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

移除 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皋校区,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分院)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是全国第一所规范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晚清进士、[[翰林院]]编修[[沙元炳]]任创办总理,举人[[马文忠]]、拔贡张藩任副办。
学校初名“[[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如皋县立师范学校”。1952年命名为“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2005年升格为“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增挂“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校牌,2013年变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颁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毕业文凭。2014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合并办学,设立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皋校区。 [1]<ref>[http://news.rugao35.com/newsshow-103225.html 如皋师范学校与南通高师正式合并 ],如皋商务信息网,2020-11-12</ref>
==历史沿革==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是一所以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为主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实施“新政”,意图缓和社会矛盾。反映在教育方面即“废科举,兴学校”。期时,业已辞官归里的维新人士沙元炳,为偿其“启迪明智,御侮图强,洗雪国耻,振我华夏”之夙愿,在故里与马文忠、张藩等人兴办学堂,经过悉心筹备,如皋师范应运而生。
沙元炳热心办学,曾邀南通张謇、李磐硕来如皋商讨办学事宜。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3月22日、5月12日两次赴通与张謇、李磐硕交换办理公立师范的意见,拟定办学章程。9月24日“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成立,江苏提督学政李殿林任命沙元炳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总理。沙元炳聘马文忠、张藩为副办,陈国璋等为教习,唐镛为文案,陈鸿恩为收支,沙文漠为副收支。
办学之初,勘察校址,几经变迁。沙元炳据张之洞指示,选定古城如皋东隅,“于道德、卫生无妨之地”、“金龟压纽,代产伟人”之宋代“集贤里”——常胜庵和南东岳庙为校址。1902年下半年,沙元炳在创办如皋广生油厂、资助南通大生纱厂的同时,决定抽出一笔资金,兴建校舍。年底,沙元炳、马文忠、张藩决定仿照日本校舍建筑图样,分东、中、西三院进行设计,先后兴建楼房5座,平房9座并于1903年底全部竣工。
1905年定名为“如皋初级师范兼附属高等小学堂”。1908年兼办中学,易名为“如皋初级师范兼中学附属两等小学堂”,校园内有师范部、中学部、小学部。 [2] 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如皋县立师范学校”。1921年起请得省款,改名为“江苏省第二代用师范学校”。1927年8月试行大学区制,师范、中学合并,先后称“第四中山大学区立如皋中学”、“中央大学区立如皋中学”。1932年改称“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专办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侵占如皋。1939年1月迁校栟茶镇(今属江苏省如东县),8月奉命改称“江苏省立第三临时师范学校”,1940年解散。1941年疏散于丰利镇(今属江苏省如东县)。1942年伪苏北行营批准如师在如皋城内原址复校办学。1945年底,江苏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决定将在泰县办学的“江苏省立第一临时师范学校“改为省立如皋师范学校,1947年春回迁如皋。1948年底迁校常熟城内。
1949年1月如皋解放,5月人民政府派员接收回如,8月泰州、靖江、泰兴、黄桥和如皋5所中学附设的师范班合并于如皋师范,称为“苏北如皋师范学校”。1952年,命名为“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2005年7月升格为“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增挂“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校牌,2013年江苏教育学院升格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随之变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
2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