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红光

增加 2,679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金红光
| 图像 = [[File:金红光.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jskxb/201312/W020131220398286879312.jpg 原图链接]]]
| 图像说明 = '''<big>金红光</big>'''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57|05|09}}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
| 籍贯 = 吉林省长春市
| 职业 = 工程热物理学家
| 母校 = 东北电力学院动力系
| 研究领域 = <br>能源环境系统集成技术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研究
}}
 
<big>'''金红光'''</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1/jskxb-201312-t20131219_4002044.html 金红光] 中国科学院</ref><br>
工程热物理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5月9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籍贯黑龙江延寿。1982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获硕士学位,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 教育背景 ==#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东北电力大学 学士# 1986年08月~1990年01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硕士# 1991年04月~1994年05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博士== 工作经历 ==* 1991年04月~1992年01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联合国UNDP项目访问学者* 1992年02月~1999年01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助研、副教授* 1999年02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室主任* 其他兼职** 2009年04年~至今,中国能源研究会, 常务理事** 2006年05年~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八届全委会, 委员** 2005年01年~至今,Applied Energy、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多个期刊, Subject editor、Associatte editor、编委等** 2004年01年~至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副理事长、理事 == 研究方向 ==# <big>'''主要 从事 能源环境系统集成技术研究'''</big>,如燃煤联合循环、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动力系统,多功能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等;能源转换利用新技术,包括吸收式制冷/除湿技术、不同化石能源互补能量转换技术、中低温太阳能 新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等。# <big>''' 能源动力系统 和CO2控制领域'''</big>,围绕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主线,开展了原 论与 方法 与系统集成、应用三个层面的系统性、创新性 研究。 建立 阐明 了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和 低能耗捕集CO2原理,创建了太阳 品位 互补 的能质理论 与方法 原创性 提出了 捕集CO2的化学链燃烧动力系统。成果应用于 分布式冷热电联 产系统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 太阳能热发电 新兴能源领域 # <big>'''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big>,首次 温室气体控制方面, 国际上研究 发现了 燃烧中CO2定向迁移 化学环境 现象,提出了 捕集CO2 根除NOX和回收CO2新途径 化学链燃烧 第三代能源环境 动力系统 ,该研究处于国际前沿领先地位,并获美国和日本专利 。在 燃料 吴仲华、蔡睿贤院士指导下,参与建立了总能系统理论体系以及能的梯级利用原理。原创性提出了 化学能 有序释放、聚光太阳 与物理 综合梯级利用原理和系统集成的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气 学发电 联合循环 双燃料重整的多联产系统以及 火焰燃烧 调整适度循环的多联产系统等,申请并获得了若干国家发明专利。# <big>'''应用技术研发 方面 '''</big> 为燃料源头节能 率先在中国发起 控制温室气体做出 推动冷热电联供系统技术研究,承担 重要创新性贡献。曾获 国家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 层面的首台冷热电联供示范项目== 专 科学 技术进步 等。励 == == 参考资料 =={{Reflist}}
8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