mzbjqb|480|320|qq}} == 评价 == 几十年来,何延喆一心一意潜心学问,一直以“两知山房”为画室、书斋命名,取“知足、知不足”之意。也就是说,在物质生活上要知足,在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上要知不足。“两知”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在这样的动力和态度下,造就了何延喆先生的“学者型”画家的特点。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对这一定义做了解释。他说,何延喆先生是一位画家,又不止于一位画家;是一名学者,又不止于一名学者。恰恰是这个复合的身份,使得何延喆先生的艺术创作既有艺术家的创造力,又有学者的严谨与修养。<ref>[http:/p /www.tm022.com/shtml/class6/2017/03-19/2017031917339.html 天穆文化网]</ref== 作品欣赏 == [[File:何延喆作品1.jpg|缩略图|230px|left|[http://www.022meishu.com/uploadfile/20160429132645519.jpg 原图链接][http://www.022meishu.com/huatanzhuanti_news/2016/04-29/29136_0.html 来自天津美术网]]][[File:何延喆作品2.jpg|缩略图|230px|right|[http://www.022meishu.com/uploadfile/20160429133050856.jpg 原图链接][http://www.022meishu.com/huatanzhuanti_news/2016/04-29/29136_0.html 来自天津美术网]]][[File:何延喆4.jpg|缩略图|280px|center|[http://www.022meishu.com/uploadfile/201604291334036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022meishu.com/huatanzhuanti_news/2016/04-29/29136_0.html 来自天津美术网]]] <br><br>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画家]]
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