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台灣帝雉

增加 1,51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生物習性:==
為台灣特有種,性謹慎,遇干擾時常緩緩躲入草叢中,較少驚飛。領域性強,常單獨行動。習慣邊走邊覓食,食性極廣,包含木本、草本植物之嫩芽、果實、種子及昆蟲和蚯蚓等。<ref>[https://taiwanking68.pixnet.net/blog/post/413639389 大雪山的帝雉,發現台灣之美-痞克邦]</ref> 帝雉自由地覓食,春、夏植物更新時,帝雉曲頸低頭啄食植物的新芽、嫩葉,秋冬綠色植物欠缺時,就啄食草籽、漿果、地衣等,白花三葉草、火炭母草、玉山懸鉤子、五節芒、車前草、早和苗等。另外,帝雉繁殖期或嚴冬時,也會改吃蚯蚓、甲殼類昆蟲、螞蟻等補充蛋白質。<ref>[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11/8/n10838661.htm 生活習性,大紀元台灣]</ref>
==地理分布:==
東部地區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之瓦拉米山區即有發現,而西部地區則必須到海拔1800公尺以上的山區才有;最北端的分布為拉拉山一帶,但在塔關山地區則無出現記錄;最東的分布應為和平林道;最南之分布為北大武山區。
 
 
 
他喜歡觀看帝雉自由地覓食,春、夏植物更新時,帝雉曲頸低頭啄食植物的新芽、嫩葉,秋冬綠色植物欠缺時,就啄食草籽、漿果、地衣等,白花三葉草、火炭母草、玉山懸鉤子、五節芒、車前草、早和苗等。另外,帝雉繁殖期或嚴冬時,也會改吃蚯蚓、甲殼類昆蟲、螞蟻等補充蛋白質。
 
組圖:台幣千元鈔上的「國鳥」 帝雉之美
台灣帝雉走在阿里山森鐵上。(蘇家弘提供)
蘇家弘表示,2、3月是帝雉求偶季節,雄鳥會跳追求女伴的舞蹈,抬頭挺胸蹦蹦跳跳,頻頻振翅,非常漂亮,吸引雌鳥的注意。他說,3-6月是帝雉繁殖期,民眾觀察時要自然拍攝,牠們覓食時不要去餵食,也不要驚嚇、追逐牠,「要蹲著去觀察帝雉,跟牠們好好的相處。」他強調,「帝雉是台灣的國鳥,我們應該愛護牠」。
[[File:帝雉04.jpg|400px|缩略图|右|帝雉夫妻[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11/8/n10838661.htm 照片來自]]]
台灣帝雉又稱帝雉、黑長尾雉、海雉、烏雉,台灣特有的長尾雉屬鳥類。黑長尾雉分布在台灣的中央山脈,和海拔2000公尺至3200公尺的原始針葉林、草原混生地帶。最高曾見於3850公尺附近,是台灣的雉科鳥類中棲息於最高海拔者。帝雉被列為世界瀕危鳥類,與台灣藍腹鷴同被列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帝雉也是所有台灣特有鳥類中體形最大、羽色最高貴的,因而台灣有些人推動選其為國鳥。黑長尾雉的形象被用在1000元新台幣的背面。
 
==發現帝雉的研究簡史==
33,1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