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成公亮

移除 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small>代表作品 《凤翔千仞》、《遁世操》、《孤竹君》、《忘忧》、《文王操》等
===广陵琴派===
成公亮先后师承梅庵派大师刘景韶和广陵派大师张子谦,在演奏技法上更多地继承了广陵琴派的风格,这个琴派具有三百年的历史,善于变换指法。运用这些指法,成公亮把声音处理得细腻丰富,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
“秋籁”是一张音色柔和的琴,你在听秋籁时,琴弦发出的声音,手指在琴弦上滑动的声音,甚至成公亮随着旋律起伏呼吸声,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音乐,这时你会很真切地感觉到他弹的琴是活生生的。日本当代哲人加滕周一的评价指出了这一特色:他认为成公亮的琴表现了“内心情感的极致”。
===打谱工作===
古代的琴谱是用汉字偏旁和笔画组成的“减字谱”,不直接指示声音,而是一种手法谱。《红楼梦》八十六回中,贾宝玉看见琴谱中“‘大’字旁边‘九’字加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林黛玉解释说:“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字,乃是一声。
成公亮将这种工作视为音乐考古。他认为古琴的记谱方法尽管神秘而疏简,但却更能令琴人对原谱加以适度灵活的处理,展现出自己的理解和个性,并重新赋予古谱新的生命。历经数年,他己打出了《凤翔千仞》、《遁世操》、《孤竹君》、《忘忧》、《文王操》等古谱,令美妙音乐,穿越千年时空又回荡在新现代的时空之中。
长期的打谱工作,不仅加深了成公亮对古琴的理解,也令他摸到了古琴最深厚而沉默的脉搏。一九八九年,他费时半年打出的古曲《文王操》成为电视剧《孔子》的主题曲。一九九七年,同中国交响乐团合作,成公亮演奏的《文王操》再次获得了古代和现代音乐交融后的新生命和新魅力。
===忘忧===
“忘忧”是成公亮的一张明代制造的琴,琴如其名。成公亮常常用她弹奏《潇湘水云》、《龙朔操》(《昭君怨》)等充满忧患、怨恨、凄迷和伤感的曲子。前者表现了一位古代君子伫足烟波云水之间,凝望残破的河山。后者表现了一位具有深沉远智的美人,无奈而忍恨地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历史去安排,汉家女儿的红颜,消褪于朔北大漠的风沙之中。展示出古时的君子一样,在艰辛的生活磨难中,失去了很多个人的自由和家庭的快乐:一个慈父,独自抚养并教育出了可爱的女儿;他是一个孝子,细心照顾并送走了白发苍苍的老母。
他仿佛命里注定要如此地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活使他体验和把握了那些曲子的内在品质,锻炼出爱的精神。他拨动起一根根琴弦,时而深沉,时而凄厉,他把他的生活细细地说给你听,同时,他的心灵却在琴弦上得到了升华。那些苦难的事情用琴来诉说,竟充满了诗意。
===秋籁===
成公亮最心爱的宝物,一张叫做“秋籁”的古琴,她出生于一千二百八十二年前,唐玄宗开元三年。
“秋籁”意为“秋天的声音”。这个名字体现了中国一切传统艺术的哲理:与自然相融合。
之中,而应当根据自然和人性的原则流露出一种超越而广博的情感。故《琴操》认为,当初伏羲造琴,是为了“反其天真”。
这些哲人用琴声将人们被囚禁心灵呼唤到大自然中去,让人们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就象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雨和冬天的雪。很多经典的琴曲,如《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酒狂》、《醉渔唱晚》等等,都体现了道家的精神。
===人物评价===
德国媒体《法兰克福评论》(1986年5月10日)评价成公亮弹奏的琴,好像是“从大自然中窃听来的音响和动静。”不过,中国人不会把西方人那样把大自然分析得十分复杂,他们只是简单地分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甚至只归结为阴阳两种性质,因为他们更多地把自然看成是有生命的。于是他们的“窃听器”--琴,也只有宫、商、角、征、羽五个音,弹出的声音有高有低,归结为清、浊两个对比,这便是《礼记》中记载的舜作“五行之琴”的原理。宇宙的规律告诉人们,最简单的法则才能带来最丰富的变化。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