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墉

增加 648 位元組, 5 年前
生平
'''刘墉'''({{bd|1719年||1805年|catIdx=L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注沟镇逄戈庄村(今屬[[高密]])人。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政治人物,書法家。
==生平== 劉墉為大學士[[劉統勳]]之子。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二甲第二 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编修]],再遷侍講。乾隆二十年([[1755年]]),劉統勳獲罪,劉 也被奪官下獄。
图 像[[File:Dc54564e9258d1093d2f8bafd158ccbf6d814dda.jpg|缩<gallery>[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4eb5e5bfe4cd7b89e96c3d85371f259a/0dd7别 称 刘罗锅 字 号 字崇如 号石庵所处时代 清朝 民 族 汉族 祖 籍 安徽砀山出生地 山东诸城 出生时间 1719年去世时间 1804年 主要作品 《石庵诗集》 主要成就 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官 职 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 头 衔 太子少保 谥 号 文清 追 赠 太子太保   '''生平'''劉墉為大學士[[劉統勳]]之子。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二甲第二名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编修]],再遷侍講。乾隆二十年([[1755年]]),劉統勳獲罪,劉墉也被奪官下獄。''' ''' 不久,其事解決,又賞編修,出督安徽[[學政]],改任江蘇學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山西[[太原府]][[知府]],因失察下屬“侵帑”,被發往軍臺效力。年餘被放還,受命在修書處行走。不久,因受其父恩澤,仍以知府用,知江蘇[[江寧府]],任內有清名。次年升江西鹽驛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遷陝西按察使。次年,其父統勳病卒,因[[丁憂]]去職。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劉墉守喪結束後,被授予內閣學士,在[[南書房]]行走。逾年调江苏学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江苏省东台县监生蔡嘉树唆使如臯縣民童志璘向劉墉告发已故的江蘇東台縣舉人[[徐述夔]]生前的作品集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到清都”的诗句,當時徐述夔和其子徐懷祖皆已故物,仍被开棺戮尸,孙子徐食田、徐食書、徐首發被处斩。为徐诗作序的已死礼部尚书[[沈德潜]],也被戮尸。<ref>《东华录》乾隆上谕:“徐述夔所作逆词,若非刘墉据实陈奏,几至漏网。”</ref>歷遷戶部、吏部侍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湖南巡撫<ref>光緒《湖南通志》說:“(劉墉)政簡刑清,吏民畏服。嘗勸捐州縣社倉谷凡十二萬石,民以為便”。</ref>,次年遷左都御史,仍直南書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奉命與尚書[[和珅]]和[[錢灃]]前往山東巡按巡撫[[國泰]]貪污及縱容下屬之事,查訪案情有功,被授予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署[[直隸總督]],兩年後被授職[[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諸皇子師傅久不入書房”而被降為[[侍郎]]銜。不久,授內閣學士,歷升順天學政、禮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禮部尚書]],署[[吏部尚書]],不久實授。[[嘉慶]]二年(1797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嘉慶四年,加封[[太子少保]]。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年),劉墉在北京病逝,当天还到南书房当值,晚上宴会客人,“至晚端坐而逝”。<ref>《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ref>享年八十五歲。朝廷追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諡文清。<ref>《清史稿·卷302·列傳八十九》: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進士,自編修再遷侍講。二十年,統勳得罪,並奪墉官下獄,事解,賞編修,督安徽學政。疏請州縣約束貢監,責令察優劣。督江蘇學政,疏言府縣吏自瞻顧,畏刁民,畏生監,兼畏吏胥,闒冘怠玩。上嘉其知政體,飭兩江總督尹繼善等淬厲除舊習。授山西太原知府,擢冀寧道。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軍臺效力。踰年釋還,命在修書處行走。旋推統勳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蘇江寧知府,有清名。再遷陝西按察使。丁父憂,服闋,授內閣學士,直南書房。遷戶部、吏部侍郎。授湖南巡撫,遷左都御史,仍直南書房。命偕尚書和珅如山東按巡撫國泰貪縱狀,得實,授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署直隸總督,授協辦大學士。五十四年,以諸皇子師傅久不入書房,降為侍郎銜。尋授內閣學士,三遷吏部尚書。嘉慶二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命偕尚書慶桂如山東讞獄,並按行河決,疏請寬濬下游。四年,加太子少保。疏陳漕政,僉丁不慎,途中盜米,致有鑿舟自沉,或鬻及檣舵,舟存而不可用,請飭各行省僉丁宜求殷實,皆如所議行。九年,卒,年八十五,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諡文清。墉工書,有名於時。</ref>
相傳劉墉有[[駝背]],所以他在民間有個外號叫作'''劉羅鍋''',但並不符合史實。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但刘墉當時是八十多歲的老人。<ref>余沐,《正说清朝十二臣》第90頁</ref>
==書法==
2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