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多寶塔碑

增加 79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多宝塔碑》'''是[[唐朝|唐代]]重要[[碑刻]],是[[书法]]中[[楷书]]代表作品。此碑是[[颜真卿]]书,是为颜真卿早期楷书代表作品,也是[[颜体]]书法的代表帖<ref>{{cite wikisource|title=佛學大辭典/多寶塔碑|date=|wslanguage=zh|wslink=佛學大辭典/多寶塔碑}}</ref> ,反映的是他早期的书法风貌,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苟,因而这方碑石也是后人初学[[楷书]]最通行的范本  《多寶塔碑》,又稱作《多寶塔感應碑》,全稱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多寶塔碑》立於[[唐玄宗]][[天宝 (唐朝)|天寶]]十一年(752年)四月二十日,該年顏真卿正值四十四歲,擔任朝議郎尚書,奉旨書寫此碑。此碑是顏真卿44歲時書,直接二王、歐、虞、褚餘風,而又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整篇結構嚴密,點畫圓整,秀麗剛勁,雖尚未形成剛勁雄強、沉雄渾厚、大氣磅礴的顏楷風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顏真卿書風的基本格調,它是留傳下來的顏書中最早的[[楷書]]作品,結構平穩端正,嚴謹莊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ref>[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jiyuzhai.duobaota 顏真卿-多寶塔碑], Apps on Google Play</ref>  《多寶塔碑》的碑文共有三十四行,滿行有六十六個字,全文兩千多字,由相門後裔[[南陽郡|南陽]]岑勳撰文,[[越州]][[徐浩 (唐朝)|徐浩]]以[[隸書]]提額<ref>碑額又叫碑頭、碑首,是指碑石頂端的碑名題字,古代的碑額大多是以篆文書寫,所以又稱篆額,此碑是以隸書來提額。</ref>,[[河南郡|河南]]史華刻字。碑體總高285公分,寬度102公分,[[唐朝]]時立碑於[[唐长安城|長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時移到[[西安碑林]],[[清朝]][[康熙]]年間碑體折斷,現收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馆]],屬於國寶級文物。 
《多寶塔碑》,又稱作《多寶塔感應碑》,全稱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多寶塔碑》立於[[唐玄宗]][[天宝 (唐朝)|天寶]]十一年(752年)四月二十日,該年顏真卿正值四十四歲,擔任朝議郎尚書,奉旨書寫此碑。《多寶塔碑》的碑文共有三十四行,滿行有六十六個字,全文兩千多字,由相門後裔[[南陽郡|南陽]]岑勳撰文,[[越州]][[徐浩 (唐朝)|徐浩]]以[[隸書]]提額<ref>碑額又叫碑頭、碑首,是指碑石頂端的碑名題字,古代的碑額大多是以篆文書寫,所以又稱篆額,此碑是以隸書來提額。</ref>,[[河南郡|河南]]史華刻字。碑體總高285公分,寬度102公分,[[唐朝]]時立碑於[[唐长安城|長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時移到[[西安碑林]],[[清朝]][[康熙]]年間碑體折斷,現收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馆]],屬於國寶級文物。
== 碑文 ==
3,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