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镜堂

增加 3,25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何镜堂
| 图像 =
[[File:何镜 堂1.jpg| 有框缩略图|居中|何镜堂]]|缩略图|center|[httpshttp://timgsai2.baidusinaimg.comcn/dy/o/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3675718638&di=ec96ab5c3f9db87aa4c2cf77bd00e80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15.ph.126.net%2FtFXwS8p2010-12-SSbxOOAYyYdxYA%3D%3D%2F200663510897196445617/1292539166_GQt8Cy.jpg 原图链接] [ 权限错误http://peng-peng-hinews.blogsina.163com.comcn/blogo/static/9408336020101110525399162010-12-17/ 063821657554.shtml 来自 网易博客新浪新闻中心]]]
| 图像说明 = 何镜堂 |center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38|04|01}}
| 知名作品 =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br> 深圳市科学馆<br>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br>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big>'''== 人物介绍 ==''' </bigp style="text-indent:2em;"><big>'''何镜堂'''</big>,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曾主持设计[[深圳市科学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20多年来,何镜堂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200多项:世博会中国馆、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大都会广场及市长大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等。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但他为更多人所知是因为世博会,因为中国馆,他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馆之父"。多年来,何镜堂院士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100多项,2001年,获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作为唯一的建筑师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p>
==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br>
何镜堂
'''国 '''<br>
'''民 '''<br>
''' 出生地'''<br>
广东东莞
''' 出生日期'''<br>
1938年
''' '''<br>
建筑师
''' 毕业院校'''<br>
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 主要成就 ==
 <p style="text-indent:2em;">"文化人物"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馆之父"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 梁思成建筑奖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东十大创新人物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  <p style="text-indent:2em;">"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收起
== 代表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 世博会中国馆、华南师范大学的南海校区
== 人物履历 ==
1961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五年),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 至1965年在 本科毕业于 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 攻读研究生。(五年)
1965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 至1967 至1965 在华南工学院 任教,建筑学专业攻读研究生
1967 <p style="text-indent:2em;">1965 至1973 至1967 年,在 湖北省建筑设计 华南工学 工作,任教
1973 <p style="text-indent:2em;">1967 至1983 至1973 年,在 京轻工业部 省建筑 设计院工作
1983 <p style="text-indent:2em;">1973 调入华南 至1983年,在北京轻 业部设计 工作
1992 <p style="text-indent:2em;">1983 晋升为教授,调入华南工学院
1993年1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p style="text-indent:2em;">1992年晋升为教授
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p style="text-indent:2em;">1993年1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7 <p style="text-indent:2em;">1994 年被 博士生导 中国工程设计大
1999 <p style="text-indent:2em;">1997 当选 被聘 中国工程院院 生导师
<p style="text-indent:2em;">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style="text-indent:2em;">2002年-2004年任学部常委
== 社会兼职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
<p style="text-indent:2em;"> 高等 务院 校建筑专业教育评估 委员会 专家评议组成
广东省科 <p style="text-indent:2em;">全国高等 技术协 校建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 副主席会员
中国建筑 <p style="text-indent:2em;">广东省科 技术协 会副 理事长主席
<p style="text-indent:2em;"> 中国建筑学会 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副理事长
广东省注册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 建筑 师协 教育建筑学术委员 主任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东省 注册 筑师协会 副理事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东省 学会 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副理事长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 州市 东省建筑学会 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 主任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州市 建筑科技 环境艺术学术 委员会副主任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州市 文物管理 建筑科技 委员会 委员副主任
<p style="text-indent:2em;">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家大剧院专家组成员
== 建筑之路 ==
<p style="text-indent:2em;"> 何镜堂院士长期奋斗在建筑设计领域,是岭南建筑学派的旗帜性人物,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及其理论工作,对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三结合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设计出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引领当前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何镜堂院士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继承发展人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和发扬了岭南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创造性地提出"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把岭南建筑设计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此引领、振兴了"岭南建筑学派"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其在建筑学界的卓越地位。</p>
<p style="text-indent:2em;"> 改革开放30年来,何镜堂院士始终走中国特色的建筑创作道路,经历了一个研究创作的喷发期,在国内不同地区承担了一大批标志性建筑项目和创作了较高难度的设计作品。其建筑作品先后获得2项国家金奖、3项国家银奖、4项国家铜奖、省部级以上奖项超过30项,在文化博览建筑及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何镜堂院士也因此获得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创作大奖评选中,何镜堂院士主持的作品有13项获奖,成为建国以来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何镜堂院士中标并担纲总设计师主持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工作,该方案在全球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集中体现了全球华人的智慧,成功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展示了盛世中华的形象,成为凝炼中华文明的丰碑,引领了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方向,在全社会取得重大而广泛的影响。此外,何镜堂院士还主持设计了包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及羽毛球馆等在内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主持了澳门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近200个大学校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何镜堂院士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功实践"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团队合作推进创造力的落实,既创作出大量优秀设计成果,又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建筑英才。何镜堂院士及其工作团队成为国内最团结、最成熟、最活跃的设计集体之一,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创作平台和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设计品牌。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用实践作品打破国外大师的垄断,坚持走中华建筑科技繁荣之路。</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何镜堂院士长期致力于建筑科学发展工作,带动学科跨越式发展。何镜堂院士牵头筹建了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国建筑学科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何镜堂院士出版了《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等专著9部,在《建筑学报》、《建筑师》、《世界建筑》、《城市规划》、《新建筑》等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何镜堂院士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何院士领衔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获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建筑学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等。至今培养博士研究生50名,博士后5名,硕士44名,其中9名获得全国青年建筑师奖,有的已晋升教授、院长、总建筑师,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建筑设计和教育领域的主要骨干力量。</p>
<p style="text-indent:2em;"> 由于他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何镜堂院士获得2010年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广东十大创新人物(2010)、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2009)等一系列荣誉。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一些代表性设计建筑被列入《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当代中国著名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品选》和《中国百名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品选》。出版了《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专集。</p>
<p style="text-indent:2em;">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p>
<p style="text-indent:2em;">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p>
<p style="text-indent:2em;">2005年4月,南京市举办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国际设计招标,这是建筑界一次较为瞩目的国际竞赛,这不仅是一组建筑设计,而是要营造一个场所精神,让人在这个特定的场所中去感受心灵的震撼,也让人看到人类未来的希望,同时还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延伸原有纪念馆的脉络和风格,从整体上营造成一个从战争-屠杀-和平的空间序列和场所精神。在评审会上,何镜堂向以吴良镛、齐康院士为首的评委会作了方案汇报和答疑,何镜堂们的方案最终被评为一等奖并付诸实施,同时在《建筑学报》2005年第9期发表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思》的文章。</p>
<p style="text-indent:2em;">2007年4月,建设部和上海市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竞赛,这是中国建筑界一件大事,也是其建筑师生涯最为重要的一次创作实践,何镜堂组织了以博士生为主的十多人设计团队,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八个字作为创作的设计定位。围绕如何表达中国特色进行攻关。中国馆以何镜堂院"东方之冠"作为国家馆的主体与清华大学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合作组成联合团队深化设计。</p>
== 主要成就 ==
东莞西城文化中心
<p style="text-indent:2em;">东莞西城文化中心 <p style="text-indent:2em;"> 华南理工大学西湖苑宾馆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五邑大学教学主楼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西桂林博物馆
<p style="text-indent:2em;"> 东莞市民广场
<p style="text-indent:2em;"> 东莞莞城可园历史片区城市改造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规划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新校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南京审计学院
<p style="text-indent:2em;">"世纪之窗"--天津博物馆新馆
<p style="text-indent:2em;">"石破天惊"--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p style="text-indent:2em;"> 传统文脉现代品相--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
<p style="text-indent:2em;">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
<p style="text-indent:2em;"> 佛山国家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
<p style="text-indent:2em;"> 佛山电力大厦
<p style="text-indent:2em;"> 深圳科学馆
<p style="text-indent:2em;"> 中国市长大厦 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州大都会广场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州市长大厦
<p style="text-indent:2em;"> 重庆大学
<p style="text-indent:2em;"> 重庆理工大学
<p style="text-indent:2em;"> 郑州大学新校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烟台大学扩建工程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州大学城
<p style="text-indent:2em;">2008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
<p style="text-indent:2em;">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
<p style="text-indent:2em;">9.18纪念馆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馆
<p style="text-indent:2em;">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昆明学院洋浦校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p style="text-indent:2em;">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p style="text-indent:2em;"> 映秀震中纪念地
<p style="text-indent:2em;"> 长春烈士陵园
<p style="text-indent:2em;"> 洛阳博物馆
<p style="text-indent:2em;"> 江南大学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教学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
<p style="text-indent:2em;"> 珠江新城西塔
<p style="text-indent:2em;"> 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File:U=615593398,2120010563&fm=26&gp=0.jpg|有框|何镜堂]]
== 个人荣誉 ==
2000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p style="text-indent:2em;">2000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p style="text-indent:2em;">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p style="text-indent:2em;"> 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p style="text-indent:2em;">200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200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建筑特点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广东十大创新人物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广东十大新闻人物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p style="text-indent:2em;"> 智慧东方--2010中华文化人物
<p style="text-indent:2em;">2013年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p style="text-indent:2em;">2015年获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
== 设计理念 ==
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p style="text-indent:2em;">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p>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于建筑的文化性,何教授认为,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于建筑的时代性,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现代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何教授还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p>
<p style="text-indent:2em;">1:创造性地提出"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p>
<p style="text-indent:2em;"> 该理论成功指导了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团队在国内不同地区的建筑创作和规划设计实践,屡获佳绩,在建筑界得到广泛认可。以该理论为基础,何镜堂院士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专著5部。</p>
<p style="text-indent:2em;">2:何镜堂院士作为卓有影响的建筑大师在设计实践领域取得突出成果,主持设计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何镜堂教授20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或复杂的工程有200多项,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8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4项;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何镜堂教授因此获得了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p>
<p style="text-indent:2em;">3:何镜堂院士作为当代岭南建筑学界的旗帜性人物,为广东省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具有突出社会影响的重要公共建筑,其中包括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大都会广场及广州市长大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佛山电力大厦等,对广东省的建设和建筑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style="text-indent:2em;">4:何镜堂院士长期致力于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超过100所校园规划设计竞赛中中标,其中包括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著名院校。许多校园已建成并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p>
参考文献
[https://www.sohu.com/a/192944840_670475 建筑大师何镜堂巅峰作品集]
9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