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尚德义

增加 5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中文名字 = 尚德义
| 外文名称 = David Garrett
| 圖像 = [[File:尚德义.jpg|缩略图center|[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3fd137aedfff2990.jpg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1932年
| 毕业院校 = 北京师范大学 音乐系
| 國籍 = 中国
| 出生地点 = 辽宁省沈阳市
| 職業 =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br>科学的春天来到了</br>,春风圆舞曲,</br>冰上女神 等</br>}}
''' 尚德义 (David Garrett)'''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2年生于沈阳,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1998年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长期从事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工作至今,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作曲人才。除创作有部分器乐、钢琴作品外,主要致力于艺术歌曲、花腔艺术歌曲及合唱歌曲创作等。<ref>[https://baike.so.com/doc/6707918-6921932.html]</ref>
== 基本信息作品 == 1982年曾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火把节的欢乐--尚德义花腔歌曲8首》;1998年由该社分社华乐出版社出版《尚德义独唱歌曲选集》(1999年再版),收入作品30余首,2008年还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以《尚德义艺术歌曲选》再版,作品增至38首,包括《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冰上女神》、《你的歌声》、《都怪那后生》、《神舟飞歌》、《小鸟飞来了》(蒙族风)、《火把节的欢乐》(彝族风)、《七月的草原》(哈萨克风)、《牧笛》(维吾尔风)、《今年梅花开》(东北风)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多种风格的花腔艺术歌曲,以及《祖国永在我心 文名称 》、《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从小我就是盲童娃娃》、《大西北之恋》、《喀喇昆仑》、《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等艺术歌曲;还曾于2004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尚德义合唱作品选》,收入《大漠之夜》、《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向往西藏》、《牧场情歌》等合唱作品16首。
以上各类诸多作品已在 内广泛流传,被选入了多种版本的声乐教材和" 中国声乐教学曲库",许多作品被选入国内各类声乐、合唱大赛的规定曲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平生事迹 =='''割不断的兰州情缘'''
"皎胶天边月,熠熠掌上珠",音乐就像一颗明珠挂在天上,我们每个人都想把它摘下来,不惜花费一生的代价,但是我们即使付 了一生的时间和努力也永远不可能摘下来。聆听合唱歌曲《大漠之夜》时我们陶醉了,循着美妙得旋律。7月,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们慕名来到了这首歌曲的曲作者尚德义教授家。按响门铃,一声"来了"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在教授夫妇静水深流的交谈中,聆听他难以割舍的西北情结和音乐人 辽宁省沈阳市
尚德义教授 于沈阳, 1932 本侵华占领了沈阳后,他父亲所在的邮政部门向关内撤退,不满周岁的他被父母带到北京。 1937 卢沟桥事变,他们全家又从北京迁到了当时的兰州。从那时起,他和兰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职业作曲家 尚德义告诉我们,那时候,由于交通不便,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我们骑毛驴,坐马车,跋山涉水、历尽艰难走了半个月。美好的童年是在兰州度过的。中学是在兰州的志国中学上的,也就是现在的兰州二中。文庙 孔庙,环境好,古树参天,亭台楼阁,这段生活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解放前的兰州是西北的中心,也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聚集着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一些国内知名 音乐 教育 都在兰州举办过音乐会,如:吴越音、管俞毓、朗毓秀、任光地、于一轩等等。文化艺术气息浓厚,古老的黄河文化、多民族的交融更是滋养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其青少年时期艺术气质的养成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 "我是唱着王洛宾的歌长 的。小时候我常去黄河边玩,在那听花儿,坐羊皮筏子。筏子客一边划船,一边唱花儿,还不时唱出各少数民族的民歌,藏族、维族民歌都很好听。中 音乐 老师也非常好,课堂上唱的是西部民歌,黄自的《抗敌歌》,贺绿汀的,艺术性很高。可以说,对音乐的热爱,跟兰州这片沃土给我的熏陶有很大关 。"尚德义思索着继续说。
代表作品千年的铁树开 谈话中,我们 花,科学的春天来 春风圆舞曲,冰上女神 等本段作品1982年曾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火把节的欢乐--尚德义花腔歌曲8首》;1998 1950 由该社分社华乐出版社出版《尚德义独唱歌曲选集》(1999年再版) 他考 作品30余首,2008年还将由人民 北京师范大学 音乐 出版社以《 系。毕业后, 尚德义 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艺术 歌曲选》再版 学院音乐系任教 担任过系主任等各种工 品增至38首 。在近四十年时间里 包括《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科 他一边从事教 ,一边从事音乐创作。繁忙 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冰上女神》、《你 工作并没有让他忘却心底那份永久 歌声》、《都怪那后生》、《神舟飞歌》、《小鸟飞来了》(蒙族风)、《火把节 记忆,他怀念儿时 》(彝族风)、《七月 土,他 草原》(哈萨克风)、《牧笛》(维吾尔风)、《今年梅花开》(东北风)等不 第二故乡---兰州。他和我省著名词作家邵永强一起,共 民族、不同地域、多种风格 创作了二三十首反映西部 花腔艺术歌 作品。其中合唱 ,以及 祖国永 大漠之夜》 我心 2001年荣获了首届 》、《巴黎圣母院的敲 国音乐"金 人》、《从小 奖"金奖第一名,这是当今 就是盲童娃娃》、《 国最权威的专业综合专家 西北之恋》、《喀喇昆仑》、《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等艺术 奖。这首 歌曲;还曾于2004 的创作可谓"十 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磨一剑", 尚德义 合唱作品选》 教授前后进行过多次修改,和其他当红走俏的歌曲不同 收入 这首鲜为人知的 《大漠之夜》 最终以完美的艺术性 《去一个 剔透的审 价值、浓郁 地方》 艺术风格 《向往西藏》、《牧场情歌》等合唱作品16首 新颖的时代风貌夺得金奖第一名,获得了业内专家和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以上各类诸多作品已 再就是享誉音乐界赞美敦煌的合唱曲《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 2002年荣获第二届中 内广泛流传,被选入了多种版本的声 教材和" 中国声乐教学曲库金钟奖" ,许多 。这两首合唱 作品 被选入 作为第四届和第六届国际合唱比赛的规定曲目、以及我 各类 声乐、 合唱 赛的规定曲目 。不仅唱响了全国 深受广 也唱到了海外, 2004年在意 群众 利举行 喜爱 国际合唱比赛中,《大漠之夜》让所有的国际评委们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这两首合唱曲多次被华人合唱团演唱,赢得了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 [[File:尚德义1.jpg|缩略图center|[http://p2.so.qhmsg.com/bdr/_240_/t01442828ced9b81997.jpg原图链接]]
折叠编辑本段平生事迹
割不断的兰州情缘
"皎胶天边月,熠熠掌上珠",音乐就像一颗明珠挂在天上,我们每个人都想把它摘下来,不惜花费一生的代价,但是我们即使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努力也永远不可能摘下来。聆听合唱歌曲《大漠之夜》时我们陶醉了,循着美妙得旋律。7月,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们慕名来 '''义无反顾回 了这首歌曲的曲作者尚德义教授家。按响门铃,一声"来了"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在教授夫妇静水深流的交谈中,聆听他难以割舍的西北情结和音乐人生。兰州'''
说起创作, 尚德义 教授生于沈阳,日本侵华占领了沈阳后 心潮澎湃 感慨万千。 父亲 若有 在的邮政部门向关内撤退 思地说 不满周岁的他被父母带到 大西 京。 1937年卢沟桥事变 经济落后 他们全家又从北京迁到了当时 少数民族老百姓能在干旱 兰州。从那时起,他和兰州 土地上、大漠上、草原上愉快地生活……西部情 下了不解之缘 很有关系
多年来, 尚德义 告诉我们,那时候 教授在西部采风、讲学和创作过程中 深深地感到 由于 交通不便,火车只通到 西 北经济发展滞后 从西安到兰州,我们骑毛驴,坐马车 人才外流严重 跋山涉水 比起东部 历尽艰难走了半个月。美好的童年是在兰州度过的。中学是在兰州的志国中学上的 南部发达地区更缺教师 也就是现在 需要有人来为西北培养更多 兰州二中 音乐人才 文庙、孔庙 他和夫人元柏萱 环境好,古树参天,亭台楼阁,这段生活给 为了 留下深刻印象。他说,解放前 们眷恋 兰州是 这块 西北 的中心 热土 也是抗日战争 决定用他们 大后方,聚集着许多来自全国各地 余生做些有意义有价值 艺术人才 事。于是 一些国内知名音乐家都 他们留 在兰州 举办过音乐会 如:吴越音、管俞毓、朗毓秀、任光地、于一轩等等。文化艺术气息浓厚,古老的黄河文化、多 为西北 民族 的交融更是滋 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培 着这块土地上 作曲双专业和声乐人才。尚德义教授 对其 和他 梅竹马的元柏萱教授--他音乐事业的追随者、支持者,生活中的贤内助。当回忆起 少年时 期艺术气质 他们共同度过 养成有不可磨灭 时光,幸福的涟漪荡漾在她 影响 脸上
"我是唱着王洛宾的歌长大的。小时候我常去黄河边玩, 那听花儿,坐羊皮筏子。筏子客 尚教授旁 边划船 直无语的元柏萱马上来了精神 一边唱花儿 她说 还不时唱出各少数民族 我也上 民歌 志国中学 藏族、维族民歌都很好听 抗战时随母亲从西安到兰州 时认识了尚德义,我们是同班同 音乐老师 也非常好 是我们的启蒙老师 课堂上 一同参加合唱团。我们 唱的 是西部民 抗战 自的 水谣》、《恳春泥》、《旗正飘飘》、 抗敌歌 玫瑰三愿 》, 贺绿汀 还有五四以来 艺术 性很高 歌曲 可以说 我喜欢音乐,他也喜欢音乐,能画,能写曲子 多才多艺。解放后我上 音乐 学院,他上北师大。他给予我 热爱 不仅是帮助 跟兰州这片沃土给 他的激情点燃了 我的 熏陶有很大关系。"尚德义思索着继续说 音乐人生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 1950 真情来自感动。这些 他考入北京 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艺术院校、 师范 大学音乐系 院校不断用高薪聘请他们夫妇,都被两位老人婉言谢绝了 毕业后,尚德义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艺术学院 音乐系任教 的领导、同事、朋友、学生们,他们的子女,没有人理解他们老两口,两位老人年事已高 担任过系主任等各种工作。在近四十 本该是贻养天 、桃李满天下的 间里 候,为什么要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待遇 他一 在身 从事 没人照顾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留在兰州 教学 。对此 一边从事音乐创作 元柏萱教授也曾抱怨过 繁忙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忘却心底那份永久的 元柏萱告诉 者,我抱怨过 他怀念 时的乐土 女也抱怨过 但是他说 他的 第二 使命还没完成,要把余辉放在 故乡---兰州 最需要的地方 和我省著名词作家邵永强 张桌子,一个线谱,一架钢琴 共同创作了二三十首反映西部的作品 生活上无所谓,吃饱就行 其中合唱曲《大漠之夜》在 2001年荣获了首届中国 音乐"金钟奖"金奖第一名 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 当今我国最权威的专业综合专家大奖 一切 这首歌曲 贫苦 创作可谓"十年磨一剑",尚德义教授前后进行过多次修改,和其 生活没有阻碍 当红走俏 对音乐 歌曲不同,这 追求。那 鲜为人知的 大漠之夜》最终以完美的艺术性、剔透的审美价值、浓郁 千年 艺术风格、新颖的时代风貌夺得金奖第一名,获得 铁树开 业内专家和评委们 花》就是在厨房里写出来 高度评价 '''有德有义名如其人'''
再就是享誉 尚德义教授在 音乐 界赞美敦煌 创作上追求形式与内容 合唱曲《去 个美丽 ,他所用的歌词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赋予诗意,要有激发音乐灵感 地方》 意境 这首歌在 200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 要给 音乐"金钟奖" 以驰骋的空间 这两首合唱 他的 作品 作为第四届 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讴歌生活,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第六届国际合唱比赛 感染,求真、求实、求美,充满人(文)主义情怀。他在40年 规定 音乐创作生涯中致力于艺术歌 目、以 的创作,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作品能在广大群众中普 我国 各类合唱比赛的规定 著名作 目。不仅唱响了全 家、中 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评价尚德义的作品"深入浅出 也唱到了海外 雅俗共赏",称赞尚德义的为人"有德有义,名如其人" 2004年 " 意大利举行 结合教学 国际合唱比赛中 同时 创作了 漠之夜》让所有 国际评委们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艺术精品, 纽约林肯中心 一枝独秀 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把金钟奖颁发给像尚德义 两首合唱曲多次被华 样的 合唱团演唱 赢得了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 我感到很欣慰 "
甘肃省著名作曲家、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彭根发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写到"尚德 无反顾回到兰州的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数量最多,流传最广,贡献最突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音乐创作历史上占有应有的位置。"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省广播电视合唱团团长李槐梓称尚德义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传世作品最多的作曲家……
说起创作 对西北这片沃土赋予深深地烙印和感情的,是他最初的情结形成。精神矍铄、慈祥和善,没有人会怀疑,在他心中奔涌的是驰荡千里的激情,而这种激情来自于一种人生的追求 一段岁月的沉淀。这就是 尚德义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教授 现在西北已经成了 若有所思 的重要创作基 他与西北师范 学、 西北 经济落后,少数 民族 老百姓能在干旱的土地上 大学 大漠上 甘肃省音乐家协会 草原上愉快地生活……西部情结很有关系 甘肃省群艺馆进行学术交流,和甘肃音乐界的朋友们一起研讨,指导我省老年合唱团
古稀之 来, 尚德义 教授在西部采风、讲学和创作过程中,深深地感到由于大西北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外流严重,比起东部、南部发达地区更缺教师,需要有人来为西北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他和 人元柏萱 为了 他们 眷恋 这块西北热土 灵魂 决定用他们 精神谱写了一曲完美 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乐章 于是, 们留 兰州,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培养作曲双专业和声乐人才。尚德义教授的 钢琴前弹奏、 夫人 ,和他青梅竹马的 元柏萱 教授-- 试唱起 音乐事业 追随者、支持者 新作品《七月的草原》时 生活中 谁会相信这是发自一对75岁高龄 贤内助。当回忆起少年 夫妻呢? 告别尚老 他们共同度过 ,天空 时光 晚霞绚丽多姿 幸福 那正是尚老 涟漪荡漾在她 人生。漫漫黄沙路,皑皑祁连雪,这是一种怎样 脸上 境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 坐在尚教授旁一直无语的元柏萱马上来了精神,她说,我也上的志国中学,抗战时随母亲从西安到兰州。高中时认识了尚德义,我们是同班同学。音乐老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一同参加合唱团。我们唱的抗战歌曲,《黄水谣》、《恳春泥》、《旗正飘飘》、《玫瑰三愿》,还有五四以来的艺术歌曲。我喜欢音乐,他也喜欢音乐,能画,能写曲子,多才多艺。解放后我上音乐学院,他上北师大。他给予我的不仅是帮助,他的激情点燃了我的音乐人生。 真情来自感动。这些年来,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不断用高薪聘请他们夫妇,都被两位老人婉言谢绝了。吉林艺术学院的领导、同事、朋友、学生们,他们的子女,没有人理解他们老两口,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本该是贻养天年、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为什么要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待遇,在身边没人照顾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留在兰州教学。对此,元柏萱教授也曾抱怨过。元柏萱告诉记者,我抱怨过,儿女也抱怨过,但是他说他的使命还没完成,要把余辉放在故乡最需要的地方。给他一张桌子,一个线谱,一架钢琴,生活上无所谓,吃饱就行。音乐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就是一切。贫苦的生活没有阻碍他对音乐的追求。那首《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就是在厨房里写出来的。 有德有义名如其人 尚德义教授在音乐创作上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所用的歌词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赋予诗意,要有激发音乐灵感的意境,要给音乐以驰骋的空间。他的作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讴歌生活,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感染,求真、求实、求美,充满人(文)主义情怀。他在40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致力于艺术歌曲的创作,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作品能在广大群众中普及。我国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评价尚德义的作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称赞尚德义的为人"有德有义,名如其人","在结合教学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精品,在全国一枝独秀,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把金钟奖颁发给像尚德义这样的人,我感到很欣慰。" 甘肃省著名作曲家、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彭根发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写到"尚德义的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数量最多,流传最广,贡献最突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音乐创作历史上占有应有的位置。"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省广播电视合唱团团长李槐梓称尚德义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传世作品最多的作曲家…… 对西北这片沃土赋予深深地烙印和感情的,是他最初的情结形成。精神矍铄、慈祥和善,没有人会怀疑,在他心中奔涌的是驰荡千里的激情,而这种激情来自于一种人生的追求,一段岁月的沉淀。这就是尚德义教授。现在西北已经成了他的重要创作基地,他与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音乐家协会、甘肃省群艺馆进行学术交流,和甘肃音乐界的朋友们一起研讨,指导我省老年合唱团。 古稀之年的尚德义夫妇,用他们的灵魂,精神谱写了一曲完美的人生乐章。当他坐在钢琴前弹奏、夫人元柏萱试唱起他的新作品《七月的草原》时,谁会相信这是发自一对75岁高龄的夫妻呢? 告别尚老时,天空的晚霞绚丽多姿,那正是尚老的人生。漫漫黄沙路,皑皑祁连雪,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折叠编辑本段 作品目录==
《歌曲选》目录
2,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