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增加 11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 ,位于 [[ 南京市 ]] 鼓楼区中山北路、云南北路和湖北路交汇处,是原 [[ 中华民国 ]] 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旧址,目前旧址使用者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外交部旧址始建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由赵深、童寯、陈植三人 [[ 设计 ]] ,采用现代派 [[ 经济 ]] 实用的形式,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是中国新民族建筑的典范。
国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于1927年5月。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外交部隶属于行政院。其主要 [[ 职能 ]] 是办理国际交涉,管理国外华侨及居留在中国外侨的一切事务,同时还管理驻外使领馆。民国时,除沦陷期间被冈村宁次霸占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外,其余都是 [[ 国民政府 ]] 外交部在此办公。
1991年,国家建设部、 [[ 国家文物局 ]] 将其评为近代优秀 [[ 建筑 ]] ,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被国务院列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8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入选“第三批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项目”。
==历史背景==
国民政府外交部建筑筹建于1931年3月。最初由天津基泰工程司建筑师杨廷宝设计, [[ 建筑物 ]] 平面呈"工"字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物的前后两部分以大楼梯相连接,空间富于变化。建筑物采用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地上二层,半地下室一层。前有月台踏步,墙身柱间辟有大 [[ 玻璃窗 ]] 。细部采用清式 [[ 斗拱 ]][[ 彩画 ]] ,天花藻井。后因国民政府紧缩经费,这一方案未能实行。1932-1933年,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赵深、童寯、陈植对外交部建筑也进行了设计,他们考虑到宫殿式建筑造价过高,于是既不抄袭西方建筑样式,也不照搬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做法,而是根据现代 [[ 技术 ]] 和功能的需要安扫(平面布局与造型,采用了" [[ 经济 ]] 、实用又具有中国固有形式"的特点,设计出了新民族形式的建筑,结果这一方案得到采用。
外交部大院占地面积45.6679亩,建筑 [[ 积8500 积]]8500 平方米,由姚新记营造厂承建。1934年3月开工,次年6月竣工。建筑费用三十余万元。
抗战期间,这里成了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侵华日军总司令 [[ 冈村宁次 ]] 就在这里办公。抗战胜利后,仍作为国民政府外交部。1949年5月1日,南京市军管会接管外交部。
==机构设置==
外交部设有部长一人,政务和常务次长各一人。内设机构有亚东司、亚西司、欧洲司、美洲司、条约司、礼宾司、情报司、总务司,以及秘书处、参事厅、机要室、 [[ 人事处 ]] 、会计室等机构,并辖有专员公署、驻各地 [[ 特派员 ]] 办事处等。历任外交部长有伍朝枢、黄郛、王正廷、施肇基、 [[ 顾维钧 ]] [[ 陈友仁 ]] 、罗文干、 [[ 汪精卫 ]] [[ 陈群 ]] 、王宠惠、 [[ 郭泰祺 ]] [[ 宋子文 ]] 、王世杰、 [[ 吴铁城 ]] 和傅秉常等。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