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16
次編輯
變更
《江城子·秋堂风露月初弦》属于词牌《[[江城子]]》的其中一首。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ref>[https://www.sohu.com/a/259796430_454721 江城子写法讲义] ,搜狐,2018-10-16</ref>。
《江城子·秋堂风露月初弦》
秋堂风露月初弦。望灵源。隐珠躔。曾许东皇,游戏了尘缘。四海声名收不得,麾玉节,下清关。相逢只说好江山。紫宸班。待公还。压帽黄花,喜映两眉间。袖里春风医国手,应不惜,紫金丹。
莫蒙
==词牌沿革==
崔令钦《[[教坊记]]》、[[敦煌]]曲子词和现存晚唐以前文人词中均无关于“江城子”的记载,此调应是晚唐时兴起的词调。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ref>[https://www.sohu.com/a/416858375_120747949 唐代“酒令”,进一步推进了酒令艺术的丰富和完善] ,搜狐,2020-09-07</ref>提到《江神子》这个词调名,源自于唐著词曲调。
全唐五代以《江城子》为词牌的词大约16首,由7位词人创作,其中以[[韦庄]]年最长,应是现在知道的最早以《江城子》填词的文人。五代时,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牛峤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开宋词添字之法。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北宋初,用《江城子》这个词调填词的人仍然很少,起初的晏殊、柳永、欧阳修等词坛大家都无《江城子》传世,唯有张先有两首《江城子》。至苏轼始变为双调,由此发展成熟、格式定型并得到推广。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中考证[[苏轼]]第一首用《江城子》这个词牌创作的词,大约是[[熙宁]](1068—1077)年间,《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是苏轼在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而作,在此间还有一首“翠蛾羞黛怯人看”,这一时间是苏轼词的初创作期,词依然是唐五代的柔婉细腻。
元丰(1078—1085)年间,苏轼创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ref>[https://www.sohu.com/a/259796430_454721 江城子写法讲义] ,搜狐,2018-10-16</ref>。
《江城子·秋堂风露月初弦》
秋堂风露月初弦。望灵源。隐珠躔。曾许东皇,游戏了尘缘。四海声名收不得,麾玉节,下清关。相逢只说好江山。紫宸班。待公还。压帽黄花,喜映两眉间。袖里春风医国手,应不惜,紫金丹。
莫蒙
==词牌沿革==
崔令钦《[[教坊记]]》、[[敦煌]]曲子词和现存晚唐以前文人词中均无关于“江城子”的记载,此调应是晚唐时兴起的词调。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ref>[https://www.sohu.com/a/416858375_120747949 唐代“酒令”,进一步推进了酒令艺术的丰富和完善] ,搜狐,2020-09-07</ref>提到《江神子》这个词调名,源自于唐著词曲调。
全唐五代以《江城子》为词牌的词大约16首,由7位词人创作,其中以[[韦庄]]年最长,应是现在知道的最早以《江城子》填词的文人。五代时,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牛峤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开宋词添字之法。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北宋初,用《江城子》这个词调填词的人仍然很少,起初的晏殊、柳永、欧阳修等词坛大家都无《江城子》传世,唯有张先有两首《江城子》。至苏轼始变为双调,由此发展成熟、格式定型并得到推广。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中考证[[苏轼]]第一首用《江城子》这个词牌创作的词,大约是[[熙宁]](1068—1077)年间,《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是苏轼在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而作,在此间还有一首“翠蛾羞黛怯人看”,这一时间是苏轼词的初创作期,词依然是唐五代的柔婉细腻。
元丰(1078—1085)年间,苏轼创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