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赵璩

增加 7,57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p style="text-indent:2em;">'''赵璩[qú]'''(1130年―1188年),字润夫,初名赵伯玖,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秉义郎赵子彦的…”
<p style="text-indent:2em;">'''赵璩[qú]'''(1130年―1188年),字润夫,初名[[赵伯玖]],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秉义郎[[赵子彦]]的儿子。
* 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年七岁,被选入宫,由[[吴皇后]]抚养,赐名璩,除和州防御使。后改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
* 绍兴十五年(1145年),加检校少保,进封恩平郡王,出就外第。绍兴二十二年,加恩称皇侄,迁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绍兴府。
* 宋孝宗即位后,授少保,改静江军节度使。累章乞闲,改醴泉观使。淳熙十五年(1188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追封为信王。

==基本信息 ==
{|
[[File:5e159c92383e357f4c25075a33a34c21.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gushimi.org/file/5e159c92383e357f4c25075a33a34c2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24shi/songshi/4279.html 来自古诗大全]]]
|-
| 姓名    赵璩  
---------------------------------------------------------------------------------
|-
| 字号    字润夫      
---------------------------------------------------------------------------------
|-
| 别名    赵伯玖      
---------------------------------------------------------------------------------
|-
| 民族    汉族     
---------------------------------------------------------------------------------
|-
| 官职    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少保等  
---------------------------------------------------------------------------------
|-
| 爵位    崇国公、恩平郡王  
---------------------------------------------------------------------------------
|-
| 追赠    信王     
---------------------------------------------------------------------------------
|-
| 出生时间  1130年   
---------------------------------------------------------------------------------
|-
| 去世时间   1188年
---------------------------------------------------------------------------------
|-
| 所处时代   南宋   
---------------------------------------------------------------------------------
|-
| 主要作品   《送张达道还山》    
---------------------------------------------------------------------------------
|}
==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信王璩字润夫,初名伯玖,太祖七世孙,秉义郎子彦之子也。生而聪慧。
<p style="text-indent:2em;">初,伯琮以宗子被选入宫,高宗命鞠于婕妤张氏;吴才人亦请于帝,遂以伯玖命才人母之,赐名璩,除和州防御使,时生七岁矣。伯琮以建国公就傅,璩独居禁中。俄拜节度使,封吴国公,宰执[[赵鼎]]、[[刘大中]]、王[[庶]]等坚持之,命不果行。会[[秦桧]]专政,遂除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寻诏赴资善堂听读。绍兴十五年,加检校少保,进封恩平郡王,出就外第。时伯琮己封普安郡王,璩官属礼制相等夷,号东、西府。逾年,改武昌军节度使。
<p style="text-indent:2em;">二十二年,子彦卒,璩去官持服,终丧,还旧官。显仁太后崩,普安郡王始立为皇太子,璩因加恩称皇侄,名位始定。迁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绍兴府。
<p style="text-indent:2em;">孝宗即位,璩表请入贺,许之,特授少保,改静江军节度使。顷之,省绍兴府宗正事,改判西外宗正司。璩累章乞闲,改醴泉观使。淳熙中,除少傅。高宗崩,奔赴得疾,逾年而薨,年五十九,追封信王,累赠太保、太师。
<p style="text-indent:2em;">始,璩之入宫也,储位未定者垂三十年,中外颇以为疑。孝宗既立,天性友爱,璩入朝,屡召宴内殿,呼以官,不名也,赐予无算。
<p style="text-indent:2em;">子四人:师淳历忠州团练使、永州防御使,师瀹、师沦、师路并补武翼大夫。孙希楙,特补保义郎。<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44119/d147kSx44KSdH5uqE7dOKQJ2n9Yq6VJzhcbhkqNP5RMwTBuaOoiMU0F16dyQktaMI6k7i_bFi2-hjkVG_rz4xYPaBxI68TLUNLq2SXu8TvQ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国学导航.2013-03-05]</ref>
== 人物轶闻 ==
<p style="text-indent:2em;">宋高宗[[赵构]]失去生育能力,而他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在苗刘之变后死去,加上太宗系的后人,在[[靖康之变]]后基本被金国一网打尽,因此从太宗的后代之中几乎找不出可以继承自己皇位的合适人选。为了不至于使自己在百年之后皇位落于外姓人氏之手,宋高宗被迫在宋太宗的哥哥宋太祖的后代中寻找可以继承自己皇位的人选。
<p style="text-indent:2em;">与宋太宗的后代不同,当时宋太祖的后代有上千人之多,宋高宗想在这一千多人之中选出合适的人选亦并非易事。经过一番仔细的搜寻,宋高宗终于找到了一胖一瘦两个小孩。在两个太子人选当中,[[赵昚]]便是其中一位偏瘦的小孩。刚开始,宋高宗对赵昚并没有太大的好感,而是中意胖点的小孩。按理说赵昚继承皇位的机会应当也就到此画上了句号,但是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在他放弃做皇帝的梦想之时,发生了一件微小的事情,进而使整个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宋高宗将赵昚和胖小孩叫到一起,恰巧此时闯进了一只猫,赵昚正全神贯注地听宋高宗讲话,猫闯进来后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而胖小孩却不同,猫闯进来后他显得很惊慌,再也无心听宋高宗讲话,连忙伸脚去踢猫,动作极其粗鲁。胖小孩这一粗鲁的举动彻底葬送了高宗原本对他仅存的一丝好感,最终,高宗打发走了胖小孩,将赵昚留在宫中。按理说,赵昚被留在宫中之后,皇位继承人非他莫属了,但是他在宫中待了将近有20年,却没有被确立为太子,这让人匪夷所思。
<p style="text-indent:2em;">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赵昚非宋高宗亲生,宋高宗始终对他怀有成见,他希望多给自己留些时间,渴望出现自己能生育的奇迹;其二是宋高宗的母亲韦贤妃不喜欢赵昚,而喜欢另一个养育在宫中的赵璩,她一直劝高宗立赵璩为太子,这使宋高宗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不知如何取舍。
<p style="text-indent:2em;">最终,他想出了一个既可以不使韦太后生气,又可以考验赵昚和赵璩的万全之策:给他们两人分别送去十名绝色处女,待半个月之后再将这些绝色佳丽召回来认真查验,谁破处最少,谁将是皇位的最佳人选。宋高宗想出的这个招数很管用,效果也很明显。送给赵昚的十个佳丽被召回来之后完好如初,而送给赵璩的十个佳丽却全部都不再是处女。
最终,赵昚通过了宋高宗的考验,顺利地被立为太子,直至登上皇帝的宝座,即宋孝宗。<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44119/4b1bRSCKIO_B1ONg8mBC1bWTaEdMq-j0a8YvQOx0ufanb9H8e8vUSyfWjlJSRx3-rPjk8oBhd6iBOFeeCCOyBdR1nOxI-YPKX8R1RPKtfS06f2GVreNgLUQhR4kJor3Ov7F1oCGmjgLPoygHvMk 没有亲生儿子的宋高宗如何选太子:送绝色处女.凤凰网.2015-03-29] </ref>

== 史书记载 ==
*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宋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