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内耳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内耳</big> ''' |- | File:1f178a82b9014a90f7788582a4773912b31bee…”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内耳</big> '''
|-
|
[[File:1f178a82b9014a90f7788582a4773912b31bee4f.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1f178a82b9014a90f7788582a4773912b31bee4f?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xMTY=,g_7,xp_5,yp_5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86%85%E8%80%B3/4278318/0/1f178a82b9014a90f7788582a4773912b31bee4f?fr=lemma&ct=single#aid=0&pic=1f178a82b9014a90f7788582a4773912b31bee4f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包藏在颞骨岩部的骨质内,位于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
==基本信息==
*中文名;内耳
*外文名;internal ear
*别名;迷路
*属性;听力系统组成部分
*位置;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
*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
==内耳解剖==
1.[[骨迷]]路是致密骨质围成的一系列[[弯曲小管]]和腔隙,长约1.7~2cm,其长轴大致与颞骨岩部长轴一致。膜迷路则是套在骨迷路内,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小管和囊,[[形状]]与骨迷路基本相似。
2.膜迷路内具有位、听[[感受器]]。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壁之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没有直接的交通。
骨迷路分为[[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此外,内耳道有前庭蜗神经通过,故也附入骨迷路描述。
前庭:前庭是骨迷路中部的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腔隙]]。它向前下连通耳蜗;向后方连通三个骨半规管。外侧壁是鼓室内侧壁的一部分,在前庭窗处与镫骨底相接;内侧壁对应内耳道底。前庭内侧壁有斜行的前庭嵴。嵴的后上方为椭圆囊隐窝,前下方为球囊隐窝,分别容纳膜迷路的同名囊。嵴的下方分开,围成较小的蜗管隐窝,容纳蜗管的[[前庭盲端]]。内侧壁上有数群小孔,名筛斑,为[[前庭神经]]的通道。椭圆囊隐窝的下分还有前庭水管内口,为内[[淋巴管]]通入前庭水管处。
骨半规管:骨半规管包括前、外和后三个骨半规管,都呈“C”字形,约为圆周的2/3。各骨半规管都以两骨脚与前庭相连。一脚叫[[壶腹骨脚]],三管的此脚各具一个膨大的[[骨壶腹]],前、后两骨半规管的另一骨脚合并称为[[总骨脚]],外骨半规管的另一骨脚则称为单骨脚,故三个半规管共有五个口开于[[前庭]]。三个骨半规管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垂直。前骨半规管弓向上,与锥体长轴相垂直,埋在弓形状隆起深面;外骨半规管水平弓向后外,形成乳突窦入口处的外半规管凸;后骨半规管弓向后外,约与[[锥体]]长轴平行。骨半规管的管径约为0.8~1.0mm,骨壶腹处加倍。
耳蜗:[[耳蜗]]形似蜗壳,蜗底对应内耳道底,尖向外,叫做蜗顶。贯穿底和顶的是骨松质构成的圆锥形的蜗轴,有蜗[[神经]]和血管穿行其间。耳蜗由环绕蜗轴蟠曲21/2~23/4圈的[[螺旋]]状的[[骨管]],称为[[蜗螺旋管]]。管的底圈紧贴中耳内侧壁参与构成岬;顶圈终于盲端。自蜗轴伸出骨螺旋板突入蜗螺旋管,将管不完全地分隔为前外侧的[[前庭]]阶和后内侧的鼓阶。
内耳道:是颞骨岩部后分内的短管,一端开口于岩部后面,另一端终于内耳道底。此底被一横嵴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前分是面神经区,有一面神经管入口;后分有一群小孔,称为前庭上区,椭圆囊壶腹神经通过;下部前分相当于蜗轴底,有许多小孔排列成[[螺旋状]],即螺旋孔列,蜗神经通过;下部后分有一群小孔称为前庭下区,[[球囊神经]]通过;再向后还有一个较大的单孔,后壶腹神经通过。
膜半规管:膜半规管[[管腔]]约为骨管的1/4,与骨半规管相对应地分为前、外和后膜半规管,具有三个壶腹膜脚、一个总膜脚和一个单膜脚。各壶腹膜脚分别具有前、外和后膜壶腹,几乎充满骨腔,内有横位的小峰样隆起,名壶腹嵴,嵴由两种上皮细胞构成,即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毛细胞的毛插入称为壶腹顶的胶质层内。壶腹嵴是接受旋转变速运动刺激的位觉感受器。<ref>[https://www.sohu.com/a/242480459_100106152 内耳结构和作用 ”],搜狐, 2018-07-21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内耳</big> '''
|-
|
[[File:1f178a82b9014a90f7788582a4773912b31bee4f.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1f178a82b9014a90f7788582a4773912b31bee4f?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xMTY=,g_7,xp_5,yp_5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86%85%E8%80%B3/4278318/0/1f178a82b9014a90f7788582a4773912b31bee4f?fr=lemma&ct=single#aid=0&pic=1f178a82b9014a90f7788582a4773912b31bee4f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包藏在颞骨岩部的骨质内,位于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
==基本信息==
*中文名;内耳
*外文名;internal ear
*别名;迷路
*属性;听力系统组成部分
*位置;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
*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
==内耳解剖==
1.[[骨迷]]路是致密骨质围成的一系列[[弯曲小管]]和腔隙,长约1.7~2cm,其长轴大致与颞骨岩部长轴一致。膜迷路则是套在骨迷路内,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小管和囊,[[形状]]与骨迷路基本相似。
2.膜迷路内具有位、听[[感受器]]。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壁之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没有直接的交通。
骨迷路分为[[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此外,内耳道有前庭蜗神经通过,故也附入骨迷路描述。
前庭:前庭是骨迷路中部的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腔隙]]。它向前下连通耳蜗;向后方连通三个骨半规管。外侧壁是鼓室内侧壁的一部分,在前庭窗处与镫骨底相接;内侧壁对应内耳道底。前庭内侧壁有斜行的前庭嵴。嵴的后上方为椭圆囊隐窝,前下方为球囊隐窝,分别容纳膜迷路的同名囊。嵴的下方分开,围成较小的蜗管隐窝,容纳蜗管的[[前庭盲端]]。内侧壁上有数群小孔,名筛斑,为[[前庭神经]]的通道。椭圆囊隐窝的下分还有前庭水管内口,为内[[淋巴管]]通入前庭水管处。
骨半规管:骨半规管包括前、外和后三个骨半规管,都呈“C”字形,约为圆周的2/3。各骨半规管都以两骨脚与前庭相连。一脚叫[[壶腹骨脚]],三管的此脚各具一个膨大的[[骨壶腹]],前、后两骨半规管的另一骨脚合并称为[[总骨脚]],外骨半规管的另一骨脚则称为单骨脚,故三个半规管共有五个口开于[[前庭]]。三个骨半规管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垂直。前骨半规管弓向上,与锥体长轴相垂直,埋在弓形状隆起深面;外骨半规管水平弓向后外,形成乳突窦入口处的外半规管凸;后骨半规管弓向后外,约与[[锥体]]长轴平行。骨半规管的管径约为0.8~1.0mm,骨壶腹处加倍。
耳蜗:[[耳蜗]]形似蜗壳,蜗底对应内耳道底,尖向外,叫做蜗顶。贯穿底和顶的是骨松质构成的圆锥形的蜗轴,有蜗[[神经]]和血管穿行其间。耳蜗由环绕蜗轴蟠曲21/2~23/4圈的[[螺旋]]状的[[骨管]],称为[[蜗螺旋管]]。管的底圈紧贴中耳内侧壁参与构成岬;顶圈终于盲端。自蜗轴伸出骨螺旋板突入蜗螺旋管,将管不完全地分隔为前外侧的[[前庭]]阶和后内侧的鼓阶。
内耳道:是颞骨岩部后分内的短管,一端开口于岩部后面,另一端终于内耳道底。此底被一横嵴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前分是面神经区,有一面神经管入口;后分有一群小孔,称为前庭上区,椭圆囊壶腹神经通过;下部前分相当于蜗轴底,有许多小孔排列成[[螺旋状]],即螺旋孔列,蜗神经通过;下部后分有一群小孔称为前庭下区,[[球囊神经]]通过;再向后还有一个较大的单孔,后壶腹神经通过。
膜半规管:膜半规管[[管腔]]约为骨管的1/4,与骨半规管相对应地分为前、外和后膜半规管,具有三个壶腹膜脚、一个总膜脚和一个单膜脚。各壶腹膜脚分别具有前、外和后膜壶腹,几乎充满骨腔,内有横位的小峰样隆起,名壶腹嵴,嵴由两种上皮细胞构成,即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毛细胞的毛插入称为壶腹顶的胶质层内。壶腹嵴是接受旋转变速运动刺激的位觉感受器。<ref>[https://www.sohu.com/a/242480459_100106152 内耳结构和作用 ”],搜狐, 2018-07-21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