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宋清如

增加 1 位元組, 5 年前
家庭生活
<p style="text-indent:2em;">宋清如是极有个性与主见的女孩,相对富裕的家庭为其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幼年时接受私塾启蒙,接着到常熟女子高小读书,之后经过自己的抗争与努力,得以在苏州的慧灵女中、女子中学(1932年又改名苏州女子师范)完成初中、高中学业。在苏州档案馆里还珍藏了她在慧灵女中读书时所写的《前校长蓝纱斐女士五十大庆序》,语言活泼,对校长充满崇敬。家人本来希望她初中毕业后回家结婚,但她表示"不要嫁妆要读书",母亲疼爱这个掌上明珠,还给她一个自由的天空。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是个为读书为写诗而生的女孩,对新诗着迷,《现代》《之江年刊》 上经常发表她的新诗,其中《有忆》、《夜半歌声》可以说是上世纪30年代新诗中的精品,表现了新女性外出求学、争取独立自主的心路历程
<p style="text-indent:2em;">'''<big> 之江生情诗为媒</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932年,已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宋清如,按当年教育部规定师范生已享受过公费待遇,就不能报考国立大学,遂考入美国教会大学-杭州之江大学,成为中文系的一名学生。人生往往因为某个偶然的决定而改变航向,之江大学对宋清如也是如此,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宋清如、朱生豪这对才子才女就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
<p style="text-indent:2em;">嘉兴小伙子朱生豪(1912-1944),出身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兄弟三人,他行一,祖上留下一座大宅子,"房屋和庭园各占一半,因此空气真是非常好,有一个爽朗的庭心,两个较大的园子,几个小天井,前后门都有小河通着南湖"。貌似家境不错,其实并不如此,这所房子除留一部分自住外,出租给三家人家和一家油行,每年有三百块租金贴补生活。本来一家五口的日子也就这样过着,谁料1922年12月母亲撒手人寰,接着父亲也离世,慈母遗留下的积蓄维持了朱生豪从高小到大学的学业,而家庭的变故致使他的性格格外沉静、敏感、孤僻,沉默寡言,他的心思全部放在学业上,小学毕业直升初二,1929年被嘉兴秀州中学推荐到之江大学。
1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