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滇缅公路

增加 11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滇缅公路 ''' ,前称昆畹公路,起点在中国 [[ 云南省 ]][[ 昆明市 ]] ,终点是缅甸腊戍,全长1,453公里,公路始建于1938年春,于1938年12月初步建成通车,以后陆续加以修改,是中国 [[ 抗日战争 ]] 时期,中国西南后方的一条历时最久,运量最大的国际通道,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
 此图从抗战后期就被全世界当作滇缅公路、 [[ 中印公路 ]] 的代表照。实际上该处公路被叫做“二十四拐”,位于 [[ 贵州省 ]] 晴隆县县城南郊1公里,属于 [[ 贵昆公路 ]] 。而滇缅公路终点是昆明。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到达昆明后,还需进入贵州省经由“二十四拐”,才能最终运往贵阳市,再经 [[ 川黔公路 ]] 运往陪都 [[ 重庆 ]] 和抗日前线。
==简介==
滇缅公路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属于320国道,从昆明起点至 [[ 瑞丽 市|瑞丽]] 畹町口岸出境,中国境内全长959公里(现长度为850公里)。
出口岸至终点 [[ 缅甸 ]][[ 腊戍 ]] 为603公里。然后通过北禅邦铁路由腊戍至 [[ 曼德勒 ]] ;再经缅甸中央铁路由曼德勒至 [[ 仰光 ]] 海港。
==修筑背景==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就占领了中国 [[ 华北 ]] [[ 华东 ]] [[ 华南 ]] 地区,仅剩以 [[ 香港 ]] [[ 越南 ]] 海防等第三国港口转运之通路,其余直属国民政府的港口大都落入了日军的手中。为了避免剩余的两条转口线被封闭,因此中国应该要有一条后方的国际通道。居于此考虑,1937年8月,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中正提出“修改滇缅公路的计划”,建议各修一条通往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 [[ 蒋介石 ]] 非常赞同。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官员与云南省政府协商,确定滇缅公路由昆明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境,在缅甸的腊戍与该国铁路网接通。11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下达命令立即修筑滇缅公路:16。
==工程开工==
1937年末,中国向国际招标工程,约有数家国际性大型公司对此有兴趣,表示若中国能提供先进设备,于六、七年内便可开通,但当时中国缺乏先进 [[ 机械 ]] ,更无六、七年时间等待,遂决定自行修建。同时开工的还有缅甸境内从仰光至腊戍之腊仰铁路,按计划,物资由仰光 [[ 港口 ]] 卸下后由铁路运抵腊戍,再由滇缅公路内运。
1938年1月,滇缅公路总工程处成立。公路的测量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由于当时缺乏受过训练的 [[ 专业 ]] 技术人员,在滇缅公路总工程处中对因战祸迁往昆明的一些无业 [[ 知识 ]] 青年进行速成培训。这批青年后来成了滇缅公路的技术骨干。
临近1938年 [[ 春节 ]] ,公路沿线的20万各族劳工被征集到工地。这些劳工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和妇女。由于当时机械缺乏,他们只能依靠手工作业。很多艰苦、危险的工作几乎都是由妇女、 [[ 儿童 ]] 来完成。8月,滇缅公路全线通车:25。原定三个月初步通车的工程几经推迟,终于在1938年11月实现初步通车,1938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直属交通部之滇缅公路管理局负责公路营运, [[ 运输 ]] 业务则是由“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西南运输处)承揽,该机构在1941年改组为中缅运输总局。
111,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