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宝

增加 6,5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刘宝''' (?~301年) 西晋军事将领,文学家。字道真。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人。 中文名 刘宝民族 汉族国籍 中国出生地 中国1人物生平2墓地1 人物生平 编辑 自幼聪颖,能歌善箫,并善于以优美的乐歌表达自己的感情,闻者无不留连。曾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任从事中郎,后任吏部郎。他善于骑射,精于武功,作战英勇,又先后任侍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领护乌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诸军事等职,后因戍卫北境有功,赐爵关内侯。刘宝不但能武,而且善文,尤通经史。著有《刘宝文集》3卷及《历代史书考异》,流传于世。 志文记刘宝,字道真,生年不详,卒于西晋永康二年(301年),西晋山阳郡高平人(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一带)。其祖先刘奥,曾任太祝令。出身贫寒,自幼聪颖好学。曾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任从事中郎,后任吏部郎。善于骑射,精于武功,作战英勇,又先后任侍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领护乌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诸军事等职,后因戍守边境有功,赐爵关内侯。他不但能武,而且善文,尤通经史。著有《刘宝文集》三卷及《历代史书考异》两书流传于世。《世说新语》、《汉书叙例》中有其生平事迹。今人谭正璧著《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将刘宝列入文学家之列,是邹城市籍文武兼备的历史名人之一。 2墓地编辑西晋刘宝墓位于邹城市西南,距城区30公里的郭里镇独山村西北1.53公里处。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邹县志》记载“双王墓,在城西南五十里,在黄山以北。有古墓二冢,周围大二亩,高二丈。世称为双王孤堆,或曰伏羲帝后之墓。”2墓呈西北、东南斜向分列。东南方墓冢稍大(列为1号墓),高12米,南北经35米,东西径40米,有夯层,较松软,每隔1米有平铺石板1层;西北方墓冢稍小一些(列为2号墓)。 1974年2月至6月,邹城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对1号墓进行发掘清理,确认为一座西晋大型砖室墓。墓室坐北向南,前有狭长斜坡状墓道,墓门为青石双扉枢轴式,墓室由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组成,南北长8.75米,东西宽2.75米,高2.70米。 为弧券砖顶,方砖铺地,四周皆用青砖砌垒。墓室曾遭盗掘。出土文物达60个品种、170余件。有青瓷器、釉陶器、铜博山炉、铜奁;陶皿器有镇墓兽、轺车、牛车武士俑、内侍俑和灶、井、臼、厕所模型等。尤其珍贵的是一根刻度精确的西晋骨尺、一盘围棋子、一件青瓷辟邪水注和一件青瓷虎子。 西晋骨尺:骨尺长18.2厘米,宽1.7厘米,厚0.1厘米,重4.0克。出土时已断为两段,前段长8.4米,后段长9.8厘米,中部稍残缺,略显弯曲,因久埋地下之故,骨尺呈青灰色。尺面等分为10寸度,每寸度长2.40厘米,寸度间有界格,每寸处刻两个圆圈,半寸处刻一个圆圈,5寸处由7个圆圈组成,背面有明显磨刻痕迹。据有关专家考证,晋尺约合今尺0.245米,该骨尺实际长度为0.240米(10.24厘米),与此极为相近,当是西晋时期颁行的营造实用尺子。虽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各种各样的骨雕艺术品,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骨质东西不易保存,因而在考古发掘中骨雕艺术品很少发现,而作为实用的骨尺更是凤毛麟角,这件骨尺的出土,填补了我国西晋考古史上骨尺的空白,为研究西晋时期的度量衡制度和古代骨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西晋围棋子:出土的这副围棋盛放在一圆形泥质陶盒内,棋子用黑白两种天然海卵石子磨制而成,造型古朴自然、形式不拘一格。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现存232枚,黑子103枚,白子129枚,比一副围棋实际少68枚,应是墓主生前实用物。我国古代围棋的起源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而这副围棋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围棋子实物,为研究山东境内围棋概况和我国围棋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晋青瓷辟邪水注:辟邪是中国古代一种动物造像,似狮而带翼,古人认为此兽能祈福消灾,保佑平安。该墓内出土的青瓷辟邪水注全长13.5厘米,高9.8厘米,青瓷质,青绿色釉,状似一昂首蹲伏的狮子,在造型术艺术、制作技术、烧造工艺上均有独到之处,是不可多得的西晋青瓷艺术珍品,对于研究北方瓷器制造史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西晋青瓷虎子:该墓出土的青瓷虎子全长24厘米,高18.5厘米。青瓷质,青黄色釉,器体呈蚕茧形,头上作虎头状,耳、鼻、目惟妙惟肖。造型富硕优美,胎壁厚薄均匀,胎体敦厚坚硬,釉层光亮凝厚。西晋青瓷在山东境内发现极为罕见,而青瓷虎子的出土在山东尚属首次,为西晋青瓷的代表作,因此极为珍贵。 在该墓前室右侧,有一墓碑,又叫墓志,圆首碑形,长方体座,通高56.5厘米。碑高41厘米,宽21.5厘米,厚5厘米;座长39.5厘米,宽20.5厘米,高16.5厘米。上篆书“晋故”2字,志文从右至左竖行排列,共7行,满行9字,共55字:“侍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邻护乌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诸军事、关内侯高平刘公之铭表,公讳宝,字道真,永康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口口口口口”。由此墓志得知,该墓并非伏羲帝后之墓,而是西晋刘宝之墓。 刘宝墓志的出土,为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山东境内的两晋考古提供了十分可靠的断代依据。它的出土同时也证明了山阳郡高平即在此附近。关于山阳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分梁国置山阳县,汉武帝建元年间改为郡,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山阳郡为高平郡,治所在昌邑。《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汉置槖县,后汉更置高平侯国。南朝宋时移高平郡来治。北齐郡县俱废。故城在今山东邹城西南。”关于高平县,《水经注》载:“泗水南经高平县故城西是也”。按顾颉刚《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部分载,古高平的地理位置,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刘宝墓志的发现,以确凿的实物资料证明了山阳郡高平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一带,从而为寻找古高平和确立古高平的地望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1]
3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