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向日葵褐斑病

增加 6,35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向日葵褐斑病</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向日葵褐斑病是由向日葵壳针孢引起的、发生在向日葵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叶片上病斑圆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直径2-6毫米;成株叶片病斑为不规则多角形,褐色,也有黄色晕圈,直径6-17毫米;后期病斑上生出小黑点。
 
向日葵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亦是向日葵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加拿大和西欧均广泛流行,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新疆等省(区)。发病时植株早衰,提早成熟,产量下降,产量损失一般为20-30%。一般秋季发病较普遍,多雨年份,湿度大发病重;连阴多雨、夜间露水大、地势低洼、密植、重茬地等发病尤重。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向日葵褐斑病
 
外文名: Sunflower brown spot
 
别 名: 向日葵斑枯病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病 原: 向日葵壳针孢
 
为害作物: 向日葵
 
为害部位: 叶片、叶柄、茎
 
== 病原特征 ==
 
向日葵褐斑病病原为向日葵壳针孢(学名:Septoria helianthi Ell. et Kell.),属真菌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针孢属]]。取典型病斑经切片镜检观察结果,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径为119-130微米,器壁深褐色,膜质。遇水则从分生孢子器内释放出大量的器孢子。器孢子呈针状或鞭状,无色透明,直形或稍弯,顶端略尖,基部钝圆,有2-8个隔膜,大小平均为69.8微米×3.5微米。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器孢子较小,有2-7个隔膜,大小平均为47.3微米×3.2微米。
 
病菌器孢子萌发的快慢,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在10-32℃范围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5-28℃,30-32℃以上器孢子萌发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20-30℃时潜育期为2天;15℃为4天;10℃为8天。
 
== 症状及危害 ==
 
向日葵褐斑病又叫斑枯病,是向日葵重要的流行性叶斑病害之一。在世界上主要向日葵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华北各产区都有,危害相当严重。生育前期发病能使幼苗死亡,后期发病的叶片自下而上相继枯死,一般减产10~20%,严重减产40%以上。
 
褐斑病只危害向日葵叶片,先在子叶上发生,然后自下而上发展到上部叶片。正反面都出现病斑,正面褐色,背面灰白色,叶尖上病斑尤其多。病斑初为黄色,随后变成深灰色、褐色乃至黑褐色,病斑初发生为近圆形,直径2~6毫米,成株病斑不规则形、多角形,严重时病斑相连以致枯死,有时周围有黄色晕环,中央呈灰色长出许多小黑点(分子孢子器)。由于叶片受害,花蕾形成的很小,甚至造成绝产。 <ref>[http://www.gengzhongbang.com/article-5580-1.html 向日葵褐斑病如何防治?, 耕种帮种植网2017-7-21] </ref>
 
== 病原 ==
 
病原菌形态特征:为半知菌亚门真菌(Septoria helianthi Ell.Kell.)。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鞭状,无色透明,微弯,基部钝圆至圆锥形,顶端略尖,2~5个隔膜。
 
== 发生规律 ==
 
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害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7一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中间隔1~3天),平均温度21~23 度,降雨量大,夜间露水大,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有水淌,病害发展快,危害重。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在品种方面,免役品种有白葵杂l号、明尼苏达、保2、青海曲勾和黑青冈等,抗病品种有阿勒太、小黑杆等。而早熟2号、匈4,[[辽42]]、辽43、[[白葵1号]]、白葵3号等为高感品种。 <ref>[http://zhibao.yuanlin.com/bchdetail.aspx?id=781 向日葵褐斑病,园林网] </ref>
 
== 传播途径 ==
 
向日葵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以菌丝和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适宜发病温度18~21℃)病菌孢子落在底叶上开始发病,成株期遇高温高湿大量扩散蔓延。一般年份发生普遍,个别年份危害严重。
 
== 发病原因 ==
 
7~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中间隔1~3天),平均温度21~23度,降雨量大,夜间露水大,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有水淌,病害发展快,危害重。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高温多湿是是造成该病流行的重要环境条件。
 
== 分布范围 ==
 
向日葵褐斑病的分布很广,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加拿大和西欧均广泛流行。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新疆。
 
== 防治方法 ==
 
=== 农业防治 ===
 
向日葵褐斑病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进行深埋,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烧毁或深埋,以促进其腐烂分解,减少次年初次侵染来源;与[[禾本科]]、[[豆科]]等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增施基肥,适当追肥,进行配方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干旱时及时灌水,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 化学防治 ===
 
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病情严重的地块,在施基肥时将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千克/亩混入基肥中施入土壤中。发病初期,及时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或3次。
 
 
== 相关视频 ==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10,7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