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陈爱莲

增加 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个人简介==
<big>'''陈爱莲'''</big>中国舞蹈演员。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艺术团团长,[[北京市爱莲舞蹈学校]]校校长,[[中国歌剧舞剧院]]舞蹈家兼编导、教员。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印尼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演出协会理事、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p><p style="text-indent:2em;">2007年是陈爱莲从艺55周年,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再次为陈爱莲题词:艺术青春永存!她用55年的舞台生涯宣告着舞蹈界的奇迹,当之无愧是中国当代舞蹈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代表作品:《春江花月夜》、《弓舞》、《蛇舞》、《鱼舞》(傣族)等。</p></ref[https://baike.baidu.com/redirect/652380lDOReKv2G55StYU7kezeoTiE_S5v385cESYuaB8qa8I-ds-IfqV5IXXEHrICxQBvKlCt_Vb3CCbPHg0hJzvc864J9j3yTVHz2mzhMBNTpQ12ZhQw<ref>
==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9年陈爱莲出生在上海,祖籍广东番禺。幼孤。1952年从上海一心孤儿院考入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学习班,1954年考入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1959年各科均以全优成绩毕业。同年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芭蕾舞与中国舞蹈相结合的舞剧《鱼美人》而一举成名,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舞蹈家之一。毕业后留校任教4年从事舞蹈教学工作。1963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她的舞蹈动作轻盈流畅,技巧性强,长于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等多种风格的舞蹈。从1957年起,先后主演了舞剧《张羽与琼莲》、《鱼美人》、《红旗》、《白毛女》、《小刀会》、《文成公主》、《红楼梦》、《牡丹亭》、《繁漪》、《霸王别姬》等,是中国主演舞剧最多的舞蹈家。</p><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在芬兰举办的第八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她表演的《春江花月夜》(独舞)、《蛇舞》(双人舞)、《弓舞》(领舞)、《草笠舞》(领舞)连获4枚金质奖。她还先后主演过舞剧《鱼美人》、《红旗》、《白毛女》、《文成公主》、《红楼梦》、《牡丹亭》等等。1980年复出后,举办首次个人舞蹈晚会,获文化部一等奖。随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多次举行了个人舞蹈专场演出。曾随团和率团出演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舞蹈大师之一。</p><p style="text-indent:2em;">1980年,举办了中国首次个人舞蹈晚会--《陈爱莲舞蹈晚会》,运用了中国古典舞、芭蕾舞、中国舞、中国民间舞、外国民间舞、及现代舞的表现手法创造性的进行了表演,成功塑造了古、今、中、外十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她的表演精巧、优美、情舞并茂,受到了广大观众和文艺界的高度评价。</p><p style="text-indent:2em;">1987年陈爱莲举办了第二台《陈爱莲舞蹈专场晚会》,尝试了中国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取得了成功。陈爱莲曾创作、编导了舞剧《牡丹亭》获广东省艺术节一等奖。还创作、编导了舞蹈:《敌后交通员》、《绣金匾》、《黄昏》、《东方曲》、《快乐的年轻人》等。自1980年以来,陈爱莲在山东省、山西省、东北等地及上海舞校、广东舞校、北京大学、外语学院、邮电学院、轻工业学院、天津南开大学等各省市舞协和大学进行讲学和示范表演。</p><p style="text-indent:2em;">陈爱莲在中国最有权威的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舞蹈》、《文化与生活》、舞蹈等发表过论中国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无声的语言》、“谈《蛇舞》”、“化舞为情、以情为舞”等舞蹈论文及评论文章。1989年,中国文化部批准了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团—陈爱莲艺术团,陈爱莲任艺术总监和团长。1991年率团出访过美国,为安徽水灾和纽约华人社团筹款义演。1992年率团访问澳门,为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筹款义演,得到美国和澳门人士的好评。1995年,经文化局和市教委批准成立了陈爱莲舞蹈学校,陈爱莲任校长。1997年再度演出了大型民族舞剧《红楼梦》。</p>
1,3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