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仙寺

移除 3,74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大仙 寺00.jpg寺''' </p>|400px-| 缩略图|右|大仙寺<center><img src="https://www.twtainan.net/image/17850/1024x768"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attractions/Detaildetail/512/%E5%A4%A7%E4%BB%99%E5%AF%BA 片來 自]]自twtainan]</small> |}
'''大仙寺''' 位在 ,常稱作'''火山大仙寺'''、''' 白河 區枕頭山麓 大仙寺'''、'''關仔嶺大仙寺''' ,俗稱 ''' 舊巖 ''' 創建 [[ 康熙臺灣]]40年(西元1701年),主祀神祇有[[ 釋迦牟尼臺南市]] 、三寶佛祖、[[ 觀音菩薩白河區]] [[ 地藏王菩薩關子嶺]], 並且供奉有開山法師之舍利供民眾參拜觀賞。大仙寺為內政部評 是[[臺南市文化資產|臺南市直轄市 之「台閩地區 古蹟 ]] 也是國家三級古蹟的國內佛教九大 [[禪 派之一的廟宇。廟宇建築採用中國 ]][[臨濟宗]][[ 佛寺 傳統建築 ]] 周圍環境清靜典雅,並在大正4年(西元1915年)建大雄寶殿,外貌仿照與俗稱新巖的[[ 日本奈良大佛 火山碧雲 寺]] ,屋頂 合稱 「日式屋瓦」樣式,為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2座寺廟之一,大雄寶殿通樑上的擂金畫是彩繪大師[[ 李漢卿台南縣|南瀛]] 作品,而 雄寶殿後的 景之 關嶺雲巖」。又相傳 悲出相圖 仙寺位在「仙人拋網 靈穴上,而碧雲寺 是名畫家[[潘麗水]]作品,長年以來香 位在「半壁吊燈 鼎盛,信眾經常前來參拜沉澱心 穴上 <ref>[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512/%E5%A4%A7%E4%BB%99%E5%AF%BA 大仙寺景點介紹,台南旅遊網]</ref>
本寺為清初福 高僧參徹禪師所創,創建始末存有二種 築風格 不同 的說法: 於台灣 說:清康熙四十年 般寺廟 參徹禪師自福建鼓山親奉「觀世音菩薩」神尊來台。巡錫至仙草埔,將「觀音菩薩」安置 [[ 樹下的石頭上當禪師起身欲遊歷他處時,神像卻安住不動。參徹禪師心想:菩薩有意在此渡化大眾。於是,親自開山斬棘,結廬供奉聖像,並誦經說法勸化附近善信。 一說:清康熙五年,參徹禪師受雄寶殿]]整體外貌仿[[ 陳永華將軍日本佛教建築]] 之請 渡海來台講授佛理。行經內部主導為北部漳派首席大木匠[[ 關仔嶺陳應彬]] ,見此山明水秀,有意爾後在此結茅定居。康熙五十八年,禪 、及泉州惠安溪底派匠 自龍湖巖迎請「觀世音菩薩」神像來此奉祀 並對眾誦經 法。因其守戒甚嚴 是以閩南寺廟建築為體 道心炯烈,故深獲鄉人敬仰,進而集資建廟。<ref>[https://www.da-sian.com.tw/index.html 財團法人大仙 以日本佛 外貌為表 台南關子嶺大仙 另創佛 ]</ref>新面貌。
== 簡介沿革 ===== 創建由來 === 白河大仙寺(亦稱火山大仙寺、 仔嶺大仙寺,簡稱 大仙寺 的由來 俗稱舊巖)位 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創建 台南市白河關子嶺,屬於台灣的[[ 三級古蹟清聖祖]][[康熙]] 四十年(1701年) 鄰近濟宗佛 據說當時創 ,與俗稱新巖 參徹禪師從福建鼓 [[碧雲寺]]合稱 迎奉一尊觀世音菩薩來臺,某日來到白河仙草埔時,暫將菩薩像放於一石上,之後要前往他處時卻發現菩薩像彷彿被黏在上面一樣無法移開,禪師認為是菩薩有意在此渡化大眾,遂在此結廬講經,是 南瀛八 仙寺 關嶺雲巖
第二種說法是創 築風格不同 台閩一般寺廟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之說,相傳明永曆廿年(1666年) 大雄寶殿整體外貌仿日本 參徹禪師受到[[陳永華 (明鄭)|陳永華]]邀請來臺講 法,駐錫於[[赤山龍湖巖]] 內部主導 北部漳派首席大木匠陳應彬、及泉州惠安溪底派匠 龍湖巖的開山祖師。後來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路經關仔嶺,建此地山明水秀而決定結廬定居。之後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從龍湖巖迎來一尊觀世音菩薩,因禪 深獲重人敬仰 可說是以中國寺 遂集資建 建築為體 以日本佛寺外貌 表,另創佛 後來的大仙 新面貌
為國內佛教九 而根據大仙寺所藏的《 門派之一,係國家核定之 仙巖沿革 級古蹟 字經》記載:「……肇建時 南台灣第一古剎,建於[[清 康熙]] 君,四十 主祀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三寶 名僧侶,參徹師,福建省,出龍岩,身佩 祖、 ,渡海來, 藏王菩薩、其寺廟具 遊遍,到岩井,憩石几,佛不動,知 大陸神州氣象之風格 緣,居此地 不同於一般寺廟 草庵 築造型 建築群配置承襲中國佛 此為先。……」可知 建築的傳統 方本身是採信第一種說法 環境清幽雅節 但不論是哪一種說法 大仙 內供奉有 開山 舍利供民眾觀賞,禮佛、觀賞兩相宜,在明鄭明代由大陸來台墾居的人民愈來愈多,當時參軍陳永華將軍便邀請 均為 參徹禪師 來台灣講授佛理
===清治時期=== 二代住持鶴齡 禪師 從龍岩出遊 在[[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為興建聖殿彰顯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襟懷,乃到周邊地區募款 路經 最後在仙草埔、坑內、白水溪、 前、三層崎等地居民支持下得款六百[[銀元]] 在石几上休息 得以建造佛殿一座 想不到隨身攜帶 並正式取名大仙巖。當時所興建 的佛 像竟然抬不動了 殿位置,一說在現在的大山門前停車場竹林間 他想此地必是個有佛緣 另一說在小山門 右前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便在此地結茅定居 嘉義縣營參府軍官洪志高與鶴齡禪師募金一千元重修
大仙寺位於臺南市白河區仙草里 而在嘉慶元年(1796年),鶴齡禪師之徒應祥禪師據說精通[[堪輿]],在 枕頭山 西麓 覓得「半壁吊燈火穴」 關仔嶺群山尾閭,當地人稱 結廬作 舊岩 晚年靜養之地,並從大仙巖迎來一尊觀音。之後嘉慶十三年(1808年)在該處興建佛寺 稱距此不遠的 即為「 碧雲寺 為新岩 傳說兩寺地理也是相關聯。 從此 大仙 巖遂被稱 為「 仙人拋網 舊巖 靈地 ,碧雲寺為「 半璧吊燈火 新巖 靈穴,兩處一脈,靈光互映 <ref>[https://blog.gtwang.org/life/da-sian-temple-guanziling-tainan-20161022/ 三級古蹟旅遊景點,台南河關子嶺大仙寺]</ref>
嘉慶十四年(1809年),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元配范夫人逝世,為卜墓園於大仙巖初址,乃鳩資將初建佛殿遷移至大雄寶殿現址。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王得祿獻「大發慈悲」橫匾。次年(1818年)第四代住持允謙禪師與王得祿募得一千元重修殿宇。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王得祿立「重興大仙巖廟碑」,同年元配范夫人之棺運抵台灣,得祿將之葬於佛殿舊址,現遺跡猶存。道光七年(1827年),由於附近牧童放牛破壞墓園,王得祿乃立「保護范夫人墓處示禁碑」,嚴禁放牧。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地址: 臺南市白河區仙草里岩前1號 電話: 06-6852143 主祀神明: 觀世音菩薩 釋迦牟尼佛 創立起始年: 1701 創立年代 (台灣寺廟概覽): 康熙40 同治八 (1701) 創立 (1869 代參考文獻: * 康熙40年( 1701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4月) * 康熙40年(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會,1978)<ref>斗六都閫府[[都司]][[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assets#c1=Document&b_start=0 文化資源地理訊系統,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白河鎮 吳志高]]募金五百元修繕 仙寺]</ref>殿。
===日治時期===
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臺灣割日,抗日人士林添、黃玉麟、黃振等人以碧雲寺為據點,日軍包圍碧雲寺,大仙巖亦遭波及,是以劫後香火甚微,寺宇荒廢。之後局勢安定下來,董事林家珍試圖募款修建但未成。
==建築概況== 大正四年(1915年), 大仙 寺座東朝西 巖管理人暨臺灣齋教龍華會會長廖炭 整體建築配置繼承了中國的佛 為挽回 建築的傳統 即入口處設得到[[ 山門臨濟宗妙心寺派]] 之助 建築群依序為山門 特往日本視察,返臺後得沈得臨住持(德融禪師)鼎力支持,且有仙草埔仕紳朱保羅 吳順安等人協助,最後募得基金伍萬玖仟圓,仿日本[[ 奈良]][[東 雄寶殿]] 、觀音殿及三寶殿(古蹟本體為山門及 ,重建 大雄寶殿 )。由於位處於斜坡上,各殿皆有落差 築階梯層而上,是極為典型的祭祀空間。各殿之間 並創 置廣場,外部空間寬闊。 大仙 巖書房(今仙草國小前身)於 各殿皆自獨立,兩側有連貫之廊道或廂房 山門屬於牆門式 大正五年(1916年) 屋面短而屋脊低緩 由信徒代表組織後援會主持事務 中間作三川脊 大正六年(1917年) 邊門及圍牆頂亦作燕尾脊,再加上邊門為圓迎來[[京都]][[ 拱門妙心寺]] 阿彌陀佛像。大正十四年(1925年) 使整體造型富有變化。 大雄寶殿 是一座木構造的建築物 落成 上、下檐的磚砌山牆在遮蔽及隔間上的作用遠大於結構承重的功能。山門屬於牆門式,屋面短而屋脊低緩。中間作三川脊,邊門及圍牆頂亦作燕尾脊。高 隨後又迎來[[印 漸次降低,邊門為圓拱門,圍牆亦作竹節窗,整體造形富有變化 ]]白玉佛像
目前 昭和五年(1930年)冬至,嘉南地區發生大地震, 內所保存的彩繪是出自潘麗水、李漢卿之作 宇倒塌 繪工細緻、彌足珍貴。而 大雄寶 殿 內柱皆朱紅底繪蟠龍 毀損,事後由施烏拋居士募款重修,然限於經費,仍留下不少殘缺處 是佛寺建築的傳統作法 陸續於二戰後逐年修復 昭和六年(1931年),原隸屬大仙 彩繪壁畫出自潘麗水、李漢卿之作 碧雲寺因不滿重修問題,就此獨立,大仙巖正式改名大仙寺 <ref>[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assets#c1=Document&b_start=0 文化資源地 原本大仙巖與碧雲寺的管 訊系統 人均是廖炭 財團 但碧雲寺部分信眾認為廖炭只注重大仙巖的經營,最後[[番社庄]](今[[東山區 (臺南市)|東山區]])庄長陳按察在該年(1931年)向 人台灣省台南縣 院提告,後來 白河 鎮大仙 庄長林占春等人出面調解,廖炭乃將碧雲寺 ]</ref>產全部交給番社庄人士管理,才平息此糾紛。
昭和十九年(1944年)在[[皇民化運動]]的背景下,大仙寺寺產被[[白河街]]役場佔有。街役場對此成立財團法人後援會,由[[白河街]]長「五十里子之作」兼任後援會會長,寺務由街役場派員駐寺處理。
== 建立沿革=中華民國時期=== 二次 仙寺主祀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三寶佛祖、 戰後,在當 藏王菩薩 仕紳何火爐等人努力下 俗稱舊巖(碧雲 始自後援會取回 產,並正式在民國36年(1947年)組織董事後援會,首任董事會委員長即是何火爐。之後請開參禪師 新巖) 第九任住持 相傳大仙寺 海靜師為監院,何火爐、吳石、吳清池等人被選 「仙 財產管理 拋網」靈穴 ,另聘蘇祈財為外務監院
乾隆12 民國37 (1747),參徹禪師之徒弟鶴靈禪師為求一宏偉聖殿以彰顯菩薩慈悲襟懷,乃走訪地方士紳,出錢出力, (1948年)大仙寺 興建 觀音 殿, 是為火山大仙巖 於民國39年(1950年)落成 其後,大仙寺在歷代禪師的主持之下,於乾隆55 該年(1950 (1790), )也建了南北報恩塔 諸羅縣(今嘉義縣)營參府軍官洪志高先生 內山門 再度完成修 隔年(1951年)又興 工作 大雄寶殿南北側兩廊香客樓房
嘉慶14 民國42 (1809) (1953年)1月15日,開參禪師舉辦為期十五天的傳授三壇大戒活動 太子太保王得祿集資將 這是戰後以來臺灣佛教界首度傳大戒,史稱[[ 大仙寺 初建之佛殿遷移至今 傳戒]]<ref>[http://rsbc.ehosting.com.tw/bts/da-shan.htm 【雲遊寺方】白河-大仙寺]</ref><ref>{{cite web|url=http://culture.tainan.gov.tw/form/index-1.php?m2=252&id=1498 |title=臺灣第一在臺南── 雄寶殿現址 仙寺傳戒 |publisher=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accessdate=2018-01-27 }}</ref>
大正4 此外該年(1953 (1918), )因 大仙 巖管理 廖炭居 出任[[中國佛教會]]臺南縣支會首屆理事長 會址遂設於大仙寺。同年(1953年)也募得1百多萬興 「大雄 三寶殿,次年(1954年)建齋堂與三 寶殿 兩側樓房。民國45年(1956年)經政府核准成立管理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是吳八居士
昭和5 民國53 (1930) (1964 ,嘉南 )[[1964年白河 區發生 震|白河 大地震 ]] ,大雄寶殿 外沿石柱傾斜、觀音殿全 施烏拋居士 第九代住持開參禪師率寺眾連夜挑土補強,才保全殿宇。事後四方信眾再 起重建, 款修 得70多萬,之後重 工程在民國55年(1966年)完工。民國58年(1969年)因為當時大仙寺土地登記在部分信徒名下,為避免日後發生糾紛 至戰 經全體信眾同意 才逐 成立「財團法人大仙寺」,寺產移到法人名下。該年(1969 修復 )6月成立董監事會,首屆董事長為黃吉居士
國37 國75 (1948) (1986年),大仙寺委託臺北市城鄉工程顧問公司規劃「臺南縣大仙寺整體發展事業細部計劃」 逐年 興建 觀音 遊、香客休息套房大樓、大餐廳、大會議廳及民眾活動中心等設施,以方便遊客、香客造訪,提供機關團體學校來此舉辦活動。民國92年(2003年)起開始重建三寶 殿 、準提殿、祖師殿,於民國106年(2017年)完工,並在該年11月12日舉行重建圓成聖像開光敷座大典
民國39年(1950),建造南北報恩塔及內山門、大殿兩側香客樓房。 民國42年(1953),興建三寶殿。 民國53年(1964),發生嘉南大地震,大雄寶殿毀損、石柱傾斜、斷裂,觀音殿全毀,由管理委員會及開參禪師募捐修繕,至民國55年(1966)才修復及重建觀音殿,並於同年興建地藏殿。 民國60年(1971),興建放生池、放生亭、觀音亭、觀光大山門、報恩塔、靜思園、大圍牆等,並重建宮殿式之樓房等工程。 民國81年(1992),再度重建,採北式建築。 民國94年(2005),將原三寶殿拆除,重建三寶殿、準提殿、祖師殿等。 大仙寺為國內佛教九大門派之一,南台灣第一古剎,於民國74年(1985)經政府公告為古蹟。<ref>[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assets#c1=Document&b_start=0 文化資源地理訊系統,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白河鎮大仙寺]</ref>  ==大仙寺殿宇=====大雄寶殿簡介===大雄寶殿內主供奉釋迦牟尼佛、佛前立侍尊者左為阿難尊者、右為大迦葉尊者。整體建築是以「日本佛寺外貌」為表,以「中國寺廟建築」為體。重簷山頂,直的正脊和垂脊,屋脊不加任何剪黏飾物,外觀典雅莊重,清新脫俗清淨優美,有別於閩南式的弧形屋脊、簷角起翹的式樣。 內殿四週各向內退一間,迴廊四週有簷柱二十六根,乃石質所砌。至於內殿的疊斗式架構,通樑上的斗拱,步道上的圓光,梁柱交接的雀替等大木作,均呈閩南式樣,是當時著名匠師陳應彬的手筆。 ===觀音寶殿簡介===觀音殿內主奉觀世音菩薩,左方供奉文身的護法伽藍菩薩,右方供奉地藏王菩薩。左右兩徹石洞景是由上開下 老和尚所督造。其造景奇特,意境深遠,上頭供奉十八羅漢金身。 觀音殿舊殿建造於民國卅七至卅九年間。民國五十三年毀於「一一八大地震」,現貌為災後重建景。民國五十五年重建完成。<ref>[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assets#c1=Document&b_start=0 化資源地理訊系統,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白河鎮大仙寺]</ref> ===三寶殿===原三寶殿於民國95年即己拆除重建,建設當中的三寶殿基底為H型鋼,檜木為主體架構。 聘請全省木柞匠師為檜木三寶殿進行雕刻,因工法細緻極費時日,今暫定101年年底進行結構組合。 原三寶殿於民國95年即己拆除重建,建設當中的三寶殿基底為H型鋼,檜木為主體架構。{{reflist}}===準提寶殿===準提菩薩為三世諸佛之母,菩薩的福德智慧無量,感應至深,滿足眾生間、出世間的願望,功德廣大,無微不至的守護眾生。 目前準提寶殿己於民國100年,本寺舉辦護國千佛三壇大戒之前建設完成,但還未落成,先開啟殿堂作為戒期二部登壇之用。目前暫時不開放。 擬定於三寶殿建設完成後一起落成。 ===祖師殿===目前祖師殿己於民國100年,本寺舉辦護國千佛三壇大戒之前建設完成,但還未落成,先開啟殿堂作為戒期二部登壇比丘尼戒壇之用。目前暫時不開放。 擬定於三寶殿建設完成後一起落成。 殿內供奉達磨祖師、本寺歷代祖師。 ===地藏寶殿簡介===地藏寶殿建於民國五十五年,民國五十八年建設完成。民國八十一年重新建設,採北式建築。其內功能為安奉祿位。<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大仙01.jpg|缩略图|大雄寶殿[https://www.da-sian.com.tw/2-3.html 照片來自]File:大仙寺02.jpg|缩略图|觀音寶殿[https://www.da-sian.com.tw/2-3.html 照片來自]File:大仙寺06.jpg|缩略图|三寶殿[httpsCategory://www.da-sian.com.tw/2-3.html 照片來自]File:大仙寺03.jpg|缩略图|準提寶殿[https://www.da-sian.com.tw/2-3.html 照片來自]File:大仙寺04.jpg|缩略图|祖師殿[https://www.da-sian.com.tw/2-3.html 照片來自]File:大仙寺05.jpg|缩略图|地藏寶殿[https://www.da-sian.com.tw/2-3.html 照片來自]</gallery>  ==三級古蹟旅遊景點== *大仙寺門口有停車場,自行開車的遊客可以將車輛停泊於此。 *大仙寺是國家核定的三級古蹟。 *在寺廟的左側(龍邊)有一座龍池。 *龍池內有一尊觀世音菩薩。<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60"> File:大仙寺07.jpg|缩略图|大仙寺門口停車場[https://blog.gtwang.org/life/da-sian-temple-guanziling-tainan-20161022/ 照片來自]File:大仙寺08.jpg|缩略图|三級古蹟大仙寺[https://blog.gtwang.org/life/da-sian-temple-guanziling-tainan-20161022/ 照片來自宗教]File:大仙寺09.jpg|缩略图|龍池[https://blog.gtwang.org/life/da-sian-temple-guanziling-tainan-20161022/ 照片來自]File:大仙寺10.jpg|缩略图|龍池內有一尊觀世音菩薩[https://blog.gtwang.org/life/da-sian-temple-guanziling-tainan-20161022/ 照片來自]</gallery>  ==交通資訊=====開車===*南二高下白河交流道循關仔嶺方向前進*從國道三號南二高白河交流道下,向東接172線即可達*經中山高速公路,下新營(北上)或水上(南下)交流道,向東接台1線,再轉東172線,往大仙寺方向即可到達 ===搭車===*火車:新營火車站下車,再轉搭新營客運經關仔嶺往南寮*客運:白河區搭新營客運往關仔嶺  ==周邊景點== 關子嶺天梯及空中廊 [[水火同源]] [[林初埤木棉花道]] 蓮花公園 [[關子嶺溫泉區]] 六重溪親水公園 [[紅葉公園]] [[好漢坡]] 小南海‧普陀寺 [[白河水庫]] [[嶺頂公園]] [[白荷陶坊]] [[碧雲寺]] [[蓮花產業文化資訊館]] [[台灣萬里長城]]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6Zdpes0aI}}{{#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2jd3IbsV0s}} == 參考資料 == {{Reflist}}
47,9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