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春秋左传》

增加 1,34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p style="text-indent:2em;">《春秋左氏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另有说法为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 [1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010.12:53-2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8:82] )<p style="text-indent:2em;">《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ref>[3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605005/294dJZAbRvf4VP0o_D3hWvMLsD2ue-xLatd4ey_2pMYWAondXFcVmZIqAvsU7s9rfgUI6roLLD338i-0lSCYB2qjuaU 春秋左氏传参考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2016-11-28] </ref>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品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春秋左氏传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品别名'''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左氏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 者'''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相传为左丘明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创作年代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于公元前453~前386年 成书时 当在战国中期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品出处'''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春秋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文学体裁'''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编年体
<p style="text-indent:2em;">2012年4月24日,该书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举行首发布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批战国楚简是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首发式现场,2300多年前的战国楚简正式与世人见面。大部分完简(含缀合后)都在23厘米左右,相当于战国尺约一尺,简头、端修治平齐。3枚较长的简上端平齐,下端成尖弧状,尤为特殊,尚属首见。据介绍,这批楚简初置于一个木胎漆盒内,经清理,共编号为324号,缀合复原后完整简约160枚;字迹清晰,墨色厚重,文字抄写洒脱,颇有行草意趣。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批印迹斑斑、长短不一的楚简与流传的《左传》内容基本一致,首次证实《左传》的成书时间至少在战国时期,从而破解了千百年来关于《左传》的真伪之争,明确了其作为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的历史地位。(浙大藏简 <ref>[4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605005/2a6buWvYvwt8Cb5EZqQHCZ3Qkm9FFTvl_F1bJrhE-xxTEM2e7ZbnEZvwSIYfGKWi2BTRyJ5viw7r9cDC3FQxHMRc0nb2NafFMx8wzrLJ26ljcfnT0B-fN0vCV-dsmAv7ZfTUrM5gUQ 春秋左氏传参考资料 .光明网.2012-05-28 .2019-04-28 ]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锦炎介绍,竹简从海外回归后,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层层科学和考古鉴定,最终确定,是在公元前340年,由战国时期的楚国出产的。“除了个别字外,这批楚简的内容和当今流行的《左传》本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曹锦炎说,“楚简《左传》的面世,是继汉代孔壁古文《左传》出土近2000年后的再一次重大发现。”
== 作者之争 ==
<p style="text-indent:2em;">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p style="text-indent:2em;">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他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历代帝王对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左丘明的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山东泰安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ref> [5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605005/871fJHwbD6unWL-t9Bb2k7Bgq5YxjsE-HOWsnGcZjYVVyCV1pNGGgyjEaoOb_jQWhsAEpGy9eM_mWB7pbNvROWa1rBvS2WnrrK30fQ_0sKt3UPa4mKMAYtAZiHI-X_Zh4W29JQ 春秋左氏传参考资料 .克拉玛依日报 .2013-04-20] </ref>
=== 真正作者 ===
<p style="text-indent:2em;">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但并无任何依据。此后,有些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
<p style="text-indent:2em;">首先,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p style="text-indent:2em;">其次,强调人的意义,重视民的作用。春秋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广泛兴起,神的地位逐渐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进步的政治家已经理性地认识到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昭公十八年记载,夏五月气候干燥,因而宋、卫、陈、郑等不少国家都发生了火灾。郑大夫裨灶主张用宝物祭祀神灵以祈求福佑,子大叔也认为宝物具有“保民”、“救亡”的作用,而郑相子产则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观点,认为靠“天道”无法解决人事的问题。结果是郑国没有进行祭祀,由于加强了人的管理,也没有再发生火灾。桓公六年记载随国大夫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周大夫史嚚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都鲜明地表现出,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左传》更强调人的意义。
<p style="text-indent:2em;">《左传》还注意暴露丑恶,褒扬美善。作者本着“不隐恶”的态度,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诸如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僭越篡逆、互相残杀和贵族们的荒淫无耻、奢侈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虚伪奸诈、贪婪残暴的性格,进行了如实的记录和描写。宣公二年记载的“晋灵公不君”,写晋灵公不行君道,暴虐成性,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取乐,只因煮熊掌不熟便杀了厨师,最终酿成了晋国的政治灾难。《左传》更注重褒奖美善,记述了许多人物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困难的感人事迹,歌颂了这些人物的爱国情怀。如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的“弦高犒师”,为郑国争取了主动,使来犯者不敢轻举妄动;定公四年,吴军入郢,楚臣申包胥哭秦庭感动了秦哀公,出师击退了吴军,挽救了楚国;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中,孔子以智慧、以勇武、以礼仪保护了鲁定公,收回了被[[晋国]]占领的的鲁国边邑,打击了晋定公的嚣张气焰。 <ref>[6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605005/5d59v2272eYcxcI9TatkGvEwPTZTyfEJ2OElZ3-jqh5iFLXTpeiriyI39-67IcEHvIcMEh2W3m0oiDtxtWJeliK7ZjcE-2eGtw 春秋左氏传参考资料 .搜狐博客 .2016-11-28] </ref>
== 历代评价 ==
* 东汉《公羊》学者李育以为《左氏》“虽有文采而不得圣人深意攻之,以为前世陈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谶,不据理体,于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 梁启超:“《左传》文章优美,其记事文对于极复杂之事项──如五大战役等,纲领提挈得极严谨而分明,情节叙述得极委曲而简洁,可谓极技术之能事。其记言文渊懿美茂,而生气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又其文虽时代甚古,然无佶屈聱牙之病,颇易诵习。故专以学文为目的,《左传》亦应在精读之列也。”
== 参考书目 ==
* ●晋朝[[杜预]][[《春秋左传集解》]],现存最早的《左传》注解。* ●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最通行的注疏本。* ●清朝[[洪亮吉]][[《春秋左传诂》]]* ●清朝[[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清朝[[刘文淇]]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清朝刘文淇[[《左传旧疏考证》]]* ●清朝[[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清朝[[马骕]][[《左传事纬》]]* ●[[韩席筹]][[《左传分国集注》]]*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最高大上的注本。* ●[[赵生群]][[《左传疑义新证》]]* ●[[王守谦]][[《左传全译》]]* ●[[吴静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续》]]* ●[[刘勋]][[《春秋左传精读》]]* ●[[王叔珉]][[《左传考校》]]* ●瑞典高本汉[[《左传真伪考》]]《左传注释》* ●日本[[安井衡]][[《左传辑释》]]* ●日本[[竹田光鸿]][[《左传会笺》]] <ref>[7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605005/33c7ILuO-nMZ3CBzLSXTUKudIVXhkngPrmZDxqPZ9iCCL2mr5Ni32foaz86jYkaYygLVzoJY3tBaLGLsNuCX6ji8FbVT 春秋左氏传参考资料 .豆瓣 .2017-06-02]</ref>==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8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