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孝莊文皇后

增加 17,94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ontains Manchu text}}
'''孝莊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 {{lang-mnc|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br />   ᠠᠮᠪᠠᠯᡳᠩᡤᡡ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br />   ᡤᡝᠩᡤᡳᠶᡝᠨ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br /> ᡧ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br />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孛儿只斤·布木布泰)|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圖像 = [[File:Xzwhh.jpg|缩略图|center|[http://p2.so.qhmsg.com/bdr/932__/t01b51a6dfbc510ff27.jpg 原圖連結] [http://image.so.com/v?q=%E5%AD%9D%E5%BA%84%E7%9A%87%E5%90%8E&src=srp&correct=%E5%AD%9D%E5%BA%84%E7%9A%87%E5%90%8E&cmsid=3d83d1a7a71f861fc9248fd2e63ddb43&cmran=0&cmras=0&cn=0&gn=0&kn=8#id=8c1eae1c0003efbda2762877e850fa41&itemindex=0&currsn=0&jdx=1&gsrc=3&fsn=hiyoošungga ambalinggū genggiyen 68&multiple=0&dataindex=1&prevsn=0 šu hūwangheo來自360图片]]]|a圖像說明 =hiyouxungga ambalinggv genggiyen xu hvwangheu}};{{bd孝庄文皇后朝服|出生日期 = 1613年-1688年|3月28日出生地點 = 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1688年國籍 = 清朝|1月27日職業 = 侧福晋→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别名 = 孝庄文皇后,昭圣(太)皇太后|catIdx知名原因 =B,博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3月28日 ,布木布泰出生。<br>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作为其亲姑姑哲哲的代孕替补,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为其侧福晋。哲哲为大福晋。<br> 后金天聪初 ,[[ 皇太极]]正式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但当时未有东西宫福晋的形式,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哲哲大福晋。<br> 天聪三年正月初八日生皇四女雅图(后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br> 后金天聪六年二月,巴雅尔戴青之女[[扎鲁特 博尔济吉特氏]] 嫁[[皇太极]]为东侧妃,称东宫福晋。布木布泰在后宫地位降到第三位。<br> 天聪六年二月十二日生皇五女阿图 后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br> 天聪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皇七女(后封为[[固伦淑哲长公主]])。<br> 后金天聪八年八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窦土门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嫁皇太极为侧妃<br> 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初七日,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以不遂汗意,被改嫁给大臣叶赫部德勒格尔台吉之子南褚。<br> 后金天聪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嫁[[皇太极]],不久宠冠后宫。<br> 后金天聪九年七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囊囊大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嫁皇太极。<br> 布木布泰之姐[[海兰珠]]、林丹汗遗孀陆续嫁与皇太极,使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反复下降。<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qingshigao/qsg_214.htm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4-01]</ref> <br>  '''受封庄妃'''<br>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布和一家就有三位。布木布泰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br> 在[[皇太极]]生前,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在后宫中受到[[皇太极]]专宠,统摄一切的只有她姐姐宸妃。<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0_08/06/1898694_0.shtml 揭秘:死后没有庄妃陪伴的皇太极有多少女人?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13]</ref> <br>  中宫-清宁宫皇后,称国君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即[[孝端文皇后]],是孝庄文皇后之姑),居首位。<br> 东宫-关雎宫宸妃,称东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即[[敏惠恭和元妃]],是孝庄文皇后之姐),居第二位。<br> 西宫-麟趾宫贵妃,称西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即[[懿靖大贵妃]]),居第三位。<br> 次东宫-衍庆宫淑妃,称东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即[[康惠淑妃]]),居第四位。<br> 次西宫-永福宫庄妃,称西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居第五位。<br>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年3月15日)在盛京皇宫的永福宫生皇九子福临。<br> '''尊为太后'''<br>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其子[[福临]]即位,改年号为“顺治”,与[[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br> 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今北京)。<ref>[http://news.163.com/12/0328/09/7TM3UVOO00014JB6.html 1688年3月28日 清初辅佐三代帝王的孝庄文皇后诞生]网易[引用日期2013-10-02]</ref> <br> {{mongInfobox person|m姓名 = ᠪᠣᠷᠵᠢᠭᠢᠨ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孛儿只斤·布木布泰)|Ppp圖像 =Borǰigin[[File:Nqxzwhh.jpg|缩略图|center|[http://p3.pstatp.com/large/39af00023ea4ed95591e 原圖連結] [http://image.so.com/v?q=%E5%AD%9D%E5%BA%84%E7%9A%87%E5%90%8E%E7%94%BB%E5%83%8F&src=srp&correct=%E5%AD%9D%E5%BA%84%E7%9A%87%E5%90%8E%E7%94%BB%E5%83%8F&cmsid=ca8cf286fe9593db3e42a645a3381878&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9&id=12d1bfb03b7e3b3699d1a7586e8e230d&currsn=0&jdx=9&fsn=60&adsimgsn=0 來自360图片]]]| 圖像說明 = 年轻时的孝庄文皇后}} 顺治八年二月,世祖亲政,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屡上徽号 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br>顺治十八年世祖崩,皇帝[[福临]]的第三子[[玄烨]] 位为[[ 孛兒只斤氏康熙帝]],布木布泰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 ;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br> 昭圣太后生活内敛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并支持儿孙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br> 康熙二十一年(1682 春,皇帝出巡盛京 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br> '''去世''' <br>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昭圣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br> 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ref>[http://news.sina.com.cn/c/2005-01-19/08094879174s.shtml 孝庄文皇后政治婚姻中的配角 最睿智的母亲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3-10-02]</ref> <br>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博尔济吉特· 布木布泰''' {{lang-mnc孛儿只斤·布木布泰)| 圖像 = [[File:Xzwhh2.jpg|缩略图| ᠪᡠᠮᠪᡠᡨᠠᡳcenter|[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A/A8/A8242C1CF31B8E47FD96F46C39FC82C7.jpg 原圖連結] [http://image.so.com/v?q=%E5%AD%9D%E5%BA%84%E7%9A%87%E5%90%8E%E7%94%BB%E5%83%8F&src=bumbutaisrp&correct=%E5%AD%9D%E5%BA%84%E7%9A%87%E5%90%8E%E7%94%BB%E5%83%8F&cmsid=ca8cf286fe9593db3e42a645a3381878&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19&id=10c605a67b025e38e2b6214811c0b0e1&currsn=0&jdx=19&fsn=60&adsimgsn=0 來自360图片]]]|a圖像說明 =bumbutai孝庄文皇后}} [[康熙]]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 ), 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br> 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将其圈入东陵风水墙内,反而形成阻隔。<br> [[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br> == 轶事典故 =='''劝降经略'''<br>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此事件广为流传,后世也多有 品演绎,但详细记载并不见于正史,真实性学术界尚有争议。<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11fmqqnmg/2011-09/07/content_13644352_5.htm 网络媒体看内蒙古活动走进科尔沁博物馆]中国在线网[引用日期2013-10-02]</ref> <br>  ''' 本布泰立储风波''' <br>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在突发脑溢血而死 由于[[皇太极| ]]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br>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都虎视眈眈于皇位。<br> 但最后皇位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后活动。<br> 孝庄是否笼络[[多尔衮]],官修的史书实录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私家著述也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录。<br>  '''主仆情深'''<br> 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姑,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br>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 <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1113/c198307-19563060.html 苏麻喇姑:孝庄身边最神秘的女人]人民网</ref> <br> '''下嫁之谜'''<br>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学界尚有争议。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ref>[http://ent.sina.com.cn/x/2006-04-23/01031061074.html 宫剧带出孝庄皇后的历史疑问]新浪网[引用日期2013-09-25]</ref> 主张 后下嫁说的还有其它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 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br> 但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实》,针对太后下嫁说的各种根据,一一予以驳难<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79/40480/4030718.html 正说孝庄]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09-25] </ref> 。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 臣,对清朝怀有敌意 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再者顺治称[[ 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称姜太公为尚父,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 孝端 皇后,且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阎崇年也认为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ref>[http://www.china.com.cn/v/news/society/2008-01/14/content_9527396.htm 太后下嫁纯属子虚乌有]中国网[引用日期2013-04-02] </ref> <br> '''母子斗法'''<br> [[福临]]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 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而[[ 福临]]恰恰不喜欢这位皇后,且这位皇后爱嫉妒。[[福临]]无法容忍,坚决要求废后另立。顺治十年(1653)八月,孝庄见儿子实在没有回转余地,只好同意,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为了消除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消极政治影响,孝庄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 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br> [[董鄂氏]]被接入宫中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不过[[福临]]对[[董鄂氏]] 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要册立[[董鄂氏]]为皇后 这一切造成了母子间的隔阂。后来[[董鄂氏]]去了,他甚至把一切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不去问候一声 <br> '''培养孙儿'''<br> 在“独嗜图史”的孝庄影响下,[[玄烨]]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嗜好伴其终身。他“矢志读书”,“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一捧起书本,几乎忘掉一切。保姆朴氏担心他年龄太小,读书过多而有伤身体,不止一次将书藏起,希望能使他休息一下。但他一经发现,便立刻索回,继续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对于孙儿的勤奋苦学,孝庄既感欣慰,又十分心疼,她曾忧喜掺半,不无责备地对[[玄烨]]说:“哪有像你这样的人,“贵为天子”,却像书生赶考一样苦读呢?”<br> [[玄烨]]继位初期,有一天,当着众臣之面,孝庄问玄烨身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玄烨答道:“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少年皇帝决意做贤明之君,富国裕民的强烈愿望,显示出孝庄多年培育的初步成效。  == 人物评价 == [[康熙]]帝: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br>[[雍正]]帝: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br> [[赵尔巽]]: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 <br> [[杨珍]]:孝庄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 ]] 、[[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ref>[http://news.sohu.com/57/47/news208394757.shtml 清史专家杨珍女士做客搜狐聊《孝庄秘史》]搜狐网[引用日期2015-07-24]</ref> <br> [[苏跃]]:皇太极把她看作一位聪明颖慧,贤达有为 贤内助;顺治帝福临则把她看做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而不是母亲;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 ,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 历代女子中,我对孝庄敬重有加,其贤德为后宫争相效仿的对象,其才能卓越,又 正统所出,不被世人所斥。 <br> == 史书记载 ==《清史稿列传-后妃》 参见:清史稿列传一 == 家族成员 =='''家世'''<br> 高祖父:博尔济吉特·博地达赉(科尔沁部贝勒)<br> 曾祖父:博尔济吉特·纳穆塞(科尔沁部贝勒)<br> 祖父:博尔济吉特·莽 斯(科尔沁部和硕福亲王、贝勒/札日固齐/断事官;[[ 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八世孙)<br> 祖母:名不详(清人称其为 科尔沁部大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福妃)<br> 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孝端文皇后]]]) <br> '''父母'''<br> 父:博尔济吉特·布和(科尔沁部忠亲王宰桑、宰桑-布和)<br> 母:博礼(清人称其为科尔沁部次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贤妃)<br> '''兄弟姐妹'''<br> 胞姐:博尔济吉特·[[ 贝勒海兰珠]](同胞亲姐妹)<br> 哥哥:博尔济吉特·吴克善、博尔济吉特·察罕、博尔济吉特·索诺木、博尔济吉特·满珠习礼<br> '''丈夫'''<br>[[爱新觉罗·皇太极]],即清太宗。<br> '''子女'''<br> 长女:雅图,即[[ 寨桑 (人物)|寨桑固伦雍穆长公主]] 。<br> 次女:阿图,即[[ 博禮固伦淑慧长公主]] 。<br> :即[[固伦淑哲长公主]] <br> 子:[[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皇帝]]。<br> 孙子:[[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br> == 参考资料 ==
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