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谢导秀

增加 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谢导秀</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940年2月25日,出生于 [[ 广东省 ]] 梅州市梅县区周溪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古琴艺术传承人。岭南古琴艺术的当代大师、岭南派第八代传人。现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海珠区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星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客座教师。
==人物简历==
<p style="text-indent:2em;">谢导秀,1940年2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周溪村。岭南古琴艺术的当代大师、岭南派第八代传人。现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海珠区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星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客座教师。
<p style="text-indent:2em;">谢导秀自幼受客家文化的影响,特别喜爱客家山歌、闹八音等民间音乐形式,五岁就能敲打客家锣鼓点套路。1953年8月2日,他随父母迁居 [[ 广州 ]] ,入读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后又学习二胡、扬琴、笛子等民族乐器,是当时学校民族乐队的主力。
<p style="text-indent:2em;">1960年8月,他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即现今的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师从著名岭南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开始了后来数十年的古琴艺术生涯。1960年10月,他与黄金城合作的琴箫合奏《关山月》首次登上广东电视台直播,并多次参加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举办的古琴音乐欣赏会演出。他与杨新伦先生、关庆耀同学师生三人齐奏《渔樵问答》参加了首届羊城音乐花会和广州音专民族音乐会演出。
<p style="text-indent:2em;">1963年,谢导秀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旋即以继承和发展岭南派古琴艺术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立意将本门琴艺日益发扬光大。因此早在1975年,谢导秀便与其师杨新伦共同着手对岭南琴曲《古岗遗谱》进行重新整理与记录,并将之编印成册,以便推广流传。
<p style="text-indent:2em;">1980年12月,在广东省音协的支持下,他与 [[ 杨新伦 ]] [[ 莫尚德 ]] 一道成立了广东古琴研究会,谢导秀担任该会秘书长,进行实际的古琴艺术推广工作,如组织定期雅集,交流琴艺心得。八十年代中末期,又有伍翠群、陈磊、陈瑞明加入古琴学习的行列,到后来先后有一百多人学习岭南古琴,有些还专程从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远道而来。古琴学生高欲生、伍翠群、谢东笑、李洁婷、林敏君等均在全国古琴比赛中获奖。二十多年来,他多次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举办古琴音乐会,为承传和弘扬古琴作出了实际的贡献。
  
<p style="text-indent:2em;">自广东古琴研究会成立后,谢导秀带着他的古琴(“中和”、“谷响”等)踏遍大江南北,藉着不断的演奏机会传播岭南琴艺。他曾多次接受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江苏无锡市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并在“名家谈名曲” 专栏中介绍岭南琴曲。
<p style="text-indent:2em;">1983年5月,他赴 [[ 北京 ]] 参加第二届全国古琴打谱会,在会上演奏岭南代表性曲目《碧涧流泉》向中央首长汇报,中国中央电台作实况录音并在调频台作全球性播出。
<p style="text-indent:2em;">1990年,杨新伦谢世,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的重责大任自此落在谢导秀肩上。为使岭南派古琴后继有人,谢导秀极其重视后进的培养,其自家所设琴坛的门生中,有七旬老者,亦有九岁童稚;有来自中国境内各艺术院校学生或专业文艺团体演奏员,更有远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慕名而来的习琴者数十人。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