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蘇建榮

增加 42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蘇建榮</p>
|-
|<center><img src="https://www.ly.gov.tw/Images/Legislators/ly1000_6_00180_9f.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www.ly.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498 圖片來自立法院]</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中華民國]] 第32任[[ 財政部]] 部長</p>
|-
|<small>
''' 任'''<br>
'''就任日期''' 2018年7月16日<br>
'''行政院院 ''' [[賴清德]] [[蘇貞昌]]<br>
'''前任''' [[許虞哲]]<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 臺北市政府]] 第23任財政局局長</p>
|-
|<small>
'''任期''' 2014年12月25日-2016年5月19日<br>
'''前任''' [[陳盈蓉]]<br>
''' 任''' [[陳志銘]]<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國立臺北大學]] 第5任[[ 公共事務學院]] 院長</p>
|-
|<small>
'''任期''' 2012年2月1日-2014年12月24日<br>
'''前任''' [[周育仁]]<br>
''' 任''' [[顧慕晴]]'''代理''' → [[金家禾]]<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料</p>
|-
|<small>
'''性 ''' 男<br>
'''出生''' 1961 [[中華民國]][[臺灣省]][[高雄縣]][[田寮鄉]]<br>
''' 籍''' [[中華民國]]<br>
'''配偶''' 蕭惠文<br>
''' 专业專業''' [[財政學者]]、[[經濟學者]]<br>''' 学历學歷'''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東吳大學]]經濟學系學士</li>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li>
</ul>
'''经历'''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經 歷</p>|-|<small><ul style="line-height:30px36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所得稅組)研究員<b>(1988-08-0989-06)</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專任副教授<b>(1994-08-1995-07)</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專任教授、教務長、公共事務學院院長<b>(2000-02-2014-12)</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局長<b>(2014年12月25日-2016年05月19日)</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財政部]]政務次長<b>(2016年05月20日-2018年07月15日)</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財政部部長(第32任)<b>(2018年07月16日-)</b></li>
</u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p>|-|<small><ul style="line-height:30px36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以未稽核所得稅申報資料推估短漏報所得</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從「準直轄市」到直轄市——新北市升格的財政分析</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行政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的缺失與建議修正方向</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戰後二十五年(1945~1969)間臺灣個人綜合所得稅制的變革與啟示</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家計生產模式下的公共資金邊際成本</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減稅、舉債與政府財政</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Evaluating the revenue effect of public investment</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下門診醫療利用函數之估計</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淺談銀行業改課加值型營業稅問題</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Public pensions and the factor intensity of manufacturing in Taiwan</li>
</ul>
</small>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蘇建榮 ]]生於 (1961年-),[[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財經]]學者,生於[[高雄市]][[田寮區]]七星 ,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 曾任[[財政部]]政務次長、[[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局長、[[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國立臺北大學]]教務處教務長。</p>
</div>
==早年生涯==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家庭學歷背景'''<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先祖原居住於現今之高雄市[[湖內區]]太爺 ,於清朝因故遷居至現今高雄市[[田寮區]]田寮 四塊厝;生長於[[高雄]]田寮區七星 牛路 彎,與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同鄉,其父親分別於高雄縣立田寮國民小學與田寮鄉新興國民小學任教,並在[[阿公店水庫]]上游向[[國有財產局]]承租了一塊旱地,靠著小學老師的薪水及種 植農作物養活一家13口,家境清苦。排行老八的蘇建榮,上有6個哥哥、1個姊姊,為貼補家用,自小就跟哥哥一起打零工,幫忙鄰居放牛、放羊。隨著哥哥陸續退伍並找到工作,家中經濟開始好 轉,在他國中畢業時,舉家搬到[[高雄]]岡山,父親靠著貸款買下一棟房子,自此一家才真正有了棲身之所。在窮困的環境下,眾多兄弟姊妹中,只供他一人北上念書,所以學生時期勤奮好學, 憑著自身苦讀考上[[東吳大學]]經濟學系、[[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為[[國立 北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爾後又在恩師許松根推薦下,出國深造取得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蘇建 榮是個愛家的新好男人,雖然年幼時家境不好,但因為上有哥哥協助扛家計,且在他出國留學時,哥哥嫂嫂更是他主要的經濟支柱,在這樣家庭凝聚力強的環境下成長,使其非常重視家庭生活。</p>
'''早期工作'''<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就讀研究所時期,畢業論文深受指導教授許松根賞識,1988年8月推薦他進入當時甫成立的賦改會,擔任所得稅組的助理研究員,包含前閣揆[[林全]]、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等人,都是當時賦改會成員,而當時主任秘書就是財政部前部長[[張盛和]]。在這樣的機緣下,從經濟領域轉向財政界,從此走上財政學者的道路。出國深 造取得博士學位返台後進入學術圈,先在淡江大學財政學系擔任副教授,爾後回母校任教長達十多年的時間,於2000年在[[國立臺北大學]]擔任財政學系專任教授及教務長研究領域為財政理論與 政策、租稅理論。長期致力於財政劃分與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在2002年發表《減稅、舉債與政府財政》學術論文。</p>
'''北大公務學院院長'''<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2年,當選第五屆[[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接替[[公行系]]的[[周育仁]]教授出任院長,直至2014年因出任[[政務官]]臨時 請辭,剩餘任期則交由[[公行系]]的[[顧慕晴]]教授以副院長代理院長身份完成。</p>
</div>
 
==投入公部門==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 北市財政局局長'''<br><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北市長]][[柯文哲]]透過遴選,延攬蘇建榮請其擔任財政局局長,蘇認為作為財政學者應該要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故於2014年12月接下 此重擔。剛上任時,因房屋稅調升,稅收與設定地上權的收入增加,多餘的錢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是歲計剩餘,放在公庫,要編預算時可用;第二是還債,當初[[柯文哲]]上任時, 北市的債 務多達1469億元,往年政府都是每年編66億還債。不過,蘇建議柯市長,如果市府有多餘的錢應優先還債,因債務一年產生的利息高達20-30億元,如果可以拿去還債,未來有重大建設也能增加 舉債空間,使其任內第一年就創下幫北市府減債160億元紀錄,也是柯文哲引以為傲的政績之一。</p>
'''財政部政務次長'''<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6年[[蔡英文]]總統就職,前閣揆[[林全]]在當時準財政部長[[許虞哲]]建議下,向 北市長[[柯文哲]]借將,接任新政府財政部政務次 長。[[柯文哲]]也大方借將,表示北市府官員能到中央出任閣員,有助於未來市府和中央政府的溝通、合作,他樂觀其成也給予祝福。 蘇建榮擔任發言人角色,負責政策溝通的任務,他首開先例,不定期率財政部各單位首長召開媒體茶會讓記者發問,學者性格的他,也不時化身「蘇老師」,親自為記者解釋財劃法修法始末,積
極落實[[蔡英文]]總統「最會溝通政府」的主張。</p>
'''財政部部長'''<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8年7月16日蘇建榮出任部長,上任後重新檢視前部長[[許虞哲]]承諾提出的所得稅法,他發現經歷2018年初稅改後,綜合所得稅的稅基已 變得十分脆弱,於是在9月20日宣 決定放緩第二波扣除額,將重新檢視各項扣除額必要性與合理性。蘇指出,去年底第一波所得稅稅改,今年已大幅提高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身心障礙及幼 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等四大扣除額額度,使得綜所稅稅基只剩百分之廿四,若再擴大扣除額項目或金額,綜所稅稅基將變得「非常脆弱」。</p>
</div>
 
==軼事==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0px36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2018年10月接受蘋果日報專訪,因從小家境困苦而靠著放牛放羊貼補家用,故稱 其為「放羊的孩子變財長」。</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蘇建榮上任財政部長,讓一直流傳的「北大幫」逐漸取代「政大幫」為主流的內閣人事之說浮上檯面。</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0px;"></b>蘇建榮上任後第一時間有網友發現維基百科頁面,財長職位繼任者已更新為「蘇建榮」,不過點進頁面竟是外號「阿財」、「新萬磁王」的中華職棒義 大犀牛隊前外野手「蘇建榮」,同名同姓又同鄉,網友虧說「棒球選手出路真多元」,蘇建榮也自嘲「當部長又會打棒球」。</li>
</ul>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