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荀灌

增加 12,11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荀灌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荀灌.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7528193529&di=407490154398e1715ef0b60d23f13b8e&imgtype=0&src=http%3A%2F%2Fhbimg.b0.upaiyun.com%2Fdf18f7c8f4063e8f0f6a9df0d4f8f1dfa7d5891733e22-29H3kG_fw658 原图链接] [http://huaban.com/pins/1271801329/ 来自花瓣网]]]
| 图像说明 = 荀灌 |center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303|00|00}}
| 出生地点 = 洛阳
| 所处时代 = 两晋
| 别名 = 灌娘、荀灌娘、灌儿
| 主要成就 = 突围救父
| 知名作品 =
}}
'''<big>荀灌</big>'''字灌娘。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 [2] ,父亲:荀崧。天祖父:荀彧。
荀灌是荀崧的小女儿,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十三岁时突围救父。列女传故事之一。中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
 
 
 
== 简介 ==
 
荀灌(303年-?),[[西晋]]人物,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荀彧]]的五世孙女,[[颍川郡临颍]](今河南省临颍)人。[[建兴]]三年(315年),奉[[长安]]所遣征南大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第五猗之命,杜曾率领一万兵马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城中几乎粮尽,荀崧打算派人到襄阳求援。当时12岁的荀灌,主动请缨出城求援。荀崧开始不同意,后来经过荀灌多次恳求,他终于答应了。荀灌带领十几个勇士,穿越杜曾的重重包围,到达[[襄阳]]。南中郎将周访派遣其子周抚,会同襄城郡太守石览,援救宛城,击退了杜曾的军队。<ref>[《智囊全集·雄略卷二十六·晏恭人·述评》:荀崧小女灌,有奇节。崧守襄城,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且战且走,卒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救至,遂散走。 ]</ref>
 
== 演义描述 ==
 
灌娘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是晋惠帝[[司马衷]]年号。
 
荀灌从小就跟在父亲荀崧身边行军作战,东奔西跑。她不喜欢舞文弄墨,也不喜欢针织女红。却爱拳打脚踢,舞枪弄剑。身为女儿身,比男儿还要彪悍。
她的爹娘只好随着她性子,请了几位名师教授她武艺。十岁就能骑马张弓。
 
灌娘小小年纪就有了一身好武艺,论枪如游龙飞虎,论箭已能百步穿杨。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样样娴熟,尤其是一杆小银枪舞得出神入化,所向无前。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天下大乱,各地发生叛乱。
 
317年三月,春耕刚过,荀崧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担任平南将军,镇守宛城,改封曲陵公。荀崧是名门望族颍川荀氏,被誉为“履孝居忠,无惭往烈”的荀崧,他世袭侯爵。他的高祖父就是曹操第一谋士荀彧。
 
[[南阳]]地处平原之地,灌娘喜欢骑马狩猎,每日四处驰聘,射飞禽,猎走兽。
 
身处[[建康]]政权琅琊王[[司马睿]]派[[王敦]]、[[陶侃]]、[[周访]]等将领出兵夺取[[荆州]]。
 
当时驻守在襄阳的是荆州刺史第五猗(身处长安政权的晋愍帝司马邺所任命) ,奉命镇守荆州。
 
竟陵太守杜曾因陶侃等将领的合击,不得不北撤,北撤到[[顺阳郡]]。
 
1,荀崧倾向于建康政权(琅琊王司马睿)。
 
2,[[杜曾]]让侄子娶第五猗的女儿为妻,属于长安政权。
 
杜曾奉荆州刺史第五猗之命,镇守南阳郡。率领两千多人马来到宛城,与荀崧交接,遭到他严词拒绝,闭城不出。
 
杜曾立刻包围了宛城,宛城守兵不到一千,杜曾一连几日,攻城不下。双方处于对峙之中。
 
此时的宛城,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城中粮食所剩不多,难以长期坚守,情况非常危急。
 
荀崧召集宛城官吏,齐聚大堂,商讨应敌之计。
 
荀崧愁眉不展的坐着,向属官问道:“城中粮食还够吃几日?
 
属官回道:“勉强能撑一月,
 
堂下官吏人心惶惶,乱作一团,纷纷交头接耳,商量对策,却不知如何是好。
 
荀崧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当向襄城太守石览求援,谁愿前往?”此话一出,吵杂的正堂立刻静了下来,堂下官吏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荀崧看着这些官吏,尽无人肯去,心生怒气,也是敢怒不敢言,心里暗骂:“尽是酒囊饭袋,无胆之徒。”
 
荀崧哀道:“也罢,你们不去,我去。说完起身就要走,急的众人围了上去你一言,我一语的劝阻。”
 
我去,众人身后传来一阵清脆之音,宛若黄莺,惊得众人回头看去,喧闹的正堂,又安静了下来。
 
堂外进来一小女子,身后泛着泛着一缕黄灿的阳光。朦胧的落日余光,看似及笄之年的少女,披着散落的头发,迈着轻盈小步,向荀崧走去,众人纷纷让开条道。
 
荀崧怒气未消,听后一惊,再看又是一惊,原来是自己的女儿荀灌。
 
荀灌走到荀崧面前行礼,随后细声道:“宛城不能没有爹。”
 
众人附和称是:“是啊,是啊。”
 
荀灌接着说道:“爹贸然离去,叛军一旦攻城,守军无人指挥,城将不保,还是让女儿去吧。”
 
荀灌近乎乞求的眼神看着爹,让荀崧心有疑虑,想到小女年幼,万一有个闪失,心不能安。
 
荀崧不由叹息道:“灌儿能有此心,为父甚感安慰,只是敌众我寡,叛军又严防死守,将士突围尚且不易,何况你一小女子乎?”
 
荀灌急道:“宛城危在旦夕,一旦城破,城中数万百姓遭殃,灌儿虽是女儿身,可绝不比男儿差。如若能冲出重围,求得援兵,宛城可保,百姓得救。如若不能突围,顶多一死,何足惧哉?这也不负爹十几年来的养育之恩。
 
周围官吏,大为震惊,而荀崧不为所动,摸着胡须,哀虑良久。
 
荀灌继续说服,言辞恳切道:“女儿不会有事的,待到三更,叛军把守松懈,我在翻城墙而出,趁夜突围,必不负众人厚望,求得援兵。
 
面对荀灌的再三请求,荀崧面有焦虑,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
 
荀崧放心不下,挑选了十几个勇士,跟随荀灌一起突围。 <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094.htm 晋书晉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六十六 列女 ]新浪佛学</ref>
 
三更已至,东墙之上,荀灌穿着麻衣,一身上下男儿打扮。
 
荀崧为女儿送行,再三叮嘱道:“一路小心。
 
荀灌道:“灌儿快去快回,爹爹不用太过担心。”
 
荀灌背负长弓,腰佩利剑。带领几十名勇士,顺着绳索下城。乘着夜色悄悄突出重围。不料,还是引起杜曾军哨兵察觉,被追兵一路追杀。
 
荀灌等人边打,边撤。一直往北跑到鲁阳的山中,最终只有荀灌一人得以逃脱。
 
荀灌日夜兼程,第三日午后,终于赶到襄城,进见石览,荀灌将爹的书信给他,说明来由。
 
石览见荀灌是一小女子,甘愿以身犯险,长途跋涉而来,此番胆识,大为惊叹,看信之后,说道:““我手下只有五百骑可以前往救援。但是杜曾此人骁勇善战,我部冒然前往,毫无胜算。”石览思虑了一番:“如果能请到寻阳太守周访出兵,定能解宛城之围”
 
荀灌一挑眉毛,转念一想,对石览道:“我这就写信给周访。”
 
[[石览]]不解。
荀灌冒用爹之名,给[[周访]]写下一封书信,请他发兵援救。书信落款处写的是荀崧。
 
石览看后,大为感叹:“妙哉!”随即遣人速送周访。
 
荀灌在信上写道:“宛城若是失守,叛军得势,气焰必然嚣张,将军不是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叛军早晚必将倾巢而进犯四邻,将军必是首当其冲,到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义兵援救宛城,平南将军荀崧愿与将军结为兄弟,同甘共苦。”
 
周访与荀崧原无交情。周访出身吴地寒门,颍川荀氏是名门望族。荀崧高祖父是荀彧,爹是荀頵,与王济、何劭为拜亲之友。荀崧本人曾为赵王司马伦的参军,与王敦、顾荣、陆机等交情。这样的人物竟肯屈尊与自己结为兄弟,令他为之动容。
 
周访看完书信后,立即派遣长子周抚率领精兵三千,和石览的五百骑一起火速进军宛城,救援荀崧。
 
斥候来报,杜曾得知石览、周抚两支军队前来,只好下令撤军。
 
杜曾算是明白了,自己奉的是朝廷旨意,名正言顺,镇守南阳郡。可不管是江左司马睿、颍川荀氏,还是其他势力,就没一个是听从皇帝司马业的,除非是给他们加官晋爵。
 
宛城中日夕望援,见有救兵到来,欢声四噪。
 
两人向荀崧报告,杜曾军已经远去,
 
荀崧立刻吩咐手下道:“你们俩带一百人乔装百姓,即刻前往邓州,杀掉杜保,若有人异议,一律格杀勿论。”
 
[[邓州]]就在宛城南边,[[杜保]]是杜曾的堂兄,被第五猗任命为新野太守。而第五猗的荆州刺史是皇帝司马业的任命的,他们却被视为叛军。
 
颍川荀氏和江左司马睿勾结在一起,仗着拳头硬,争夺荆州地盘,编造各种理由,屡次攻打第五猗和杜曾等朝廷命官,这不是谋反又是什么?对第五猗、杜曾等人而言,陶侃和荀崧等人才是彻头彻尾的叛军!也难怪《晋书》没有给第五猗等人立传,古往今来,历史就是当权者的遮羞布。
 
宛城解围后。荀崧亲自到城外迎接石览和[[周抚]],感谢他们的援救。
 
令人大摆筵席,招待石览和周抚两位将军。宴席中谈到荀灌突围之事,石览和周抚同声赞美。
 
石览对荀崧道:“荀将军能有此虎女,有勇有谋,实在是可喜可贺。”
 
周抚附和道:“宛城解围,百姓得救,灌娘功不可没,当属第一个功臣,灌娘,我敬你一杯。。”
 
从此之后,灌娘之威名,突围救父之事,为当时之人所乐道。收入列女传后,成为千古佳话,一代巾帼英雄。
 
此后不久,周访向荀崧提亲,让长子周抚娶荀灌为妻。
 
荀崧为解围之情,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在危城中,生死存亡之刻,有多少七尺男儿还不如一个小女子那样有胆有识。至于列女传的内容和年龄,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重要的是里面的勇气和精神值得世人赞许。
 
== 历史评价 ==
 
[[房玄龄]]等《[[晋书]]》:①“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 ;②“至若惠风之数乔属,道韫之对孙恩,荀女释急于重围,张妻报怨于强寇,僣登之后,蹈死不回,伪纂之妃,捐生匪吝,宗辛抗情而致夭,王靳守节而就终,斯皆冥践义途,匪因教至。耸清汉之乔叶,有裕徽音;振幽谷之贞蕤,无惭雅引,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蔡东藩]]《[[两晋演义]]》:“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中,得未曾有。”<ref>[http://www.guoxue123.com/xiaosuo/0000/lj/029.htm  小儿女突围求救 大皇帝衔璧投降 ]国学导航 2019-1-15</ref>
 
== 史籍记载 ==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j/074.htm 晋书列传第四十五 ]国学导航 2019-1-15</ref>
 
《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
 
== 家族成员 ==
 
=== 父祖 ===
 
天祖父:荀彧,[[三国时期]][[魏国]]太尉,封[[万岁亭侯]]。
 
祖父:[[荀頵]],官至羽林右监,封[[安陵乡侯]]。
 
父亲:荀崧,官至散骑常侍、太子太傅,封[[平乐伯]]。
 
=== 兄弟 ===
 
[[荀蕤]],荀崧长子,官至建威将军、[[吴国]]内史。
 
[[荀羡]],荀崧次子,官至驸马都尉、义兴太守、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升至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追赠骠骑将军。
 
 
 
=== 参考资料 ===
4,8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