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小明

增加 3,01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小明》是《诗经》的其中一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小明》是《诗经》的其中一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
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曷云其还,岁聿云莫。
念我独兮,我事恐庶。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
念彼共人,睠睠怀顾。
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曷云其还,政事愈蹙。
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念彼共人,兴言出宿。
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
靖共尔位,正直是与。
神之听之,式榖以女。

嗟二君子,无恒安处。
靖共尔位,正直是与。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小明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ref>[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5/106885.html 诗经简介:古代中国的诗歌历史的发展源头],搜狐,2016-05-25</ref>。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ref>[https://new.qq.com/omn/20191201/20191201A03O3S00.html 惊艳了3000年时光的《诗经》,到底美在哪里?],腾讯</ref>。
249,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