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历声教

增加 6,00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外文名 = Li Shengjiao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历声教.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image.ssl.qhmsgso.com/t01cc4c8488a76898c6.jpg 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04d1cb2c7a8fadc236d69eac6288ca31&currsn=0&ps=56&pc=56 原图链接] [https://baikewww.sosohu.com/doca/7727243-8001338.html 411774857_565311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杰出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
| 出生日期 = 1935年1月7日
| 职业 = 外交官、学者、作家、运动员
| 知名作品 = 《厉声教诗词集》
}}
'''厉声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贯[[浙江]][[杭州]],生于[[江苏]][[南京]],长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ref>[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07/15/20215003_890301823.shtml 罗续 国学人物 历声教 ], 搜狐个人图书馆, 20142020-0602-2707</ref>{{#iDisplay:b0176fsfn1|寬度|高度|qq}},前南京市足球队队员、篮球队队员。
厉声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贯浙江杭州,生于江苏南京,长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前南京市足球队队员、篮球队队员。 厉声教于1956年进入外交部,代表新中国参与了中缅、中印、中朝、中苏等边界谈判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等重大国际谈判,被公认为国际海洋法和中国边界与海洋事务权威专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与定稿人之一,并参与了英文本的起草与定稿工作,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 ''' 周恩来 ''' 总理的点名肯定与两次接见 <ref>[http://culture.ycwb.com/2018-08/23/content_30072345.htm 著名外交家、文化名家厉声教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金羊网, 2018-08-23</ref> 。其研究成果曾受到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ref>[https://news.ifeng.com/a/20180803/59599381_0.shtml 新中国国际法泰斗、著名外交家厉声教传奇一生回顾 ],凤凰网, 2018-08-03</ref>
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厉声教被誉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其中《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访二公祠寻厉公墓不获》《观潮有感》《采桑子·西湖四咏》等被公认为当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厉声教是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的长子,清代文豪厉鹗的七世孙 <ref>[https://www.52lishi.com/article/41120.html 厉麟似的长子是谁_厉声教人物介绍 ],我爱历史网, 2020-01-07</ref>
==人物简介== 厉声教自1956年投身中国外交事业,在50余年的外交生涯中,深度参与了中缅、中印、中朝、中苏等边界谈判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等重大国际谈判,先后担任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团顾问、中国驻巴巴多斯代理大使、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副总领事、外交部参赞、外交部顾问等职。他被公认为国际海洋法和中国领土、边界问题权威专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与定稿人之一,并参与了英文本的起草与定稿工作。他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与两次接见。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特为其敬献了花圈 <ref>[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925/c1002-29556110.html 王海容与厉声教的外交人生 ],人民网, 2017-09-25</ref>
厉声教是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外交家,是首位受邀在西方多家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的中国外交家,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在外交与外宣领域均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外交家。
1956年11月,在周恩来总理兼任外交部长期间,厉声教被时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阎宝航选入外交部条约委员会(1958年后改称条约法律司),专门从事领土边界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并师从国际法专家刘泽荣。被作为刘泽荣的接班人加以重点培养和锻炼,是刘泽荣在外交部的唯一入室弟子与接班人。与厉声教同年进入外交部条约委员会的还有后成为新中国首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的倪征燠。二人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历声教2.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e05f67745e00afa03fa51cad455e2830&currsn=0&ps=56&pc=56 原图链接] [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Jtcq1zT 图片来源一点资讯]]]| 图像说明 = 从南京大学毕业前,赴陕北无定河流域进行生产实习期间的厉声教 }}
1958年8月,在刘泽荣、倪征燠、周鲠生三位国际法学界权威向毛泽东与周恩来做关于领海法律制度等问题的汇报时,厉声教作为刘泽荣的接班人,曾受到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关注。在此期间厉声教深度参与了中缅、中印、中朝、中苏等边界谈判,并在国家官方地图上的国界线标绘、解决大陆边界纠纷与岛屿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维护边疆稳定,更好地开展周边外交工作作出了贡献,也为今日继续搞好同邻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外交领域===
'''起草国际公约,维护国家主权'''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历声教3.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b1418a84681f0e2c16e4a17bce6d6794&currsn=0&ps=56&pc=56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8ecd331010fa81dd?cota=3&kuai_so=1 图片来源快资讯]]]| 图像说明 = 外交名家厉声教}}
厉声教是地位仅次于《联合国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与定稿人之一,并参与了英文本的起草与定稿工作。其1973年10月就中国领海宽度问题向周恩来总理的重要建言,获得了周恩来的肯定与支持,使得中国坚持了12海里而非200海里领海宽度的主张,并最终于1982年以既定12海里领海宽度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该公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通过参与国际法的立法活动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利益,在中国国际法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中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本国海洋权益,保证管辖海域得到有效控制和充分开发利用以及解决南海问题等影响深远。中国最终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签字国家之一,周恩来、厉声教等人的努力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中国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海洋权益,以及对该公约的产生和顺利通过都作出了贡献。
==个人作品==
===作品目录===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厉声教4.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80b9aa7a9b09b80ae5c903334183450d&currsn=0&ps=56&pc=56 原图链接] [http://pic.people.com.cn/n1/2018/0802/c1016-30203264-4.html 图片来源人民网]]]| 图像说明 = 18岁时的厉声教在南京大学北大楼雪松处}}
《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 于1976年所作的哀悼周恩来的一阙词,被公认为悼念周总理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八阵图残,三分梦碎,诤谏无补空谈。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历声教5.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1aa9862a2a47f50412b815f9f0da3d3b&currsn=0&ps=56&pc=56 原图链接] [https://3g.163.com/dy/article/FJBK8CF10523817G.html?clickfrom=subscribe&referFrom= 图片来源网易]]]| 图像说明 = “当代诗词名家”之誉的厉声教}}
长泪满青衫,叹午门惊变,雨覆云翻。
入梦里,明月照秦淮,长相思。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厉声教6.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d1c2c3030537781a0463dd8f9acc3b3c&currsn=0&ps=56&pc=56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cfe38caf26ba2efe?cota=3&kuai_so=1 图片来源快资讯]]]| 图像说明 = 年仅21岁的厉声教}}
===作品特色===
厉声教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其中《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访二公祠寻厉公墓不获》、《观潮有感》、《采桑子·西湖四咏》等被公认为当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是厉声教于2011年初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拜谒厉杭二公祠,同时寻访其先祖厉鹗墓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体现了作为诗人的厉声教将凭吊先人的思古幽情寄托于杭州山水之间的超逸情怀。作者此诗,看似信手拈来,流畅清新,不落窠臼,实则构思精妙,深沉蕴藉,意在言外,对仗工整而无雕琢之匠气,立意深远兼具天然之气韵,用典与写景浑然一体,古人与今人共此幽情,为不可多得之作。首句以绿树掩映幽径的景色,寥寥几个字就将全诗的画面感、幽远的意境一下子展现出来。末尾一个"寻"字,突出"寻访"之本格,却又用"何处寻"问句结尾,带有悬念,暗示求之不得,又似有所期待,耐人寻味。可谓于平淡中见不凡。颔联为罕见的妙对,对仗工整,意蕴丰富,令人称奇。"祠畔"句,本来纯系眼前实景,然用"西溪水"三字,既给出地点,又引人入胜,西溪之美,人尽皆知,只闻"西溪"二字,便可联想到无数风光,令人极易与作者共感,描绘的是一脉流淌不绝的碧水,引发的是无限追慕遥想,如此名胜之地,此情此景,谁曾与共?而"檐下"句,由古及今,现出前来凭吊的作者真身。该下联别出心裁,初读看似用"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的常言为典,诉说作者这在北平多年游宦之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怀,再读悟出其一语双关,实际巧妙描摹了自北平归来西溪之人,在祠堂外屋檐之下默立之态:后世子孙来吊先人,仰慕先贤,实在不可不低头。表面的自伤之语,竟是抒发对先人的无限景仰崇敬的佳句。且"西溪"对"北平",二者皆为地名,"西溪水"对"北平人",二者皆为令人生出无限遐想的事物,大有趣味,读来不忍释卷。颈联两句工整之余,含义深刻。厉鹗一生贫寒不仕,命途多舛,无缘富贵,但在清代词坛独树一帜,才华卓绝,著作甚丰,后世名垂不朽。"好静"、"安贫"二句,看似怀念先人的清高博学、安贫乐道、著述丰富,实则也是对作者自身继承发扬前人之风骨标格的理想追求的一种表达,今人古人,一心同理。尾联又回到眼前景物,将读者从无限感怀之中带回现实,收束得当。"清风吹绿蜡"一句用了"冷烛无烟绿蜡干"的旧典,却显清新,盖因祠堂前常年种植芭蕉,新绿当春萌发,作者以眼前所见入诗,故不造作。且有"惊觉已黄昏"之句在后,点出天色将晚。既已傍晚,想到点蜡烛也是自然而然,而新长出的芭蕉嫩叶,正如绿蜡,如此而已。此外"清风"句,静的是芭蕉,动的是风,静中有动,颇有禅意,与"惊觉"句相得益彰。"惊觉"句又是双关,既写出作者耽于凭吊,思绪万千而忘记了时间流逝的情景,又仿佛是身已暮年的作者惊叹年华易逝的感慨,红尘中人,莫不如此,这静谧之中的"惊"字,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惊"字,各臻其妙,大有警醒世人之意。自来吊古咏怀之作,多有作者自伤身世,怀才不遇之慨叹,如杜工部吊蜀相祠之"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句等,但作者此诗,匠心独运,虽有淡淡伤感却无悲戚酸苦之局促。不事雕琢而意境高远,正大端方却妙趣横生,值得反复吟咏,堪称当代吊古咏怀诗之杰作。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厉声教7.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645631cb3004cc8cd5f5b12e1b425659&prevsn=0&currsn=60&ps=109&pc=53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45303997_630337 图片来源搜狐]]]| 图像说明 =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部分人员合影(后排左二为厉声教)}}
《观潮有感》是厉声教于1998年观钱江潮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字字精炼,虽用熟习旧典,却极为贴切自然,与描摹眼前钱塘江潮的壮阔景观和感慨作者个人的人生历程巧妙地融为一体,兼之立意新颖,借写观钱江潮,把作者亲身经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等祖国数次历史性的变革用寥寥数语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正如潮水的势不可挡一样,社会发展进步的浪潮是不可阻挡的,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代代都有高瞻远瞩的革命者、改革家们,他们无惧个人际遇顺逆,无畏前路波涛汹涌,像弄潮儿一样,踏浪而行,勇往直前,前仆后继。他们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此诗最大特点是把钱塘江潮和改革创新这一对本体和喻体进行了水乳交融的刻画。作者在其中展现了不落窠臼的巧妙构思,堪称"教科书式"的用典方式,以及完美的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通篇不见深奥晦涩或浓妆艳饰之处,而自大气磅礴,意境深远。其锤炼文字之功,值得研究揣摩。如"潮来万马风雷变"一句,一改龚自珍诗中的万马齐喑那晦暗颓废的色调,反而转用万马奔腾之状来描绘潮水来势汹汹,而末尾的"变"字,明似写潮水气势如风雷且瞬息万变,却又暗示了社会发展,改革创新所带来的大潮一样翻天覆地的巨变,可谓一字千钧。再如"几度浮沉天地阔"一句,既是写实,描绘潮涨潮落,天地开阔的景象,又是写虚,抒发作者在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之后,终于放开怀抱,顿感海阔天空,豁然开朗的心情。末句"江山代有弄潮人",既是写因观潮而联想到的改革浪潮和改革者们,又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后继有人的欣喜之情,既传达了积极乐观的正能量,又体现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读来令人心折。
厉声教的父亲厉麟似与周恩来是故交,二人曾同在欧洲留学并结下友谊。周恩来于1924年回国,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而厉麟似也于1930年从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毕业归国,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司长,二者后均成为享誉世界的外交家。厉麟似也是上海文化界抗日代表人物之一,对于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起到了重要作用。无巧不成书,厉家与厉声教夫人家还均分别与周恩来有亲戚关系。厉麟似建国后毅然留在大陆,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周恩来。厉声教曾获得周恩来的赏识,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走上外交舞台并一直追随。他生前曾多次深情地表示,周恩来总理是他一生最敬佩的人,是他的人生榜样。在外交部的政治运动中,厉声教虽遭受冲击,但面对逆境,他仍坚持原则,始终拥护周恩来总理,终生不渝,其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两首诗词--《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和《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被公认为纪念周恩来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在厉声教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特为其敬献了花圈。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厉声教8.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2bfac2afb777ed7828614129de6cf28d&prevsn=0&currsn=60&ps=109&pc=53 原图链接] [https://m.sohu.com/a/283393605_652340 图片来源搜狐]]]| 图像说明 = 厉声教与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
在中国参加1973年12月的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之前,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插曲,导致1958年声明宣布的12海里的领海宽度险些遭到废止,险些改变了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格局。中国在当时正值文革时期,中央不仅支持拉美国家反对海上霸权,还有意将1958年宣布的12海里领海宽度扩至200海里。1972年中国在关于领海宽度问题上的对外发言中就已经开始出现偏差,并且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在1973年的联合国大会的正式发言中将提到200海里领海权问题。若在此极其重要的国际场合公开发表支持200海里领海的言论,后果将不堪设想,历史就将被改写,一些重大问题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国际法院大法官之女倪乃先回忆厉声教'''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厉声教9.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eb95f3857633af8f5cec7de758c2d5fc&prevsn=0&currsn=60&ps=109&pc=53 原图链接] [http://www.haijiangzx.com/2018/0828/1989795.shtml 图片来源海疆网]]]| 图像说明 = 26岁时的厉声教(中)与父亲厉麟似和母亲唐丽玲}}
据新中国首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之女、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倪乃先回忆,厉声教的一个特点就是,人缘特别好,不求名利,为人谦逊,平易近人,踏踏实实做实事儿。他为人非常温和,从不教训人,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平级、下级,他都一碗水端平,一样对待,都相处得很好。外交部有派系斗争,他是少有的十分温和的,不去批斗别人的,所以和哪一派的人关系都还可以。不过,在周恩来遭受冲击的时候,他是坚决拥护周恩来的。他比较潇洒,活得很随意,与人无争,不功利,不玩弄权术,对名利看得比较淡。他兴趣很广泛。年轻时足球、篮球、田径都很好。从小他父亲就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还给他在弄堂里的墙上做了一个篮板和一个球筐,所以从小他的球感就很好。此外,他在音乐、文艺方面的素养也不错。他做什么事儿都做得很精致。他在外交部人面很广,因为工作方面各个司都需要与他所在的条法司进行业务合作,同时他兴趣爱好又很广泛,所以结交了很多朋友,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干部都愿意和他一起。他为人不功利,这也是他朋友多的原因之一。老一辈的外交官是比较清苦的,待遇条件和现在的没法比,他们这一代人算是奉献了。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原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邹一民:厉声教同志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敢于谏言,勤奋刻苦,努力钻研,学习和掌握各种新知识。在政治运动中,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虚伪冷漠。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和善,生活纯朴,与人无争。尽管老厉曾受磨难,但他仍能乐观从容地面对一切,他是个坚强乐观的人。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历声教11.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E%86%E5%A3%B0%E6%95%99&src=tab_www&correct=%E5%8E%89%E5%A3%B0%E6%95%99&ancestor=list&cmsid=d5b4c8e3d49e152e4d8ebb4cb251995c&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74883f622328f5957f6ca542c5f770a5&prevsn=0&currsn=60&ps=109&pc=53 原图链接] [http://pic.people.com.cn/n1/2018/0802/c1016-30203237-9.html 图片来源人民网]]]| 图像说明 = 著名外交家厉声教}}
加拿大国会议员余欣龙和现加拿大华人自由党协会主席郭伟光:厉声教副总领事,为人善良,多才多艺,建树良多。为中国和加拿大的邦交建立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关心华人社区繁荣安定和团结,更促进了中加人民友谊的发展,实为外交使节的模范。
==人物故居==
厉声教的杭州故居在今杭州市上城区直箭道巷。
==后世纪念==
厉声教2018年被评为2017年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之一 <ref>[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Q7rvfJi/amp 厉声教逝世纪念日:回顾一代大师的历史贡献与评价 ],一点资讯, 2020-08-06</ref>
在厉声教逝世一周年之际,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刊发题为《Chinese diplomat who helped shape Law of Sea remembered》的文章,对他表示缅怀。新华社《参考消息》也在头条位置刊发文章《中国著名外交家厉声教传奇一生回顾》。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