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木鼓舞

增加 5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文名称''' :木鼓舞
''' 文学家非遗级别''' : 赵壹国家级
''' 年 代批准时间''' :汉代:2006年5月20日
''' 文学体裁遗产类别''' : 传统舞蹈
|}
'''<big>木鼓舞</big>''', [[ 贵州 ]] 省台江县、 [[ 云南 ]] 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木鼓舞是流传在西南 [[ 苗族 ]] [[ 彝族 ]] 和佤族人民中以敲击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间舞蹈。其鼓型多以截取自然生长的树木躯干,凿空内部成型。一般木鼓舞为族群全体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为族群的象征,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祭祀活动充满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寓意,具有鲜明的原始文化的特征。2006年5月20日,木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Ⅲ-25。
== 历史渊源 ==
木鼓舞一说起源于一对跟从鸟虫学会跳舞的古代兄妹,自古以来,反排木鼓舞就在反排村世代相袭。一说开天辟地之初,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吞噬了陆地上的所有生命,是木依吉神将一只木槽拯救了阿佤人,才使佤族得到繁衍、壮大直留存到今天。从此,远古时期的阿佤人便将木槽视为民族的母体,给予着最高的崇拜。阿佤人认为:木鼓既是拯救过本族始祖的木槽,是强壮母体的化身,又是木依吉灵魂的居住地,而成为万物繁茂成长的通天神器。因此,以舞蹈形式表现从木鼓的制作,到最后以敲击木鼓来沟通神灵,达到天赐福泽目的的《木鼓舞》,是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舞蹈。从1954年唐开学、张文显等人对反排木鼓舞进行改编并进京表演至今,反排木鼓舞表演不下百余次。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为了更好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制定颁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木鼓舞作为反排村历史悠久的民族群众活动,对场地和道具器械有较少的要求。并且经常跳反排木鼓舞,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质。2009年的台江县人口不到15万人,其中会跳反排木鼓舞就已经超过2万人。而21世纪10年代台江县反排地区几乎开启了全民跳木鼓舞的新篇章。
== 传承保护 ==
=== 传承价值 ===
反排木鼓舞潇洒刚劲,激越豪迈,热情奔放,表现了山区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反排村民族文化资源丰富,21世纪10年代仍保存着以反排木鼓舞为主要文化特征的苗族文化生态圈。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祭鼓节重要的活动环节,还是连接苗族社会重要文化纽带。木鼓是佤族传说中的通天神器,被视为民族繁衍之源头,是 [[ 佤族 ]] 的历史文化象征。木鼓舞集中体现了佤族民间歌舞、文学、艺术及宗教信仰的成就及特色,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艺术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木鼓舞是佤族民间歌舞的集大成者,已是佤族人引以自豪的木鼓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佤族文化最直观生动的体现,一直为广大佤族民众所喜爱,每逢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总要跳起木鼓舞,抒发心中的喜悦,木鼓已成为佤族人勤劳、勇敢、团结奋进和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其民族精神的凝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传承现状 ==
== 荣誉表彰 ==
由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工队创作表演的集体舞蹈《木鼓声声向北京》该节目获得了云南省1976年10月至1978年12月优秀节目创作三等奖。2018年5月29日,首届 [[ 浙江 ]] 民间艺术精品展演暨第七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评选活动在奉化体育馆举行,安吉县《畲族木鼓舞》荣获第七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金奖。<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视频==
6,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