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双色前颌蝴蝶鱼

增加 3,071 位元組, 3 年前
[[File:双色前颌蝴蝶鱼1.jpg|缩略图|[https://www.pcsea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19&extra=page%3D6 图片来自珊海观网]]]
'''双色前颌蝴蝶鱼'''Prognathodes dichrous仅在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有发现,主要栖息在岩石区域或洞穴丰富的岩礁区,有时也见于珊瑚礁,通常生活在15-35米的深度。

== 特征 ==
[[体侧扁,嘴尖突出]],[[第一背鳍硬棘延长不相连,不同的是]],[[双色前颌蝴蝶鱼体侧没有条纹]],[[而是不对称的分为两部分,后上部为白色或浅棕]]色,[[前部和下部为棕色至褐色,侧线鳞片银色或白色]]。胸鳍透明或带棕色;腹鳍褐色;背鳍硬棘12枚,软条19枚,通常前3枚硬棘为棕色,其余鳍条白色;臀鳍硬棘3枚,软条15枚,褐色;尾鳍透明,从尾柄辐射白色。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通常会将眼睛隐藏在条纹或深色区域中,由于活体标本数量少,目前尚不确定双色前颌蝴蝶鱼的虹膜为白色还是像其他前颌蝴蝶鱼一样带有倾斜的棕色纹。<ref>[https://www.pcsea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19&extra=page%3D6 前颌蝴蝶鱼属 双色前颌蝴蝶鱼(Prognathodes dichrous)]珊海观网</ref>

== 栖息区域 ==
双色前颌蝴蝶鱼Prognathodes dichrous仅在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有发现,主要栖息在岩石区域或洞穴丰富的岩礁区,有时也见于珊瑚礁,通常生活在15-35米的深度,但也能在1-12米的浅水石穴中或岩石断崖下发现它们,很少见,通常成对活动,几乎没有成功采集的活体,因此不见于水族贸易中,相关的信息也很少。

== 介绍 ==
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是最广为人知的珊瑚礁鱼类,包含12属120多种,其中蝴蝶鱼属Chaetodon最多,目前已发现并命名的有88个种。蝴蝶鱼科的鱼类外形和颜色相差较大但体色一般都很鲜艳,通常是黄色或白色的底色上带有强对比的深色花纹,同时利用穿过眼睛的条纹和身体后部的假眼点来迷惑捕食者。

体长9到30厘米不等,侧扁。口小吻尖,端位,略可伸缩。牙齿细长尖锐,密集排列成刷子状。全身覆盖小型弱栉鳞或圆鳞,鳞片延伸到背鳍和臀鳍,侧线完整但不明显,呈弧形。背鳍连续或稍有凹口,有硬棘6到16枚,软条15到30枚。臀鳍硬棘一般3枚,多至5枚,软条14-23枚。尾鳍圆形或截平,有15枚分支鳍条。

== 信息 ==
建议水族箱尺寸:10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0-24℃

性情:温和

食物:肉食,捕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

最大体长:15厘米

分布范围:东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

生活水深:3-120米,主要集中在15-35米

IUCN评级:LC 低危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Category:720 海洋志总论]]
[[Category:770 大洋洲总论]]
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