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都督府

增加 2,248 位元組, 5 年前
唐朝
==唐朝==
唐朝沿襲了[[漢]]末[[魏晉南北朝]]的都督制,在[[都督]]的駐地設立都督府。[[北周]]、隋朝把都督改為[[總管]],[[唐朝]]恢復都督的名稱。都督府一般節制數[[州]]的軍政,但是唐朝實行[[府兵制]],軍權集中在朝廷,地方都督幾無實權。後來府兵敗壞之後,軍權多為持節的[[節度使]]或[[觀察使]]所有。[[安史之亂]]後都督府撤銷,都督成為榮譽官銜,宰相出征的加銜。唐朝在[[羈縻]]地區也設立都督府,一般以一個國家政權或者民族部落為一個都督府,以[[國王]]或者[[酋長]]擔任都督。
 
==机构==
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都督源于东汉光武初年临时设置的督军御史。曹魏文帝初年都督设置制度化,晋代以后始兼任刺史,后周改都督为总管,隋代军区亦称总管。唐初承隋制﹐其领军出征者为行军总管或大总管。至武德七年(624)﹐复以总管府为都督府﹐大总管府为都督府﹐而行军总管及大总管不变。大都督常以宗王遥领而以长史代理其职。其余都督则分为上﹑中﹑下三等。贞观元年(627)﹐内地都督府多被裁撤。
 
==行政机构==
景云二年(711)﹐睿宗曾拟分全国(除京畿﹑都畿外)为二十四都督府﹐令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善恶﹐但并未实行。唐代都督权轻﹐虽加使持节之号﹐并不真正赐节。景云二年以贺廷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实授旌节。从此节度使代替都督﹐成为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其中负责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者二十二,在都督府内“别置经略使”,以处理该府所辖羁縻府州的民族事务。
 
 
==書籍==
旧唐书职官志三: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年,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
  新唐书百官四下:都督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禀,总判府事。
  新唐书地理一: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
  新唐书百官四下:西都、东都、北都牧各一人,从二品;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府尹各一人,从三品: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亲王典州,则岁以上佐巡县。
  大唐六典卷30三府、都、护、州、县官吏:京兆,河南,太原及都督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教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
 
==元明==
[[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始立欽察親軍都督府,後改'''大都督府'''。[[韓宋]][[龍鳳]]七年(1361年),吳國公[[朱元璋]]改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