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除格陵兰岛

增加 25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file:格陵兰岛13.jpg|缩略图|[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625/09/25/20180625092519335.jpg '''除格陵兰岛'''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6%A0%BC%E9%99%B5%E5%85%B0%E5%B2%9B 图片来自搜狐网]]][[file:格陵兰岛15.jpg|缩略图|[http://d.ifengimg.com/w600/e0.ifengimg.com/03/2018/1128/A3DFBED3A70D237AC0FD2EF4F8130C0D56C7D86E_size345_w877_h569.jpeg '''除格陵兰岛'''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6%A0%BC%E9%99%B5%E5%85%B0%E5%B2%9B 图片来自搜狐网]]]
[[File:格陵兰岛15.jpg|缩略图|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格陵兰语:Kalaallit Nunaat;[[丹麦]]语:Grønland;[[英语]]:Greenland),是世界第一大岛,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A0%BC%E9%99%B5%E5%85%B0%E5%B2%9B%EF%BC%88%E6%A0%BC%E9%99%B5%E5%85%B0%E8%AF%AD%EF%BC%9AKalaallit%20Nunaat%EF%BC%9B%E4%B8%B9%E9%BA%A6%E8%AF%AD%EF%BC%9AGr%C3%B8nland%EF%BC%9B%E8%8B%B1%E8%AF%AD%EF%BC%9AGreenland%EF%BC%89%EF%BC%8C%E6%98%AF%E4%B8%96%E7%95%8C%E7%AC%AC%E4%B8%80%E5%A4%A7%E5%B2%9B%EF%BC%8C%E5%A4%A7%E7%BA%A681%25%E9%83%BD%E8%A2%AB%E5%86%B0%E9%9B%AA%E8%A6%86%E7%9B%96&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格陵兰岛(格陵兰语:Kalaallit Nunaat;丹麦语:Grønland;英语:Greenland),是世界第一大岛,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 ],搜狗问问 - wenwen.sogou.com/z... - 2018-11-23 </ref> 。首府努克(Nuuk, 又名戈特霍布)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A6%96%E5%BA%9C%E5%8A%AA%E5%85%8B(Nuuk%2C%20%E5%8F%88%E5%90%8D%E6%88%88%E7%89%B9%E9%9C%8D%E5%B8%83)&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首府努克(Nuuk, 又名戈特霍布)],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0-12-12</ref>
“格陵兰”的意思为“绿色土地”,是丹麦王国的海外自治领地。2008年公投后,2009年正式改制,成为一个内政独立但外交、国防与财政相关事务仍由丹麦管理的领地,但格陵兰岛并不属于欧盟。格陵兰岛如同 [[ 法罗群岛 ]] ,有2名丹麦国会议员。
快速导航 : 词条图册 中文名称 : 格陵兰岛 外文名称 : GreenlandGreenland : 格陵兰 所 : [[ 北美洲]] 主要民族 : 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丹麦人 主要宗教 : 基督教路德宗  国家领袖 : 彼得·劳瑞森 国土面积 : 216万平方千米(2008年1月) 人口数量 : 7.6186万(2018年) 人口密度 : 0.037人/km²里(2018年) 主要城市 : 西西缪特,伊卢利萨特等 国 : 4月16日 展开:1名称来历2历史沿革史前殖民管理二战自治3自然环境区域位置岛屿形成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奇幻世界4自然资源能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5人口民族居民构成年龄结构6政治7经济8文化9交通10体育11环保12世界纪录13词条图册1 == 名称来历 编辑==
格陵兰在 [[ 丹麦 ]] 的官方语言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色的土地”(Greenland)。这块千里冰冻、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关于格陵兰岛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大约982年,绰号“红发埃里克”的挪威海盗,他一个人划着小船,从 [[ 冰岛 ]] 出发,打算远渡重洋。朋友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都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后来他在格陵兰岛的南部发现了一块不到一公里的水草地,绿油油的,十分喜爱。回到家乡以后,他骄傲地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地回来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于是格陵兰便成为了它永久的称呼。
格陵兰岛以216.6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堪称世界第一大岛,全岛约3/4的地区在北极圈内,格陵兰岛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的中部内陆地区最低可达到-70℃。站在格陵兰岛上吟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以找到十足的感觉。千姿百态的冰山与冰川成为格陵兰的奇景,对着它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2 == 历史沿革 编辑==
史前
据说因努伊特人以加拿大极地的岛屿作跳板,自 [[ 北美 ]] 渡海到达格陵兰西北部。他们多次迁移,从前4000年一直延续到1000年。每次大迁移都带有不同的因努伊特文化,已知的有约前1400年-前700年的萨夸克文化、约前800年-1300年的多塞特文化,还有邓达斯(即图勒)和因努苏克文化等。
=== 殖民===
1000多年前,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就迁至格陵兰定居,世世代代以捕鱼狩猎为生。
11世纪时,埃里克的儿子埃里克松自新近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挪威回来,而将基督教传入格陵兰。1126年,格陵兰设置岛上第一个主教职位。格陵兰在1261年成为挪威的殖民地。
=== 管理格陵兰岛徽===
格陵兰岛徽
 
1261年起,格陵兰即臣属于挪威国王。在这之前,诺尔斯格陵兰一直是共和政体。最初的诺尔斯殖民地消失后,格陵兰许久未见殖民活动。
大约从13世纪起,诺尔斯(即挪威)移民开始和扩展中的因努伊特图勒文化(约于1100年出现在格陵兰北部)相互影响。然而,主要由于格陵兰的气候变冷,诺尔斯殖民地于14世纪衰落,15世纪完全消失。
=== 二战===
德国占领丹麦期间(1940-1945),格陵兰受美国保护,1945年,格陵兰回归丹麦。战后,丹麦对格陵兰人抗议其在该岛的统治作出反应。1951年取消了皇家格陵兰贸易公司的贸易垄断。1953年,格陵兰成为丹麦王国一部分之后,丹麦着手改革,以改善岛上的地方经济、运输系统和教育制度。1979年5月1日,格陵兰获得内政自治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陵兰一度由美国代管,战后归还丹麦。1953年丹麦修改宪法,格陵兰成为丹麦的一个州,与法罗群岛一样,它在丹麦议会中也拥有两个席位。
=== 自治===
1973年,格陵兰随丹麦一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然而作为一个其经济和生存都完全依赖海洋资源的北美岛屿,受欧洲的管理是完全不必要的。1979年5月1日起,格陵兰正式实行内部自治,但外交、防务和司法仍由丹麦掌管。1985年2目1日,格陵兰通过全民投票表决,终于成功地将自己从欧共体中解脱出来。
格陵兰左翼政党工人党在不久前举行的格陵兰自治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格陵兰岛议会最大的党。
3 == 自然环境 编辑== === 区域位置===格陵兰岛地图格陵兰岛地图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的东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全岛面积约为216.61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全长3.5万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比西欧加上中欧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一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岛是一个无比美丽并存在巨大地理差异的岛屿。东部海岸多年来堵满了难以逾越的冰块,因为那里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交通也很困难,所以人迹罕至。这就使这一辽阔的区域成为北极的一些濒危植物、鸟类和兽类的天然避难所。矿产以冰晶石最负盛名。水产丰富,有鲸、海豹等。
=== 岛屿形成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格陵兰岛形成于38亿年前,其前身是海底大陆,由于大陆板块碰撞而形成,这一发现使得格陵兰岛一下子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岛屿。科学家们表示,这一研究发现表明地球大陆的板块运动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早许多,格陵兰岛就是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碰撞而形成的。
随着对格陵兰岛的蛇绿岩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了远古时代地壳版块运动的生命繁荣的影响。弗恩斯教授称,“我们可能从格陵兰岛蛇绿石上的化学成分中分析出远古时代生命形式的部分信息。此前也有地球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正是由于地壳版块的运动而繁衍起来的。”卡尔森也表示,远古时代的海底山脊是早期有机体生活的温床,那时来自外界的各种环境变化的影响也只能涉及海洋的表面,而对于海底世界却是鞭长莫及。
=== 地形地貌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
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
 
格陵兰南北长约2670千米,东西最宽处逾1050千米,约3/4的地区在北极圈内,最北端距北极不到800千米。格陵兰北距加拿大的埃尔斯米尔(Ellesmele)岛仅26千米。最近的欧洲国家是冰岛,位于格陵兰东南方,隔320千米宽的丹麦海峡与格陵兰相望。格陵兰的海岸线非常曲折,长达39330千米,大约相当于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该岛以水下不到180米的海脊与北美大陆实地相连。地质结构为加拿大地盾的延伸。
长而深的峡湾伸入格陵兰东西两岸腹地,形成复杂的海湾系统;人烟虽然稀少,景色却极为壮观。在沿海岸的许多地方,冰体径直向海面移动;冰川断裂,滑入水中形成大块冰山。格陵兰岛冰川每年产生的冰山约有2~4万座,数量和体积虽然一般不如南极冰山,但外形奇异。有时也会有非常巨大的冰山出现,长宽达几公里,高达几百米,丝毫不逊于南极冰山。冰山落海后,顺着东格陵兰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漂向南方,进入大西洋,其中1%~2%的大冰山可漂至或漂过北纬40°(比英国更南,与北京市和纽约市同纬度)。
=== 气候特征===
格陵兰属阴冷的极地气候,全岛沿海地区为极地苔原气候和极地荒漠气候,内陆为严寒的极地冰原气候,仅西南部受西格陵兰暖流影响气温略微提高。一月份平均气温为-47.2℃,七月份平均气温为-12.2℃。该岛冰冷的内地上空有一层持久不变的冷空气,冷空气上方常有低压气团自西向东移动,致使天气瞬息多变,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风雪漫天。冬季(1月)平均气温南部为零下6℃,北部为零下35℃。夏季(7月)西南沿岸平均气温为8℃,最北部夏季平均气温为3.6℃。其中最冷的中部高原地区最冷月的绝对最低温度达到零下70℃,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年平均降水量从南部的1900毫米递减到北部的约50毫米。冬季,除了受西格陵兰暖流影响的西南沿海外,格陵兰岛周围大部分海面都会冰冻。夏季,格陵兰岛周围大部分海面解冻,冰山和碎裂的海冰随波逐流,但北部和东北部的海冰仍然连成一片不会融化。
格陵兰岛的冰块内含有大量汽泡,放入水中,发出持续的爆裂声,是一种非常好的冷饮剂。人们将其称为“万年冰”。这种冰既洁净,纯度又高,在严热的夏日喝上一口“万年冰”是种难得的享受。格陵兰盛产“万年冰”,冰层平均厚度为2300米,为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的大陆冰川。
=== 奇幻世界格陵兰岛冰层===
格陵兰岛冰层
在全球海洋千千万万岛屿中,面积达2,166,086km²的格陵兰岛绝对排名第一,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名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559km²。因此,格陵兰岛当之无愧为“环球诸岛大哥大”。
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偶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 格陵兰岛极光===格陵兰岛极光
研究表明,这个岛屿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估计至少有37亿年的历史。
该岛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是它那巨大的冰盖,许多地方冰的厚度超过三千米,冰盖约占整个岛屿面积的84.7%。冰盖产生了巨大的冰川:雅各布港冰川每天将几百万吨的冰排入海中,移动速度约每小时1米。这就形成了众多的冰山,1912年泰坦尼克号巨轮冰海沉船就因为撞上了一座格陵兰岛冰盖脱落下来的冰山。1888年前,无人成功穿越冰原,是年,挪威探险家费里特乔夫·南森利用雪橇作冰上旅行,穿越了格陵兰岛冰原。
4 == 自然资源 编辑==
格陵兰岛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陆上和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仅格陵兰岛的东北部就蕴藏着310亿桶的石油储备,这几乎是丹麦所属的北海地区储油量的80倍。格陵兰的铅、锌和冰晶石等矿藏具有经济价值。1970年代勘探出的铀、铜和钼矿前景看好,1989年又发现了特大型金矿,因气候和生态方面的顾虑未采取过度的矿产资源的开采。
然而,并非所有格陵兰居民都相信石油将带来好处。像加拿大部分地区居民一样,格陵兰岛的人们也在担忧如何应对原油泄漏。尽管2008年有75%的格陵兰人投票支持从丹麦独立,但他们对石油开采是实现独立最佳方式的看法并不一致。因纽特人北极圈会议主席林格称,“每天晚上我都祈祷他们没有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因为这将结束这里的和平与平静。资源开发的利益再多也无法帮助我们获得更多自主权”。
不管居民是何态度,也不管是否做好准备,格陵兰岛海底资源开发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西海岸新一轮开采牌照的发放将于2010年8月进行,储量更丰富的东北海岸也正在计划之中。凯恩能源负责人尼斯贝特表示,“我们相信会有人在格陵兰找到石油,无论是不是我们,我们都将拭目以待”。[3]
=== 动物资源===
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在漫长的冬季看不见太阳。但到夏季,格陵兰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大家都竞相充分地利用24小时的日照。尽管许多鸟类来格陵兰岛只是为了繁殖,然后当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和小雪巫鸟。
格陵兰岛也是世界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的家园,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格陵兰岛北部有大批麝牛,其极厚的外皮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主要咸水鱼有鳕、鲑、比目鱼和大比目鱼,河流中则有鲑和鳟。
=== 植物资源===
格陵兰的植被以苔原植物为主,包括苔草、羊胡子草和地衣。有限的无冰地区除了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和桤树丛勉强存活外,其他树木几乎不见生存。
5 == 人口民族 编辑==
在冰岛的殖民者于982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无人居住。在岛的极南端,冰岛人建立了三个据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他们一直坚持了下来。格陵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12世纪时,在格陵兰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天主教的主教辖区。1386年,格陵兰正式归属于挪威,由于当时挪威是北欧三国卡尔马联合成员,所以在该联合瓦解后,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统治。在坚持了五百多年以后,北欧人的定居点在15世纪突然消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了普遍的食物匮乏。后来发现的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
=== 居民构成===
格陵兰居民
格陵兰居民(6)
格陵兰岛人口总数为7.83万,其中土生的格陵兰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外来的丹麦人约占总人口的1/6。格陵兰人大多具有因纽特人(或称因努伊特人)的血统,但他们普遍与早期的欧洲移民混血。至1980年代,纯因努伊特人仅见于极西北的图勒附近和东格陵兰。格陵兰的居民异常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
=== 年龄结构===
0-14岁:27%(男7918, 女7883)
语言:格陵兰语(东因纽特语)、丹麦语、英语。
6 == 政治 编辑==
1979年,丹麦政府批准格陵兰实行地方自治。格陵兰的主权仍属于丹麦王国,每个格陵兰人皆为丹麦公民,与所有其他丹麦人享有同等的权利。格陵兰的自治权包括市政管理、税收、教育、社会福利制度、文化事务和教会团体等内政。丹麦则保有该岛的宪政事务、外交关系和防务的控制权。议院是格陵兰的权力中心,有议员27名,每四年由年满18岁的成年人投票选出。议院的多数党领袖组成一个7人内阁,负责岛上的行政事务。经选举产生的格陵兰代表在丹麦国会中占有两个席位。
格陵兰政府利用丹麦的财经援助,为岛上人民提供广泛的社会福利。由丹麦政府施行的免费保健措施亦使岛民受惠。这些社会服务大大改进了格陵兰人民的健康状况。由于本地(即讲爱斯基摩语的)师资缺乏,格陵兰的学校只得聘请大量操丹麦语或受丹麦教育的教师。因此即使格陵兰语颇受重视并为一般的教学用语,但精通它(亦即爱斯基摩语)的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1/2。
7 == 经济 编辑==
格陵兰岛在20世纪90年代经受了经济紧缩,但1993年以来,经济开始复苏。
鱼类和贝类除供应国内需求外,还大宗出口。锌和铅是主要的矿产。主要的工业制品有冻鱼、鱼罐头、鱼干、熏鱼,汰选过的精矿。主要的贸易伙伴为丹麦、挪威、德国和美国。该岛受丹麦的财经援助。
8 == 文化 编辑==
虽然丹麦的西方文化对格陵兰造成了影响,但许多岛上的人民仍持续传统的因努伊特文化活动。民间艺术依然风行,其中尤以皂石雕刻和鼓舞为最。
9 == 交通 编辑==
格陵兰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内地交通靠雪橇。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格陵兰有世界一流的电信网,其军事通讯网与北约和北美雷达防务系统相接。
10 == 体育 编辑== [[ 足球 ]] 是格陵兰的国家体育项目,但 [[ 格陵兰 ]] 并不是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的成员。FIFA要求会员国必须有满足最低标准的球场供国际比赛使用,其中一项要求就是必须要求天然草皮,而格陵兰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不可能拥有符合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
11 == 环保 编辑==
据英国《卫报》,BBC等多家外媒2012年7月24日报道,美国宇航局专家当天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承认说,美国宇航局的卫星照片显示,在2012年7月8日到12日短短的四天之内,整个格陵兰岛冰盖表层居然有97%已经融化,这样惊人的融化速度大大超出此前历史上所有的记录。此后更有长期研究格陵兰岛的冰川学家指出这“疯狂冰融”之后的另一惊人事实:就在冰盖融化之时,世界上最北端的冰川——彼得曼冰川碎裂掉落了一角,而这一碎片差不多跟美国纽约市中心曼哈顿区一样大。
2012年7月8日(左)格陵兰岛融化地区约40%,2012年7月12日(右)剧增到约97%。红色部分表示已融化。
12 == 世界纪录 编辑==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领土):格陵兰岛是北极人口最稀少的地区,在北极的领土上(主权要求处于暂时搁置状态),估计人口为56,615(截至2011年),面积为2,166,086平方公里(836,330英里²) ),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02人(每平方英里0.06人)。(吉尼斯世界纪录)
 
13词条图册
格陵兰岛格陵兰岛
格陵兰居民格陵兰居民
参考资料:
1.
格陵兰岛或将替代澳大利亚为中国供应矿产
 
新浪 [引用日期2019-06-30]
2.
格陵兰岛
 
中国数字科技馆 [引用日期2013-08-02]
3.
全球迎北极能源开发新时代 漏油事件敲警钟
 
中国时报 2010-07-12 [引用日期2019-08-30]
词条标签:
街区路 地点 地形地貌
==视频==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