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种植佛肚竹

增加 11,23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种植佛肚竹</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佛肚竹(学名: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7-10米,节间30-35厘米;畸形秆通常25-50厘米,节间较正常短。箨叶卵状披针形;箨鞘无毛;箨耳发达,圆形或卵形至镰刀形;箨舌极短。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国内外均有分布。该种常作盆栽,施以人工截顶培植,形成畸形植株以供观赏;在地上种植时则形成高大竹丛,偶尔在正常竿中也长出少数畸形竿。漂亮的佛肚竹也是很多工艺品、文玩物品的加工对象。如扇子、[[竹雕]]、[[乐器]]等等。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佛肚竹
 
学 名: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
 
界:植物界
 
门:木兰植物门 Magnoliophyta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纲:百合纲 Liliopsida
 
亚 纲:鸭跖草亚纲 Commelinidae
 
目:莎草目 Cyperales
 
科:禾本科 Poaceae
 
属:簕竹属 Bambusa
 
种:佛肚竹 Bambusa ventricosa
 
分布区域:中国广东,中国南方各地及马来西亚和美洲均有引种栽培
 
== 形态特征 ==
 
佛肚竹竿二型:正常竿高8-10米,直径3-5厘米,尾梢略下弯,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节间圆柱形,长30-35厘米,幼时无白蜡粉,光滑无毛,下部略微肿胀;竿下部各节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基部第一、二节上还生有短气根;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三、四节开始,各节具1-3枝,其枝上的小枝有时短缩为软刺,竿中上部各节为数至多枝簇生,其中有3枝较为粗长。[[畸形竿]]通常高25-50厘米,直径1-2厘米,节间短缩而其基部肿胀,呈瓶状,长2-3厘米;竿下部各节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带。分枝习性稍高,且常为单枝,均无刺,其节间稍短缩而明显肿胀。箨鞘早落,背面完全无毛,干时纵肋显著隆起,先端为近于对称的宽拱形或近截形;箨耳不相等,边缘具弯曲繸毛,大耳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宽5-6毫米,小耳卵形,宽3-5毫米;箨舌高0.5-1毫米,边缘被极短的细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外展,易脱落,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稍作心形收窄,其宽度稍窄于箨鞘之先端。
 
叶鞘无毛;[[叶耳卵形]]或镰刀形,边缘具数条波曲繸毛;叶舌极矮,近截形,边缘被极短细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9-18厘米,宽1-2厘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渐尖具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线状披针形,稍扁,长3-4厘米;先出叶宽卵形,长2.5-3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先端钝。具芽苞片1或2片,狭卵形,长约4-5毫米,13-15脉,先端急尖;小穗含两性小花6-8朵,其中基部1或2朵和顶生2或3朵小花常为不孕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2-3毫米,顶端膨大呈杯状,其边缘被短纤毛,颖常无或仅1片,卵状椭圆形,长6.5-8毫米,具15-17脉,先端急尖;外稃无毛,卵状椭圆形,长约9-11毫米,具19-21脉,脉间具小横脉,先端急尖;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脊近顶端处被短纤毛,脊间与脊外两侧均各具4脉,先端渐尖,顶端具一小簇白色柔毛;鳞被3,长约2毫米,边缘上部被长纤毛,前方两片形状稍不对称,后方1片宽椭圆形;花丝细长,花药黄色,长6毫米,先端钝;子房具柄,宽卵形,长1-1.2毫米,顶端增厚而被毛,花柱极短,被毛,柱头3分,长约6毫米,羽毛状。颖果未见。<ref>[https://www.yuanlin.com/baike/detail_533.html?_t=1515244248 佛肚竹,中国园林网] </ref>
 
== 生态习性 ==
 
原产于我国华南,喜湿暖湿润气侯,抗寒力较低,能耐轻霜及极端0℃左右低温,但遇长期4~6℃低温,植株受寒害。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华南北部的背风向阳处,尚可栽培。华中至华北的广大地区,均只宜盆栽,置温室或室内防寒越冬。喜光,亦稍耐荫墒。喜肥沃湿润的酸性土,颇耐水湿,不耐干旱。<ref>[https://plant.cila.cn/zhiwuku/foduzhu/  佛肚竹,园林植物网2010-04-24] </ref>
 
== 分布范围 ==
 
产于中国广东,中国南方各地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和美洲均有引种栽培。
 
佛肚竹原产于中国华南,各地多有栽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 、东莞 、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 。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主要城市:海口、[[三亚]]、[[琼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钦州 北海、茂名、景洪)。
 
== 繁殖方式 ==
 
=== 分株 ===
采用[[分株繁殖法]]。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后分栽。北方只能在温室盆栽或在种植槽内种植,如各种竹子排列栽植,种植槽中应作砖隔墙,以防地下茎串通使种类混杂。佛肚竹应每年2月份进行换土和分株种植。选用微酸性的土质,以疏松腐叶土和肥沃的矿质土混合使用为好。换土时要把旧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长出新根。要选用浅盆种植,控制根部速长,使出土的竹笋相应向上慢长,横向增粗。夏季雨水调匀,盆竹水分适应,出土的笋多数节短、腹肚大。秋末天气干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笋才节长、腹平。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要保持盆土相对湿润,经常用清水喷洒叶片。生长期内,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钾肥]],促进竹笋健壮和佛肚的形成。
 
=== 扦插 ===
新老株成丛状生长,于每年3-5月间,气温回升,新笋萌发前将大丛中1-2年生的嫩秆,从基部带蔸砍下,浸水1昼夜,使竹秆吸足水分,剪去大部分叶片,种后即可成活,当年或翌年可供观赏并萌发出新笋。扦插于春季3月中下旬,用1-2年生嫩竹秆在粗壮主侧枝或次生枝作插穗,每穗保留3个节芽,剪去叶片或上部留少许叶片,带节插入湿沙床内。经常喷雾保湿,约1个月可发根,2个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翌年供上盆或3-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1次育苗,可以多年产苗,在每次起苗时留下少许根蔸,翌年即可萌发成新丛,又可分株出圃种植。
 
== 栽培方法 ==
 
1.栽植:我国南部地区可地栽,但很难培育出节间短、肚子大的畸形株态。家庭养植一般采用盆栽,容易控制株形。春季2~3月栽植上盆或换盆换土。选用浅盆栽植,以限制根部快速生长,使出上的竹笋向上慢长,横向加粗。盆土以选疏松的腐叶土和肥沃的沙质土的混合土为好。每1-2年换1次盆,每年换1次土。换土时要把旧土和老根除去大部分,这样有利于长出新根。一般每盆栽2-3株,栽植前要在盆底施足基肥。栽植后浇透水,放阴凉处,待恢复生长后搬人半阴处,进行正常管理。
 
2.光照与温度:要放在通风、温暖、湿润、光线好的地方,夏季要进行遮荫或放在疏荫处,避免强阳光直射。在室内应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不能长期放在光线不足的地方,否则生长不良。冬季应放在背风向阳处和室内向阳处越冬。最低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
 
3.浇水与施肥:在生长初期,佛肚未形成前,要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浇水,充分保证水分的供应,特别是夏、秋季正是生长旺季出笋之时,水分充足时笋的节问短,肚子大;若供水不足,则笋的节间长,肚子平。因此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月施2次稀薄的腐熟的有机液肥和磷、钾肥,促进佛肚形成。这时切忌偏施氮肥,以免发生徒长,导致竹笋旺长,出现节长肚平的不良后果。当佛肚肜成后,刚要勤浇水和勤施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每月施4-5次液肥。水肥不足,竹叶变黄,易折断。
 
4.整形修剪:盆裁时要注意控制佛肚竹的高度,长期保持其节短、肚大的畸形壮态,这样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方法是在出笋后逐渐剥去笋外边箨片,促其矮化生长。同时出笋期忌施氮肥,以免生长过旺,失去节间佛肚状。<ref>[https://www.cila.cn/news/7677.html 佛肚竹种植栽培方法,中国景观网 2013-05-29] </ref>
 
== 病虫防治 ==
 
=== 病害 ===
 
常发生的病害有锈病和[[黑痣病]]。防治方法:[[锈病]]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黑痣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 虫害 ===
 
易发生的害虫有介壳虫、竹蝗。
 
介壳虫防治方法:1、在若虫期喷洒灭害灵,并加入适量煤油,喷虫体有封闭窒息的作用。2、喷洒洗衣粉水溶液。方法是先将洗衣粉按1:100的比例溶于水中,搅匀后放置6小时,再加入40%氧化乐果乳油剂或敌敌畏乳剂,按1:1500倍稀释后及时喷洒,连喷2-3次。喷洒2-3天后,应用清水将全株淋洗干净。也可以用60度白酒,按1:2对水,在春季介壳虫开始活动时浇灌。4片浇1次,以后每15天浇1次,连续浇8-9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其他方法参见苏铁病虫害防治部分。
 
竹蝗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原药1500倍液喷杀。
 
== 主要价值 ==
 
=== 园林 ===
 
佛肚竹灌木状丛生,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姿态秀丽,四季翠绿。盆栽数株,当年成型,扶疏成丛林式,缀以山石,观赏效果颇佳。室内盆栽。观叶类 ,秆形奇特,古朴典雅,在园林中自成一景。适于庭院、公园、水滨等处种植,与假山、崖石等配置,更显优雅。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及”无竹则俗“等诗句,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竹在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各地的气温差异较大,适宜栽培的竹种各有不同,佛肚竹是观赏竹类的佼佼者,观赏价值很高,不但宜作露地栽植,亦宜盆栽供陈列。同属栽培较多的还有黄金间碧玉,秆黄色,挂有绿色条纹;佛肚竹,竹型较大,节短,节间膨大显著。
 
=== 医药 ===
 
嫩叶:清热,除烦。
 
 
== 相关视频 ==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376 經濟植物學]]
10,7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