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图尔·叔本华

增加 19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阿图尔·叔本华(德语: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文化界影响极为深远。不同于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并无取消物自体,他继承了康德对物自体和表象之间的区分,认为它是可以透过直观而被认识的,并且将其确定为意志。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它同时亦包括所有的理性与知识,我们只能透过沉思来摆脱它。叔本华把他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与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被意志所支配最终只会带来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启发了日后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975980 如何评价阿图尔·叔本华?],知乎</ref>
==生平==
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最初攻读医学,但后来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1811年时,他在柏林学习了一段时间,并在那时起对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叔本华将柏拉图奉若神明,视康德为一个奇迹,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但厌恶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1814年至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04699/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豆瓣读书 </ref> ,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首部将东西方思想融合的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
1831年8月25日,柏林爆发大型霍乱,叔本华本来打算与当时的爱人一同离开柏林,后来对方以照顾家人为由拒绝了他,二人最终分道扬镳,叔本华独自逃离柏林。同年11月14日黑格尔因霍乱死于柏林。
251,3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