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72
次編輯
變更
周武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周武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周武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5%91%A8%E6%…”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周武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周武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5%91%A8%E6%AD%A6&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51 原图链接] [http://roll.sohu.com/20121219/n360851670.shtml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出生日期 = 1964年8月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周武,1964年8月生,198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思想文化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研究员等职。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特别是近代文化变迁的研究。
==主要著作==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合作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国遗书精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陈旭麓文集》(四卷,合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张元济:书卷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上海通史·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世界文明史年表》(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太平天国史迹真相》(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史魂》(合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洪业背影:康乾盛世的历史思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海外上海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图说古代社会生活丛书》(主编,共4册),广陵书社,2004年
《全景中国·上海》,外文出版社,2005年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序言、第六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圣约翰大学史》前言,主编及附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史》,2008年8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主要论文==
《论"学战"思潮》,1988年12月《社会科学》
《文化选择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89年1月《求索》
《论辜鸿铭》,1989年2月《福建论坛》;1989年8月、9月合刊《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论梁启超三次脱离政治宣言》,1989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五四奇人辜鸿铭》,1989年3月《书林》
《论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的历史作用》,1989年5月《江海学刊》;《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论五四启蒙的内在冲突》,1989年5月《社会科学》
《当代中国青年的独立宣言》,1989年5月《书林》
《一个空灵澄彻的诗化世界》,1990年1月《书林》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迁散论》,1990年4月《史林》
《梁启超社会思想研究》,1990年4月《学术季刊》
《辛亥革命与王朝体制的终结》,1991年3月《史林》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周武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1%A8%E6%AD%A6&step_word=&hs=0&pn=4&spn=0&di=1719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216547103%2C147121227&os=3056600779%2C2586286105&simid=4098303454%2C639888054&adpicid=0&lpn=0&ln=1663&fr=&fmq=161347750583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ss1.baidu.com%2F-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baike%2Fpic%2Fitem%2F63d0f703918fa0ecc4103247269759ee3c6ddba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c%25l8%25Ab%25Em%25AD%25AmAzdH3Fc0c08&gsm=5&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1%A8%E6%AD%A6/57571 图片来源百度]]]
| 图像说明 = 周武
}}
《晚清经济政策演变的社会效应》,1991年5月《江汉论坛》
《新民之道与人的现代化》,1992年2月《探索与争鸣》
《论洋务教育的历史命运》,1992年2月《学术季刊》
《清末经济政策的演变》,《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江南名士的歧路》,1993年3月《社会科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1993年3月《史林》
《黄侃》,《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9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商务印书馆:现代中国的"模范实业"(上)》,1994年10月《海上文坛》
《商务印书馆:现代中国的"模范实业"(中)》,1994年11月《海上文坛》
《商务印书馆:现代中国的"模范实业"(下)》,1994年12月《海上文坛》
《实证的魅力》,1995年12月《文汇读书周报》
《一个近代儒者的人格与良知--梁济之死》,1995年2月《档案与史学》
《中国遗书精选》编后感言,1995年7月《社会科学报》
《国难与商务印书馆》,1995年4月《档案与史学》
《被撕裂的灵魂--论陈布雷的自杀》,1995年4月《主人杂志》
《血性生命与烈士情怀--谭嗣同之死》,1995年6月《档案与史学》
《小刀会起义、太平军战事与近代上海的崛起》,1996年4月《学术季刊》
《张元济与近代文化》,1996年3月《史林》
《天留一老试艰难--抗战胜利后的张元济》,1996年6月《档案与史学》
《坚持与弃守――读陈寅恪最后20年》,1997年1月《东方文化》
《百年沧桑,世纪缩影--为纪念商务印书馆建馆100周年而作》,1997年4月《历史教学问题》
《胡雪岩与胡雪岩现象》,1997年8月《文汇报》
《大历史:一个历史学家的雄心》,1997年9月《文汇报》
《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制"和"异俗"》,1997年5月《探索与争鸣》
《重创与改制:民国创立前后的商务印书馆》,1998年2月《档案与史学》
《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1998年4月《档案与史学》
《张元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998年2月《史林》
《从傅张交往书信看张元济与傅斯年暨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关系》,1998年,《新学术之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历史学》,载《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国历史学》,载《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沿与趋势》(与熊月之、承载合撰)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晚清上海市政演进与新旧冲突》,《近代中国》第9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聚焦近代社会风云》,1999年4月《新闻报》
《略论近代上海市政》,1999年6月《学术月刊》
《论晚清上海的洋商与传教士》,1999年2月《史林》
《商务印书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999年5月《社会科学》
《魏斐德与上海警察》,2000年1月《史林》
《论晚清驻沪领事与外籍关员》,2000年3月《学术月刊》
《太平天国与江南社会变迁散论》,2001年3月《史林》
《论康乾盛世》,2001年11月《社会科学》
《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2002年4月《史林》
《"中华"大战"商务"》,2002年10月《社会科学报》
《太平天国与江南社会变迁》,2003年1月《社会科学》
《中国与欧洲何时开始拉开距离》,2003年1月《文汇报》
《历史研究的新方向》,2003年3月《社会科学报》
《海外学人重构中国形象》(对话录),2003年4月《解放日报》
《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文化基础》,载《长江边的中国》,2003年4月,学林出版社
《唐宋转型中的"文"与"道"》,2003年7月《社会科学》
《开放传统与上海城市命运》,2003年第5期《史林》
《开埠·制度化·上海模式》,2003年11月《解放日报》
《制度建设:改革进程的再度出发》(对话录),2003年11月《解放日报》
《杜亚泉与现代思想史上的调适思潮》(笔谈),2003年11月《文汇报》
《志士英豪的角逐之所》,2003年12月《社会科学报》
《晚年陈旭麓与重写中国近代史》,2004年2月《历史教学问题》
《"中国学"重心移回中国》(访谈录),2004年5月《东方早报》
《上海的当代传奇》,2004年5月《解放日报》
《历史变迁中的中国与欧洲》,2004年7月《社会科学》
《城市文化形象》,2004年10月《澳门日报》
《文化市场与上海出版业》,载《透视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又载《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论民国初年文化市场与上海出版业的互动》,2004年6月《史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转载;《中国学术年鉴2004》摘要转载
《近代史上的江南与上海》,2005年1月《解放日报》
《从江南的上海到上海的江南》,2005年1月《上海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5期转载
《从"无所表见"到"互市巨埠"》,2005年2月《社会科学报》
《建造侨民博物馆,架起沟通新桥梁》(访谈录),2005年6月《新民晚报》
《抗战与上海城市命运》,2005年8月《解放日报》
《中国现代化推迟五十年》,2005年7月《新民晚报》
《从校歌看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2005年8月《文汇报》
《用新史料讲新故事》,2005年6月《史林》
《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序,2006年9月,《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
《新文化史的兴起》,2006年11月,《文汇报》
《从全国性到地方化:1945至1956年上海出版业的变迁》,2006年12月,《史林》
《史华慈的思想世界》,2006年12月,《东方早报》
《从全国性到地方化-(1945-1956上海业的变迁)》,2006年12月,日文《近邻》
《"东方的哈佛"-圣约翰大学简论》,2007年5月,《社会科学》
《"西区"的开发与上海的摩登时代》,2007年7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聚焦中国:中国学在海外》,2007年6月,《解放日报》"思想者"版
《苍凉的黄昏--晚年陈旭麓与新时期中国史学》,2008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写在〈史林〉边上》,2008年6月,上海社科院院庆办编《往事掇英》
《文化市场与新文化运动》,2009年2月,《文化中国》
《苍凉的黄昏--晚年陈旭麓与新时期中国史学》,2009年3月
《革命文化的兴起与都市文化的衍变》,2009年10月,《社会科学》
《革命文化的兴起与都市文化的衍变--以上海为中心》,2010年1月
《咸同文教之厄与江南文化版图重构》,2010年6月
《从中国出发思考中国》,2010年10月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2010年10月
==承担课题==
1997年,《商务印书馆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国家中华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999年,《太平天国与江南社会变迁》,国家青年课题
2004年,《文化市场与近代上海出版业》,国家一般课题
2005年,《上海学研究(文献资料搜集与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课题
2007年,《世博会与上海文化建设》,上海市社科规划委托课题
==获奖情况==
《中国遗书精选》,社科院科研成果奖,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1993-1999年度
《张元济与近代文化》,社科院科研成果奖,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1995-2001年度
《张元济与近代文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第四届(1996-1997)
《中国遗书精选》,上海市历史学会学会奖,学会奖,第一届(1995.7-1997.6)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Category:学者]]
| 姓名 = 周武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周武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5%91%A8%E6%AD%A6&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51 原图链接] [http://roll.sohu.com/20121219/n360851670.shtml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出生日期 = 1964年8月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周武,1964年8月生,198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思想文化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研究员等职。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特别是近代文化变迁的研究。
==主要著作==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合作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国遗书精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陈旭麓文集》(四卷,合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张元济:书卷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上海通史·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世界文明史年表》(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太平天国史迹真相》(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史魂》(合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洪业背影:康乾盛世的历史思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海外上海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图说古代社会生活丛书》(主编,共4册),广陵书社,2004年
《全景中国·上海》,外文出版社,2005年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序言、第六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圣约翰大学史》前言,主编及附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史》,2008年8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主要论文==
《论"学战"思潮》,1988年12月《社会科学》
《文化选择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89年1月《求索》
《论辜鸿铭》,1989年2月《福建论坛》;1989年8月、9月合刊《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论梁启超三次脱离政治宣言》,1989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五四奇人辜鸿铭》,1989年3月《书林》
《论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的历史作用》,1989年5月《江海学刊》;《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论五四启蒙的内在冲突》,1989年5月《社会科学》
《当代中国青年的独立宣言》,1989年5月《书林》
《一个空灵澄彻的诗化世界》,1990年1月《书林》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迁散论》,1990年4月《史林》
《梁启超社会思想研究》,1990年4月《学术季刊》
《辛亥革命与王朝体制的终结》,1991年3月《史林》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周武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1%A8%E6%AD%A6&step_word=&hs=0&pn=4&spn=0&di=1719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216547103%2C147121227&os=3056600779%2C2586286105&simid=4098303454%2C639888054&adpicid=0&lpn=0&ln=1663&fr=&fmq=161347750583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ss1.baidu.com%2F-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baike%2Fpic%2Fitem%2F63d0f703918fa0ecc4103247269759ee3c6ddba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c%25l8%25Ab%25Em%25AD%25AmAzdH3Fc0c08&gsm=5&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1%A8%E6%AD%A6/57571 图片来源百度]]]
| 图像说明 = 周武
}}
《晚清经济政策演变的社会效应》,1991年5月《江汉论坛》
《新民之道与人的现代化》,1992年2月《探索与争鸣》
《论洋务教育的历史命运》,1992年2月《学术季刊》
《清末经济政策的演变》,《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江南名士的歧路》,1993年3月《社会科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1993年3月《史林》
《黄侃》,《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9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商务印书馆:现代中国的"模范实业"(上)》,1994年10月《海上文坛》
《商务印书馆:现代中国的"模范实业"(中)》,1994年11月《海上文坛》
《商务印书馆:现代中国的"模范实业"(下)》,1994年12月《海上文坛》
《实证的魅力》,1995年12月《文汇读书周报》
《一个近代儒者的人格与良知--梁济之死》,1995年2月《档案与史学》
《中国遗书精选》编后感言,1995年7月《社会科学报》
《国难与商务印书馆》,1995年4月《档案与史学》
《被撕裂的灵魂--论陈布雷的自杀》,1995年4月《主人杂志》
《血性生命与烈士情怀--谭嗣同之死》,1995年6月《档案与史学》
《小刀会起义、太平军战事与近代上海的崛起》,1996年4月《学术季刊》
《张元济与近代文化》,1996年3月《史林》
《天留一老试艰难--抗战胜利后的张元济》,1996年6月《档案与史学》
《坚持与弃守――读陈寅恪最后20年》,1997年1月《东方文化》
《百年沧桑,世纪缩影--为纪念商务印书馆建馆100周年而作》,1997年4月《历史教学问题》
《胡雪岩与胡雪岩现象》,1997年8月《文汇报》
《大历史:一个历史学家的雄心》,1997年9月《文汇报》
《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制"和"异俗"》,1997年5月《探索与争鸣》
《重创与改制:民国创立前后的商务印书馆》,1998年2月《档案与史学》
《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1998年4月《档案与史学》
《张元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998年2月《史林》
《从傅张交往书信看张元济与傅斯年暨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关系》,1998年,《新学术之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历史学》,载《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国历史学》,载《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沿与趋势》(与熊月之、承载合撰)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晚清上海市政演进与新旧冲突》,《近代中国》第9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聚焦近代社会风云》,1999年4月《新闻报》
《略论近代上海市政》,1999年6月《学术月刊》
《论晚清上海的洋商与传教士》,1999年2月《史林》
《商务印书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999年5月《社会科学》
《魏斐德与上海警察》,2000年1月《史林》
《论晚清驻沪领事与外籍关员》,2000年3月《学术月刊》
《太平天国与江南社会变迁散论》,2001年3月《史林》
《论康乾盛世》,2001年11月《社会科学》
《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2002年4月《史林》
《"中华"大战"商务"》,2002年10月《社会科学报》
《太平天国与江南社会变迁》,2003年1月《社会科学》
《中国与欧洲何时开始拉开距离》,2003年1月《文汇报》
《历史研究的新方向》,2003年3月《社会科学报》
《海外学人重构中国形象》(对话录),2003年4月《解放日报》
《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文化基础》,载《长江边的中国》,2003年4月,学林出版社
《唐宋转型中的"文"与"道"》,2003年7月《社会科学》
《开放传统与上海城市命运》,2003年第5期《史林》
《开埠·制度化·上海模式》,2003年11月《解放日报》
《制度建设:改革进程的再度出发》(对话录),2003年11月《解放日报》
《杜亚泉与现代思想史上的调适思潮》(笔谈),2003年11月《文汇报》
《志士英豪的角逐之所》,2003年12月《社会科学报》
《晚年陈旭麓与重写中国近代史》,2004年2月《历史教学问题》
《"中国学"重心移回中国》(访谈录),2004年5月《东方早报》
《上海的当代传奇》,2004年5月《解放日报》
《历史变迁中的中国与欧洲》,2004年7月《社会科学》
《城市文化形象》,2004年10月《澳门日报》
《文化市场与上海出版业》,载《透视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又载《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论民国初年文化市场与上海出版业的互动》,2004年6月《史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转载;《中国学术年鉴2004》摘要转载
《近代史上的江南与上海》,2005年1月《解放日报》
《从江南的上海到上海的江南》,2005年1月《上海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5期转载
《从"无所表见"到"互市巨埠"》,2005年2月《社会科学报》
《建造侨民博物馆,架起沟通新桥梁》(访谈录),2005年6月《新民晚报》
《抗战与上海城市命运》,2005年8月《解放日报》
《中国现代化推迟五十年》,2005年7月《新民晚报》
《从校歌看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2005年8月《文汇报》
《用新史料讲新故事》,2005年6月《史林》
《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序,2006年9月,《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
《新文化史的兴起》,2006年11月,《文汇报》
《从全国性到地方化:1945至1956年上海出版业的变迁》,2006年12月,《史林》
《史华慈的思想世界》,2006年12月,《东方早报》
《从全国性到地方化-(1945-1956上海业的变迁)》,2006年12月,日文《近邻》
《"东方的哈佛"-圣约翰大学简论》,2007年5月,《社会科学》
《"西区"的开发与上海的摩登时代》,2007年7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聚焦中国:中国学在海外》,2007年6月,《解放日报》"思想者"版
《苍凉的黄昏--晚年陈旭麓与新时期中国史学》,2008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写在〈史林〉边上》,2008年6月,上海社科院院庆办编《往事掇英》
《文化市场与新文化运动》,2009年2月,《文化中国》
《苍凉的黄昏--晚年陈旭麓与新时期中国史学》,2009年3月
《革命文化的兴起与都市文化的衍变》,2009年10月,《社会科学》
《革命文化的兴起与都市文化的衍变--以上海为中心》,2010年1月
《咸同文教之厄与江南文化版图重构》,2010年6月
《从中国出发思考中国》,2010年10月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2010年10月
==承担课题==
1997年,《商务印书馆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国家中华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999年,《太平天国与江南社会变迁》,国家青年课题
2004年,《文化市场与近代上海出版业》,国家一般课题
2005年,《上海学研究(文献资料搜集与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课题
2007年,《世博会与上海文化建设》,上海市社科规划委托课题
==获奖情况==
《中国遗书精选》,社科院科研成果奖,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1993-1999年度
《张元济与近代文化》,社科院科研成果奖,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1995-2001年度
《张元济与近代文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第四届(1996-1997)
《中国遗书精选》,上海市历史学会学会奖,学会奖,第一届(1995.7-1997.6)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Category: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