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逨盘

增加 16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逨盘 ''' (Plate of Lai),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 西周 ]][[ 青铜器 ]] ,中国第一盘。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收藏于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逨盘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 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盘为盛 [[ 水器 ]] ,一般与匜配套使用。为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腹及圈足 [[ 装饰 ]] 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
盘内底铸 [[ 文21 文]]21 行,约360字,记载了单氏 [[ 族8 族]]8 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
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第一次印证了《 [[ 史记 ]] ·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名号,对夏、西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
==发现历史==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 [[ 宝鸡市 ]][[ 眉县 ]] 常兴镇杨家村的5位村民正在该村北砖厂的北崖,据地面十多米的半坡上取土。下午4点左右,其中一位村民王拉乾正在抡镐挖土,挖着挖着,一镐下去,突然出现一个拳头大的洞,他以为是个墓葬,往里一望,一片青光,觉得好像是个棺材 这时,另一位村民王明贤上前趴在洞口往里看,仔细端详着泛青光的“东西”,看到了4个大铜鼎,他说:“这东西和电视上宣传《文物法》时的青铜器一样,都是文物。”五位农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发现了文物,紧张的是怕这事被其他人知道,传出去发生哄抢。因为1985年这里出土编钟的时候,就有村民哄抢、藏匿。五人商议:这事要保密,并且派了其中之一的王宁贤马上回家打电话通知相关部门
这时,另一位村民王明贤上前趴 各部门的配合下,27件 洞口往里看,仔细端详着泛 铜器被考古研究人员完好 发掘出来。考古工作者们在这 “东西”,看到了4 过程发现 [[铜 ]],他说:“这东西和[[电视]] 宣传《[[文物法]]》时 锈蚀不严重 青铜器一样 轻轻擦拭即显字迹 都是[[文物]]。”五位农民既兴奋 “唯四十 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康穆官王……”就在工作人员大致释读并录写完长达300多字 紧张,兴奋 铜鼎铭 是发现了 旁边 紧张 是怕这事被其他人知道,传出去 现让大家更加兴奋 生哄抢 “三足附耳铜盘上有字!”粗粗一数,竟有370多字, 因为1985年 比1976年 出土 编钟 国宝级文物“史墙盘”还 时候,就有村民哄抢、藏匿。五人商议:这事 多70多个字 保密 它比史墙盘大,形制更美观 派了其中之一的王宁贤马上回家打电话通知相关部门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27件青铜器被考古研究人员完好的发掘出来。考古工作者们在这个过程发现大鼎上的锈蚀不严重,轻轻擦拭即显字迹,“唯四十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康穆官王……”就在工作人员大致释读并录写完长达300多字的铜鼎铭文时,旁边的发现让大家更加兴奋。“三足附耳铜盘上有字!”粗粗一数,竟有370多字,这比1976年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史墙盘”还要多70多个字,而且它比史墙盘大,形制更美观。 当时的 [[ 考古 ]] 工作者们经过处理后,发现字迹更加清晰,铭文已能释读出大半了,“逨朕皇高祖单公不显文王、武王…甫有四方…成王…康王…昭王…穆王…龚王…懿王…孝王。”已经有9代周天子年号了,比“史墙盘”就多3代了。
==文物造型==
盘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 [[ 径41 径]]41 厘米 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
==文物价值==
逨盘的价值在于盘底的铭文,该铭文基本历数了西周诸王,并道出了西周史的大致轮廓。册命逨的周王既称“则旧隹乃先圣祖考夹召先王”,可知他必是厉王之子宣王。那么,逨盘上实际共提到十二位周王: [[周文王| 文王 ]] [[周武王| 武王 ]]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 [[周厉王| 厉王 ]] 、宣王,仅未及西周的末代周王幽王。李学勤先生已指出,逨盘铭文上的西周王世印证了《史记·周本纪》的记载,与殷墟卜辞印证《 [[ 殷本纪 ]] 》的商王世系有着同样重大的学术意义。逨盘铭文所载的西周各王世的重要史事,与文献、从前发现的 [[ 金文 ]] 的记述基本吻合,如文王、武王的克殷,成王、康王巩固开拓疆土,昭王征楚,穆王四面征战等等  逨盘铭与史墙盘铭中都未提到周公,可见文献中所谓武王死后,[[周公摄政]]称王,七年致政成王之说并不可信。此外,从高祖零伯开始,逨的祖考便没有了实在的功绩可陈,这似乎暗示着共王、懿王之后,西周王朝的国势开始收敛、衰弱。对西周史的研究都将产生较深远的促进作用
[[Category:790 逨盘铭与史墙盘铭中都未提到周公,可见 献中所谓武王死后,周公摄政称王,七年致政成王之说并不可信。此外,从高祖零伯开始,逨的祖 便没有了实在的功绩可陈,这似乎暗示着共王、懿王之后,西周王朝的国势开始收敛、衰弱。对西周史的研究都将产生较深远的促进作用。古總論]]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