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延庆寺

增加 26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传说===
位于石横村西北隅,原有正殿、东西偏殿,为石横境内较大寺院之一。相传唐朝创建,宋时鼎新,后多次重修,原有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重修碑、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文林郎知肥城县事万鹏程撰书《 [[ 创建延庆寺山门记 ]] 》,和清 [[ 顺治 ]] 十二年(公元1655年)文林郎知肥城县事 [[ 袁沛 ]] 主持、平阴县廪生 [[ 程步云 ]] 撰书《 [[ 重修延庆寺正殿山门记 ]] 》等碑。寺东南角有古井一眼,俗称大寺井。建国前,该寺陆续被拆。原西殿壁有对联一副:月白风清断然不语,天寒夜冷必定成霜。传说这副对联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位进京赶考的学生名叫 [[ 窦仪 ]] ,途经石横,天色已晚,到延庆寺借宿。方丈安排窦仪住进西殿。时值冬初,寒气袭人。窦仪展卷读书至深夜,伏案入睡。轻轻地拍门声将他惊醒,顺门缝向外一看,是一位美貌女子,苦苦要求进屋相会。
窦仪心想,深夜私奔定非良女,我何不难为她一下,让她自惭而归。于是说:小姐让我开门不难,须对上我的对联。少女欣然答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请出上联。窦仪脱口而出:月白风清断然不语。不语暗含不与,一语双关,文雅异常。女当即对曰:天寒夜冷必定成霜。"成霜"隐喻成双,亦一语双关,奇妙绝伦。窦仪甚感惊讶。窦仪想:少女才貌双全,固然可爱,若收留她,岂不坏了学业。于是他右手提剑,左手开门,一剑向女子挥去,那少女立即化为一只金鸡,急翔而去。后来这个传说曾被东平四音剧团编成剧本,在石横和他地多次上演,故至今流传不衰。
===走进寺庙===
[[ 香港 ]] 的"延庆寺"位于大屿山里海拔300多米的羌山上,由" [[ 妙智法师]]"在公元1966年建造。它是欣赏大屿山的西北部风光的理想观景台,亦是羌山邻近众多佛教寺庙里规模最宏伟的一栋,观光客可选择在"延庆寺"住一晚,学习佛教信徒静修,欣赏佛教音乐,若然在晴朗的晚上,更可以观赏星宿。庭园里有 [[ 妙智法师 ]] 所撰的碑志,详述 [[ 香港 ]] 延庆寺的起源。香港延庆寺的山门,红墙绿瓦;"大雄宝殿"则红柱黄墙,互相辉映。山门后有天台二老纪念堂",门联:'花南天皤然二老,继北齐至矣三观。'堂内供奉"倓虚法师"及"乐果法师"的大幅画像及莲位。大雄宝殿供奉有释迦牟尼像,高达12米,是香港罕见的室内佛像,它原来供奉于九龙的黄大仙区的"十方大佛寺(前称:觉世佛学会),后来香港政府以纳税人的巨款发展贫民住宅大厦群而被拆卸,移奉于香港延庆寺。像前分立阿难尊者像及"迦页尊者像,像后的左方是骑绿色狮子的文殊菩萨像,右方是骑白色象的普贤菩萨像,墙上还挂有18幅罗汉像。此外,山腰建有"三宝殿",两层建筑物,地下是"慈般普渡,供奉有观音像及"龙女善财"像;二楼是"普光明殿",正中供奉西方三圣像,对联:'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天花金龙绕月,龙头与一抓珠金爪悬空垂出,龙口更吊著水晶灯,形象栩栩如生。两侧分奉两座不同徒刑的观音像。
在公元2001年,有一出香港电影:爱情观自在,它是改编自公元1966年,由 [[ 杜国威 ]] 先生编写的同名舞台剧作品,内容讲述闺中好友 [[ 小静 ]] [[ 美娜 ]] ,以及两人男友兼好友 [[ 阿修 ]] [[ 阿正 ]] 。在美娜与阿正在筹备婚礼时,阿修突然失踪,原来他厌倦繁尘俗世,追随已得道的同学 [[ 智源大师 ]] [[ 香港 ]] 的"延庆寺"学道修禅。片里的如画风景,令香港的"延庆寺"之风光更广为流传。延庆寺位于海曙区灵桥路,寺院始建于五代后 [[ 周太祖 ]][[ 广顺 ]] 三年(953年),时称报恩院,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l0年)改今名,为天下讲宗五山之第二。延庆寺四周环山,寺成盆地,佛殿分外醒目。寺史无文献可考,原有规模不详。寺前有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石幢一座,四层,高约7米,上镌陀罗尼经,证明宋代已有此寺。寺内建筑,多为清式,仅大佛殿是金代原构。大佛殿宽三间,深六椽,单檐歇山式屋顶,檐头用五铺作斗拱,梁架用月梁式六椽状,其上下用四椽状,而用驼峰,斗拱垫至平梁,平梁上用叉手,两端又用长跨两椽的通托脚,是 [[ 中国 ]] 古代建筑史上少见的结构形式。延庆寺舍利塔位于市城区西北延庆寺内。因塔下埋舍利佛珠,故名。亦称龙潭寺塔。宋景右元年(公元1034年),济源县通慧禅院比丘法言提供舍利佛珠数十粒,与济源县延庆寺主持省初步共同创建。塔门南向,高28.16米,为七层密檐式六棱砖塔。塔檐由简洁的迭涩砖层组成。塔身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塔内外各层壁面嵌有砖雕佛龛千余块,镌刻精细,造型生动,类似北魏手法。自北券门拾级登上第二层,可里外旋转沿至塔顶。塔内部筒状结构,二层以上有迭涩式砖层楼板。南门内置《 [[ 大宋河阳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 ]] 》碑。塔西有龙潭泉,为济水西源。"龙潭夜月"为济源九景之一。坐落於 [[ 山西 ]] 省五台山市阳白乡善文村。大佛殿为该寺主体建筑,其建筑形制的手法与著名古刹佛光寺相像,殿内无内柱,而是用了一根通长两橼的托脚木,巧妙地省下地了一条四橼伏,这在中国古建筑史上还是一种鲜见的形式,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该殿是金代建筑。
[[File:延庆寺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人文景观===
距南禅寺十三里处,就是座落在阳白乡善文村的延庆寺了。该寺卧居盆地,佛殿分外醒目。据历史记载,由 [[ 妙智法师 ]] 为天台宗倓虚上人之弟子,故其所建寺院以祖庭延庆寺命名。现存大殿宽三间,六架椽,歇山顶,总面宽约十三米,平面略近正方形。从建筑形制上看,它的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处理均与佛光寺文殊殿相似;通长两椽的大托脚木和饿下昂形状的耍头又与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手法相似。据此,专家们认为,如果断定它是金代建筑是不回相差过远的。金末到明初曾经有过力求在结构上精减的阶段,最常见的是用减柱、移柱的方法解省柱、梁。延庆寺大殿根本没有内柱,自然不能在减,但是, [[ 中国 ]] 古代的匠师仍会运用他们的智慧,巧妙地接生下一条四椽,创造了一种新的结构方法。大殿正面间和补间的铺作,并用四十五度斜拱,柱头用阑额及普拍枋。柱头铺作后尾三叠华拱,上承六椽。在六椽对着地二排椽和第三排椽的衔接处,置方木承托,这样,省下了四椽。从平梁下至六椽背外端,用了一根通长两椽的托脚木来固定。这种节省四椽的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结构形式。寺外有一石幢,高约七米,分为四层,造型别致,结构紧密,尊胜陀罗尼经,末行刊"景佑二年岁次乙亥拾月辛亥朔十五日时建字样,是为北宋所建。从南禅寺向着沟川西北前进,距南禅寺6公里处,就是坐落在阳白乡善文村的延庆寺。现存大殿宽三间,六架椽,歇山顶,平面接近正方形。已入选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
===寺内法师===
据历史记载,延庆寺昔日为天台宗中兴明尊者 [[ 法智大师 ]] 之道场,寺在 [[ 浙江 ]] 宁波。由於 [[ 妙智法师 ]] 为天台宗倓虚上人之法脉弟子,故妙智法师以祖庭延庆寺命名。寺内的庭园里,有妙智法师所撰的碑志,详述建寺缘起。延庆寺山门红墙绿瓦,大雄宝殿则红柱黄墙,两相辉映。山门的建筑,采中门高耸,两房倚峙的威严格局,原为洛阳白马寺的设计,门前地方开旷,故远处可见山门掩映於绿树丛中。山门后有一天台二老纪念堂,门联曰:"化南天皤然二老,继北齐至矣三观。"堂内供有倓虚、乐果二老大幅画像与莲位。二十九岁出家,苦行六年,至三十五岁成道。最初修学印度神教的法门,信仰梵天,修禅定,习苦行,由信起修,修禅定而达到最高禅境的非想非非想处定。继之,修苦行(持外道戒)六年,日食一麻,以维生命,形销骨立,而不退心,这确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样了。
===自然景观===
寺内庭园中,有 [[ 妙智法师 ]] 所撰的碑志,详述建寺缘起。延庆寺山门红墙绿瓦大雄宝殿则红柱黄墙,山门的建筑,采中门高耸,两房倚峙的威严格局,原为洛阳白马寺的设计。门前地方开旷,故远处可见山门掩映於绿树丛中。山门后有一天台二老纪念堂,门联曰:"花南天皤然二老,继北齐至矣三观。"堂内供有倓虚、乐果二老大幅画像与莲位。大型佛像,造像壮严,色彩金烂。原供奉於同属一董事局管理的九龙十方大佛寺,后因大佛寺为政府发展城市计划的需要而拆卸,故移奉於此。像前分立 [[ 阿难尊者 ]] [[ 迦页尊者 ]] ,像后在左边是骑绿狮的 [[ 文殊菩萨 ]] ,右边是骑白象的 [[ 普贤菩萨 ]] [[ 大雄宝殿 ]] 后的山腰建有 [[ 三宝殿 ]] 。殿发两层,地下是慈般普渡,奉有 [[ 观世音菩萨 ]] 和龙女善财二像;二楼是普光明殿,正中供奉西方三圣像,联曰: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天花饰月金龙,龙头与一抓珠金爪悬空垂出,龙口更吊着水晶灯,栩栩如生。两侧分奉两座不同徒刑的观世音菩萨像。
===寺内佛像===
大雄宝殿内供奉有四十尺高的 [[ 释迦牟尼佛像 ]] ,为 [[ 香港 ]] 罕有的室内大型佛像,造像庄严,原供奉於同属一董事局管理的九龙十方大佛寺,后因发展城市计划的需要而拆卸,故移奉於此。像前分立 [[ 阿难尊者 ]] [[ 迦叶尊者 ]] ,像后左边是骑绿狮的 [[ 文殊菩萨 ]] ,右边是骑白象的 [[ 普贤菩萨 ]] 。墙上还挂有十八幅罗汉拓画。大雄宝殿后的山腰建有三宝殿。殿分两层,地下是慈航普渡,奉 [[ 观音菩萨 ]] 和龙女善财二像;二楼是普光明殿,正中供奉西方三圣像,联曰: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天花饰金龙,龙头与一抓珠金爪悬空垂出,龙口更吊着水晶灯,栩栩如生。两侧分奉两座不同造型的观世音菩萨像。寺内李润田纪念堂,是其妻吴氏捐巨款助寺建成的。1971年,妙智法师因因缘成熟往美国弘法,将寺交付慧忍法师。慧忍法师为法忘身,经数年的苦心守护及积极扩建,终为寺务积劳成疾而往生。
其后多年,寺院房舍因年久失修,日渐破落,且后山山坡亦出现崩塌之危。至此,延庆善信会的董事呼吁募化,重修道场,此举得到十方善众的支持,工程於1998年起进行。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培训班,以对佛学研究作大力的推动。北朝(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的结跏跌坐,有的盘腿坐,掌心朝上。佛座或为点腰较矮的须弥座或为4足方座。有的头攮项光,有的身后的背光,皆尖,周围作作火焰纹。北魏造像还有一显著特点是主佛两旁常为1至2菩萨,多为立姿。隋唐时期铜铸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戴缨络,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出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狮背、狲背上。延庆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通高22米余,共有42臂,造型体型纤细颀长,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富于宋代艺术风格。
[[File:延庆寺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初建于 [[ 周广顺 ]] 二年(952),称保恩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延庆院,绍兴十四年(1142)改称延庆讲寺,为天台宗名刹。重兴教观之知礼大师曾住寺,师"教宗天台,行在净土",故此寺对净土宗的发展亦起重要作用。知礼大师不仅著《 [[ 观经疏妙宗钞 ]] 》及《 [[ 观经融心解 ]] 》弘扬净土,还撰《 [[ 法华忏 ]] 》、《 [[ 大悲忏 ]] 》等多种忏仪修习、弘扬。其更值得一提者,为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于寺建念佛施戒会,尔后每年恒例修之,此会名万人会,影响至巨。天禧元年(1017)大师又与异闻等10人,以3年为期修《法华忏》,期满焚身供养《法华经》,以此誓生净土,但后经秘书监杨亿及遵式大师等力谏,遂改焚身之意。寺宇构筑宏伟,近年已由市佛协收回,待修复。位于浙江临海市龙潭岙。旧名龙山,梁天监初建,唐会昌中废,梁开平中改龙潭院,钱忠懿王改戏龙,宋大中祥符中改今额。上世纪30年代,兴慈大师重建大殿、厢楼,近年又加修葺。今寺由智泉法师住持,月月打念佛七,为浙东有名的净土道场。佛教的圣典是经律论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谓之三藏,本书所集二三六篇经藏解释,不仅介绍其出处,且将经典、戒律典论内容逐条介绍其内容使学习佛教理论者能深入浅出的认知。本书所指经,就是梵语的义译记载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律亦是梵语译音,是将当年的教团生活规则作为学佛的戒律,论是将佛教教义加以诠译,因而本书可说是佛教圣典全集的浓缩。大藏经为汉译的佛教经典,与东土高僧著作入藏的总称,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一切经的名称起源於隋朝,它的内容包括佛所说的经典及西方释氏的著作。现今的大藏经,又加入中国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唐朝开元年间,沙门智升著开元释经目录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十八卷、福州东禅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东禅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开元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碛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百七十一卷。清朝有雍正刻龙藏,乾隆续藏。宋、元、明诸版本,多半亡佚,只有南宋碛砂版尚存孤本,大方等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称为大集经。大集经没有全本,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三十一卷至三十三卷之日密分三卷,北凉昙无谶译,为诸译中之大本,其他的藏本称为大方等大集经而别行之,第二十七卷至三十卷之无尽意菩萨品四卷,为智严宝云所译,别行本题为无尽意菩萨经。第三十四卷至四十五之日藏分十二卷,隋那连耶舍译,别行本十卷,称为大乘大方等日藏经。第四十六卷至五十六卷之月藏分十一卷,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别行本十卷,称为大方等大集月藏经。第五十七、五十八两卷之须弥分二卷,别行本题为大乘大集经,第五十九、六十两卷之十方菩萨品,后汉安世高译,别行本题为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游寺提示===
==宁波延庆寺==
位于 [[ 宁波 ]] 南门历史上的日湖之上,是著名的"四明古刹"之一。<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d52a4a8249e16aa?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延庆寺:长河的重要节点] , 快资讯 2021-01-13 </ref>
该寺始建于五代后 [[ 周太祖 ]][[ 广顺 ]] 三年(953年),当时称报恩院,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l0年)改今名,为天下讲宗五山之第二。以后历朝各代多有兴废,并增建了 [[ 大雄宝殿 ]] ,禅悦堂,塔院、 [[ 能仁堂 ]] 、罗云堂、大悲阁、 [[ 育往堂 ]] 、钟楼、山门等建筑,增设了诸多佛教造像。现存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结构同香港延庆寺,内部无斗拱等装饰构件,风格平实,后殿,重檐硬山顶,左右以厢房,呈三合院平面布局,五开间,其装饰较前二殿更精,所有外露构件加工精细,檐廊尤为突出。
延庆寺它不仅是 [[ 宁波 ]] 市区有影响的宗教建筑,还是名人流寓和学者讲学之所,元末书法家 [[ 吴志淳 ]] 曾在此以八分书法作千字文,由 [[ 杨理学 ]] 刻石以传,明末的"南湖诗社"曾在寺内集会,呤诗论文,清 [[ 康熙 ]] 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清代浙东学派的创始人 [[ 黄宗羲 ]] 应来甬讲学,曾在寺后殿设"证人讲会",一度成为甬上学才重地。
==山西五台山==
延庆寺坐落于 [[ 山西 ]] 省五台县西北部阳白乡善文村,距东冶镇30华里,占地1040 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延庆寺大佛殿面宽三间,长约13 米,平面略近正方形。木结构,六架椽,歇山顶,在建筑形制上,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手法同境内佛光寺 [[ 文殊殿 ]] 相似,通长两椽的大托脚木和象下昂形状的耍头,又和塑县崇福寺 [[ 弥陀殿 ]] [[ 观音殿 ]] 手法相似。据此推断可属金代所建。金末明初,曾经有过力求在结构上精简的阶段,最习见的是用减柱造的方法节省梁柱,大殿没有金柱,不能再减,但仍巧妙地节省下一条四椽,是一种新创的木构方式。寺前经幢,高7 米,分为四层,造型别致,结构紧密,上刻遵胜陀罗尼经,经末刊有"景二年岁次乙亥拾月辛亥朔拾五日□□□□(不详)时建"字样。<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11/21/13005549_527202223.shtml “寺庙的海洋”之山西五台延庆寺]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6-01-11 </ref>
[[File:延庆寺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浙江临海==
延庆寺,在临海古城街道龙潭岙村虎头山麓。寺创建于南朝梁 [[ 天监 ]] 元年(502年),原名龙山院。
唐会昌五年(845年),因武宗"毁佛运动"而废,大中年间(847-859年)复建。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都纲"道恭主丈席。
[[ 康熙 ]] 十二年(1673年)因寇而废,十五年(1767年)僧善友重建。后又废。
民国中(1911-1949年)天台宗高僧 [[ 兴慈 ]] 再建。
寺今存,由 [[ 天王殿 ]] [[ 大雄宝殿 ]] 及两厢组成,为临海市佛教活动场所。
== 相关视频 ==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