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德拜

增加 3,28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德拜早期从事固体物理的研究工作。1912年他改进了爱因斯坦的固体比热容公式,得出在常温时服从杜隆-珀替定律,在温度□→0时和□□成正比的正确比热容公式。他在导出这个公式时,引进了德拜温度ΘD的概念。每种固体都有自己的ΘD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德拜
 
外文名称
Debye,Peter Joseph Wilhelm
 
国籍
荷兰
 
出生地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
 
出生日期
1884年3月24日
 
职业
物理化学家
 
毕业院校
亚琛大学
 
=主要成就=
对偶极矩的理论处理
 
性别
简历
德拜:荷兰-美国。
 
1966年11月2日卒于纽约州伊萨卡。德拜在亚琛大学求学时原来是学电机工程的。
=人物生平=
他兼学了电机工程和物理,而他的第一个重要研究是对偶极矩的理论处理,偶极矩是电场对结构上一部分带有正电荷而另一部分带有负电荷的分子在取向上的影响的量度。(为了纪念德拜,偶极矩的单位称为德拜。) 1916年德拜推进了布喇格父子的研究工作,并证明X射线分析不仅能适用于完整的晶体而且也适用于固体粉末,这种固体粉末是在所有可能的方面上取向的微小晶体的混合物。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德拜扩展了阿里纽斯溶液电离的研究工作。
 
按照阿里纽斯的说法,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无机盐)溶解时成为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但不一定完全离解。然而德拜却坚持认为大多数盐(例如氯化钠)必然是完全电离的,因为X射线分析证明它们在溶解之前就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晶体之中。
 
德拜提出,每一个正离子被负电荷占优势的离子云所围绕,同时每一个负离子又被正电荷占优越的离子云所围绕。每一种类型的离子受到带相反电荷离子的"拖引",这样看来溶液好像不完全离解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1923年他研究出表达这个现象的数学式,而所谓德拜-许克尔理论(以他和他的一位同事命名)是现代阐明溶液性质的关键。主要由于德拜在偶极矩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获得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1935年德拜成为柏林威兼皇家物理研究所(后来命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所长,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处境逐渐变得困难了。
 
1939年纳粹政府命令他加入德国籍。他拒绝了并回到荷兰。1940年他的祖国被希特勒军队入侵之前两个月,他来到美国在康奈尔大学讲课。后来他就留在那里担任了化学教授和康奈尔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的职务,一直到1952年退休。1946年他成为美国公民。
 
偶极矩单位1D=3.33564×10^-30 库仑*米=10^-18esu·cm
 
 
1905年在那个学科获得学位。可是他转学物理,在慕尼黑大学索末菲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于
 
1908年获得博士学位。
 
1911年他继爱因斯坦受聘为苏黎世大学任教
=德拜温度=
早期德拜从事固体物理的研究工作中总结出:当□□ΘD时, 固体的热学性质量子效应显著;□□ΘD时,量子效应可以忽略(见德拜模型)。1916年他和P.谢乐一起发展了M.von劳厄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的方法,采用粉末状的晶体代替较难制备的大块晶体。粉末状晶体样品经X 射线照射后在照相底片上可得到同心圆环的衍射图样(德拜-谢乐环),它可用来鉴定样品的成分,并可决定晶胞大小。1926年德拜提出用顺磁盐绝热去磁致冷的方法,用这一方法可获得1K以下的低温(见超低温技术)。
3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