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山島

移除 15,04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梅山島 以島建鄉,2015年前稱梅山鄉,2015年1月4日區劃調整改為梅山街道,位於東經121|-|<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1/0a5/nBnauM3X1MDM4ITO2IDOxM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yg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s://www.8°,北緯29easyatm.6°,東臨峙頭洋,南瀕汀嘴港,與舟山市佛渡島、六橫島隔海相望。全島面積為38com.3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13個(股份)經濟合作社,46個 tw/wiki/%E6%A2%85%E5%B1%B1%E5%B3%B6 圖片來 然莊,戶籍人口1.8萬餘人。百科知識]
'''隸屬'''    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br>
概況梅山島分本島以及東北側扑蛇、青龍二島,其中本島面積38平方公里,撲蛇島和青龍島面積分別為0.11和0.21平方公里,總 ''' 面積 達27'''    38.22 32 平方公里 。另外,街道下轄對岸上方門片,約有耕地240畝,山地1700畝,海岸線 1000米。全島地勢呈西南—東北走向,長9.37公里,寬4.31公里,散佈著15個大小高低不等的山丘,其中主要山體與島的形狀走向一致,南北約1.5公里,東西約2公里,最高峰煙墩崗,海拔148.8米。其餘都在海拔50—90米不等,均屬括蒼山系,天台山脈和太白山麓。受地勢影響,梅山島主要居民點大多呈現依傍山體南面,處於地勢較高之處的特點。<br>
'''人口'''    1.8萬人<br>
地理位置寧波梅山島位於寧波東部,與大陸僅距500米左右,處於長三角的核心區,是寧波-舟山港的樞紐區塊。梅山島東臨國際航道和錨地,西接象山港,北連北崙主港區,南靠舟山六橫、佛渡等島。梅山島 ''' 海岸線 總長27'''   27.35公里 ,其中深水岸線達9.3公里,平均水深22米以上,能夠停泊第五代、第六代集裝箱輪。梅山島本島面積26.9平方公里,加上9平方公里的圍塗工程2011年完工後,全島面積可達38.3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可達18-20平方公里。<br>
'''最高點'''   煙墩崗(海拔148.8公尺)<br>
位置與地形|}以島建鄉,位於區境東南部,穿山半島東南側淺海中。東臨峙頭洋,南瀕佛渡水道,與舟山市陀區的佛渡、六橫、桃花諸島隔海相望,西貫象山港,北依梅山港,與白峰鎮的下陽、平陽村毗鄰,經上梅渡口和梅東渡口的車客輪渡相通,與大陸“上白公路”和“沿海中線”連接。主島陸域面積26.9平方公里,另有東部沿海的青龍、撲蛇兩小島和北部大陸方門山地以及沿海塗,鄉域總面積34.2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梅中村,距寧波市中心54公里,距新矸街道28公里。梅山本島是我國海島中腹地開闊的海積平原島,海岸線周長25公里,東西長7.6公里,南北平均寬3.5公里,地開呈足跡形,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積平原佔本島面積80%,沿海海塗佔8%,低丘佔12%。有耕地1140.7公頃,鹽地831.5公頃,河流水庫93.6公頃,山地272公頃,海塗666公頃。島內丘陵最高煙墩崗,海拔148.8米。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現在是寧波市唯一保留的海洋濕地島嶼。</div>
'''梅山島'''西元2015年前稱為[[梅山鄉]],2015年1月4日區劃為[[梅山街道]],東臨[[峙頭洋]],南近[[汀嘴港]],與舟山市[[佛渡島]]、[[六橫島]]隔海相望。全島面積為38.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8萬餘人。
歷史沿革==概況== 清康熙26年(1687年)前,鄉東部有 島由本島及東北側[[撲蛇島]] 盤臼山等小 [[青龍 ]]組成 俗稱梅山;鄉西部有煙墩山、南匯山等 其中本 面積38平方公里 俗稱下岸 撲蛇島和青龍島面積分別為0.11和0.21平方公里 時隸屬定海縣。1688年始 總面積達38.32平方公里。全島地勢呈西南—東北走向 隸屬鎮海縣海晏鄉 長9.37公里 行政稱謂:“三都一圖”。至1914年建鄉時 寬4.31公里 以村名鄉,故名梅 [[散佈]]著15個大小高低不等的[[ 鄉。1953年至1958年間 丘]] 稱鎮海縣梅 主要 鄉、梅西鄉;1959年至1961年間 體與島的[[形狀]]走向一致 稱鎮海縣郭巨人民 南北約1.5 社(梅 里, 管理區、梅 西 管理區);1962年至1984年間 約2公里 稱梅 最高峰煙墩崗,海拔148.8米。均屬[[括蒼 人民公社;1985年10月後稱濱海區梅 系]]、[[天台 鄉;1987年7月至今改稱北崙區梅 脈]]和[[太白 麓]] 鄉人民政府駐裡嶴村 受地勢影響 原轄裡嶴、 梅山 、砲台、盤峙、碑塔、 島住民依傍山體 深、外嶴、苔嶴、擔峙、霞岸、南匯、茶廠、外墩13個行政村。2004年12月起實行行政村規模調整,將原裡嶴、外嶴、擔峙3個行政村調整為 面而居。 山本島是 村;梅山 國海島中腹地開闊的海積平原島,土壤肥沃 盤峙、砲台3個行政村為梅東村;苔嶴、南深、霞岸3個行政村為梅西村;茶廠、南匯、外墩3個行政村為梅港村; 物產豐富,是寧波市唯一 保留 碑塔村。鄉人民政府駐梅中村,下轄5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 的海洋濕地島嶼
==地理位置==
梅山島位在[[寧波]]東部,距大陸僅500米左右,處於長三角的核心區,是寧波與[[舟山港]]的樞紐區塊。梅山島東臨國際航道和錨地,西接[[象山港]],北連[[北崙主港區]],南靠舟山[[六橫]]、[[佛渡]]等島。梅山島海岸線總長27.35公里,深水岸線達9.3公里,平均水深22米以上。
陸域形成
本島陸域的形成,是居民400多年來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不斷築塘圍墾灘塗而成的。展示了“滄海桑田”的地域特色。按照築塘塘墾田的年代先後,可分為四個階段:一、居民初期(約1600—1661年):時居煙墩山下的沈氏、張氏築砂塘、裡石橋塘和里百畝塘;時居洪家山的洪氏、紀氏築門口塘,合計圍灘墾田約500畝。清順治18年(1661年),清廷頒布“ 海禁 ”,居民遷居大陸。二、兩島時期(1685年—1829年):清康熙23年(1684年),清廷詔令“弛海禁”,居民返回故里。時居梅子山、盤峙里塘、徐姓塘、河塘、太各塘、廠跟塘、大興塘等塘;時居煙墩山和南匯山周邊民眾陸續建築苔嶴塘、裡嶴里塘、外塘、嶺後畈塘、石橋塘、外嶴塘、葉家塘、擔峙廠跟塘、王家塘、深水塘、龍底塘等塘,合計圍塗墾田6000餘畝。此時已形成東部以梅山為中心的梅山和西部以煙墩山為中心的下岸兩個小島,中間隔三江浦。三、兩島合一時期(1830年—1910年):清道光壬辰年(1830年),東、西兩島居民於三江浦南、北兩端築八百畝塘,從此兩島合一。爾後又續建鍾家塘、永興塘、復成塘、沙裡塘、茶廠王家塘等塘,合計圍塗墾田9800餘畝。民國時期災害與戰禍連綿,尚無築塘圍墾事蹟。至1956年8月“抗台救災”時,經寧波市人民政府派遣飛機測量與實地數據核實:梅山島陸域面積18.2平方公里。四、人民公社時期(1958—1980年):1958年3月,寧波市工商局於島南部永興塘外築圍塗4950畝,建立寧波市國營梅山鹽場;1968年至1970年,梅山公社會同白峰公社於七姓塗南部築塘圍塗1695畝,建立梅西聯辦鹽場;碑塔生產大隊於大興塘外築大興塘,圍塗430畝,建立碑塔鹽場;梅山、砲台、盤峙三個生產大隊於攙里塘外築塘圍塗950畝,建立梅東鹽場;盤峙、裡嶴兩生產大隊分別在道頭咀與下道頭築塘圍塗各50畝,建成淡水蓄水塘。1977年至1980年,梅山公社又在梅西聯辦鹽場西北部築塘圍塗4050畝,建立七姓塗鹽場。此時22年間共圍塗造田12175畝。如此一線海塘逐漸外移,陸域不斷擴大,形成今之島域。至2006年,本島陸域面積26.9平方公里。島內自然環境恬靜優美,夏秋時節季風勁吹,風向以ESE為主,冬春時節季風風向以NM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無霜期長,冰雪罕見,常年無高溫、低溫等災害性天氣。獨具冬暖夏涼、空氣清新、四季蔥綠、宜人適物的小氣候特點,素有“綠島”之稱,2004年被寧波市人民政府被寧波市人民政府譽為“生態鄉”稱號。
==歷史沿革==
*清康熙26年(西元1687年)前隸屬定海縣。
*清康熙27年(西元1688年),隸屬鎮海縣[[海晏鄉]]。
*民國4年(西元1914年)隸屬梅山鄉。
==經濟==
建區前以盛產[[棉]]、[[魚]]、[[鹽]]三大產業為主,建區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生態興島,綠色富民”的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步伐。二分之一農村勞動力已轉向第二第三產業。
梅山鄉自清代初期至今,既種植糧油蔬菜和多種經濟作物,又有捕撈、養殖多種海生魚類、貝類、甲殼類、藻類等水產品,海水曬鹽的傳統產業。早在西元1836年,島內已種植棉花,是原鎮海縣最早植棉區之一。
海水曬鹽是梅山鄉的傳統產業,梅山鄉是漁業強鄉,至2006年,有海洋捕撈的中型機動漁船118艘。主要作業有:張網、串網、倭網、油絲網、旋網、揖網、海釣、撩海蜇、鰻苗網、蟹籠網和罾等傳統作業
經濟發展
建區前,以盛產棉、魚、鹽三大產業為主,集體經濟和農民人均年收入列原鎮海縣21個鄉鎮前8位。建區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生態興島,綠色富民”的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步伐。2006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 33827萬元,為1984年3850萬元的8.7倍;農民人均年收入6951元,為1984年17平方米的2.6倍;人均存款4848元。2006年農業總產值11710萬元,二分之一農村勞動力已轉向第二第三產業。
==交通==梅山 鄉自清代初期至今,既有種植糧油蔬菜和多種經濟作物,又有捕撈、養殖多種海生魚類、貝類、甲殼類、藻類等水產品,還有海水曬鹽的傳統產業。早在1836年, 內已始種棉花,是原鎮海縣最早植棉區之一。 1994年前棉花種植面積728.8公頃,年產值皮棉500噸以上;水稻種植面積260公頃,年產量2700多噸;西紅柿種植面積160多公頃,年產量13000多噸,當時為寧波、奉化、舟山等食品罐 東臨峙 廠的主要原料基地。 1982年從美國引進蘆筍,至1989年種植面積56公頃,總產量450多噸,佔當時寧波市蘆筍外貿量70%。 1995年成立“綠島農業開發公司”,從日本引進西蘭花(綠花菜)種子,種植面積發展到420公頃,年產量5860多噸,成為浙江省綠色蔬菜出口創匯基地。 2004年10月,“綠島”牌西蘭花產品經浙江省農業廳審定為“浙江省無公害綠色蔬菜”,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 2006年,綠島農業開發公司與綠洲蔬菜營銷公司先後投資300萬元,擴建塑料大棚蔬菜基地會計28公頃,年產超季節、無公害優質瓜果蔬菜950多噸,產值660多萬元,“一優兩高”農業示範基地已初具規模。此外還種植優質西瓜490多公頃,年產量7200多噸;無核蜜桔120公頃,年產量1600多噸;套種、間種日本蠶豆、法國梅豆、大豆等145公頃,年產量700多噸;哺雞竹、雷竹和毛竹 65公頃,年產優質竹筍60多噸;龍井茶18公頃,年產鮮茶220多噸;花卉38公頃,價格250萬元以上。全鄉有畜禽養殖48戶,其中養豬戶12戶,年飼養豬1680多頭;養兔4戶,年飼養兔6200多只;飼養雞、鵝、鴨共32戶,共飼養家禽4500多羽。  民國時期,鄉民已有海塗養殖蟶、蚶、蛤等貝殼的養殖戶100多戶。 1982年以後,海、淡水養殖業蓬勃發展,至2006年,全鄉有水產養殖戶638戶,養殖總面積750公頃,其中陸上養殖378公頃,海塗養殖320公頃 淺海網箱養殖 52公頃。主要品種有甲殼類:東海梭子蟹、青蟹、亞洲對蝦、 美對蝦、竹節蝦、基尾蝦、白蝦;有貝類:銀蚶、毛蚶、蟶、蛤、蛤蜊、紋蛤、香螺、泥螺等;魚類有:鱸魚、大黃魚、米魚、美洲紅魚、石板魚、黑鯛、歐鰻以及淡 瀕佛渡 魚等;海藻類有:海帶、紫菜等。年總產量3200噸以上 年總產值3937萬元,已成為寧波市著名的水產養殖基地。梅 與舟 又是寧波 旅遊“十一五”規劃中的“國際休閒度假 ”,隨著梅山發展目標的定位,集體和個體投資經營 集旅遊 佛渡 度假 六橫 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農家樂、漁家樂等項目正在不斷推出。至2006年底,主要企業有:綠 桃花諸 農業開發公司的以大棚蔬菜瓜果為特色的“休閒觀光農業基地”、“梅東 釣中心”、“梅港漁村垂釣基地”、“盤峙垂釣中心”、“梅 相望, 西 海釣塘”、“七姓塗飯店”、“碑塔釣魚塘”和“環島遊艇”等。  海水曬鹽是梅山鄉的傳統產業,現有鹽田781.5公頃,其中國營梅山鹽場330公頃,鄉村聯辦鹽場451公頃,從業人員共計700多人,年產優質食鹽8萬噸以上,年產值4000多萬元。梅山鄉是漁業強鄉,至2006年,有海洋捕撈的中型機動漁船118艘。主要作業有:張網、串網、倭網、油絲網、旋網、揖網、海釣、撩海蜇、鰻苗網、蟹籠網和罾等傳統作業,年捕撈各種水產品3000噸以上,年產值3850多萬元。  (專注:2006年12月,寧波市海洋漁業局為保護 象山港 海域水產資源 會同 崙區農林漁業局發布《禁漁公告》,已處銷鄉內從事淺漁捕撈作業的小型漁船合計103艘,同時發放補償金合計650多萬元。) 梅山 鄉的工業發展於建區前 穩定於建區後,因受地理位置和交通 與白峰鎮 製約,故發展較慢 下陽 企業規模較小。至2006年底,全鄉有民營個體企業 78家,工業總產值22118萬元 平陽村毗鄰 從業人員共2200餘人。初步形成了船舶修造、食品加工、製冰冷藏、旅遊帳篷、塑膠皮件、家用電器、注塑電鍍、汽車配件、五金壓制、模具電機、樹脂化工、針織製衣、水泥預製、磨料磨俱、包箱文具、客貨運輸等門類眾多的工業格局。其中年產值超200萬元的33家,年產值超2000萬元的4家。其中4家企業的優質產品已有外貿出口實跡,如磨料磨俱廠的“金岡砂”產品系列、通洲公司的水產食品、“安吉爾”家電產品、旅遊帳篷廠的4大產品系列均暢銷國內、國際市場。1988年至今,全鄉有2700餘名中青年農民前去全國各地辦企業、務工或經商,其中寧波市內1600人、浙江省內500人、浙江省外600人,年 濟總收入6200萬元以   民國時期,鄉內商貿業蕭條,僅有里嶴嶺下、苔嶴店跟兩家店鋪。1985年前,全鄉只有 山供銷社 渡口 和梅 西供銷分社及其各村代銷店,共18家。1986年至2006年,群眾得益於黨 東渡口 富民政策,各類商店、酒家、旅館、藥房和農副產品收購商等已發展到267家,其中註冊資金50萬元 車客 上的中、大型超市9家 輪渡相通 商店布遍全鄉46個自然村,形成了以梅中村為商貿中心,梅東、梅西市場繁榮的局 在路運方 。此外,現 鄉村農貿市場7處,平均日成交總額3萬元以 與大陸“[[ 。還有500多名行販,日夜奔波於寧波 白公路]]” 舟山兩市的農貿市場,專業、營銷各種水產品。2006年底,第三產業增加值2220多萬元,從業人員1250人 “[[沿海中線]]”連接 。   交通情況
大橋:2010年通車的梅山大橋以及2017年通車的梅山紅橋是連接梅山島與大陸的陸路通道。
高速公路:連接六橫島的六橫疏港公路預計將於2017年底開工。寧波—舟山港梅山保稅港區沈海高速連接線 ,規劃長度是89公里 ,從昆亭到溪口,雙向六車道,計劃分段進行。 設計時速100公里。計劃今年開工, 建設工期4年,2020年建成通車。  <ref>[文章網址 地鐵:寧波至梅山地鐵目前第一條通道採用的是寧波至象山城際鐵路支線的方式 說明] 寧波至象山城際鐵路從東錢湖出發(接軌道交通4號線) 來源 經鄞州跨越象山港抵達象山城區或石浦鎮。而該線路從鄞州塘溪分出一條支線接到春曉,但不接入梅山本島。目前寧波至象山城際鐵路已經入選浙江省都市圈城際鐵路二 文章日 建設規劃(2017~2022年)。  </ref> 公共設施早在1973年7月,富春江水電 (說明=網 電源30KV高壓電線和跨港2公里綱纜,經紫薇嶴變電所直接輸入梅山鄉和國營梅山鹽場,成為原鎮海縣較早使用華東大電網的鄉鎮之一,梅山島從此步入現代化社會。1996年至2000年,北崙區供電局為改造農村電網,投資850多萬元,整改鄉內低壓電路累計57.55公里;新建梅山供電所1座,佔地42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變壓供電總容量3435KVI。2003年10月,區供電局投資1200萬元,從春曉變電所至梅山煙墩崗跨海8公里的35KV高壓電線和島內輸電高壓線2公里全線建成,並投入使用。1998年至1999年,梅山郵電大樓、梅山醫院、 廣中心和鄉人民政府新辦公樓相繼落成並使用,佔地總面積18900平方米,建築面積9200平方米,綠化1800平方米。續建電信傳呼台4座,至2006年,全鄉已安裝市內程控固定電話戶機3360多台。2004年6月至2006年8月,啟動“第二次自 章標題, 水改造”工程,總投資萬元,安裝各種規格白鐵水管總長度50270米,鋪設從柴橋街道至梅西村Φ600mm鑄鐵過江引水管12公里;新建高壓供水泵站1座。自來水用戶普及率98%。  源=網站名稱) 旅遊介紹梅山鄉是寧波市旅遊“十一五”規模中的國際休閒度假區。按發展定位目標,各行政村加大“海上花園”的開發力度,許多娛樂、健身、旅遊、度假等休閒項目正在不斷建設中。例如:2001年,原裡嶴村投資50萬元建成“珠寶公園”;2002年,原茶廠村投資60萬元建成“茶廠農民公園”;2003年,原南匯村投資70萬元建成“匯樂公園”;2004年,原梅山村投資80萬元建成“梅港公園”;2005年,梅港村投資270多萬元,建成“梅港漁村” 此項目已成為寧波市釣魚協會競賽基地);2006年,碑塔村投資70萬元建成“碑塔農民公園”;梅中村投資350萬元,建成“梅中村文化中心”、村辦公樓和商業用房,建築 積3350平方米;梅東村招商引資,正在籌建“大方門休閒港灣”。近10年內,全鄉道路綠化總面積23公頃,種植名貴花木累計52000多棵,山坡造林建園65公頃。2003年被寧波市人民政府授予“寧波市綠化先進集體”。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歷來是梅山鄉的頭等大事。建區前,雖然經過數次大規模的海塘加固和農田基本建設,均因當時資金缺乏而事倍功半、效益甚微,仍屢遭塘塌田淹之災。建區後,區、鄉兩級政府 語法放於編輯頁最 大決心,投入巨資5210萬元,於1997年至2003年先後修建加固梅西鹽場海塘、七姓塗海塘、鍾家塘海塘、梅東鹽場海塘、碑塔鹽場海塘、原梅山村海塘和 門嶴海塘。7年內累計加固沿海一線國家Ⅱ、Ⅳ級標準海塘19700米,修建海塘2260米。2000年至2006年,全鄉投入資金2200萬元,改造整理基本農田1100公頃,清淤浚通排灌主渠與河道4846米,建成水泥防滲支渠15260米,水泥防滲水溝62960米,修建涵洞62處,橋樑28座,排洪泵站5座,維修加固山塘水庫7座,修建5米寬機耕路累計18600多米,3米寬機耕路65379米。經過10年勵精圖治,已實現了“田成方、路成網、溝渠暢、電配套”的目標,新農村建設已舊貌變新顏。  == 科技 參考 1984年,梅山鄉“農業科技輔導站”成立後,先後從省內外引進農作物優質高產雜交新品種累計240多項,累計總產量50噸。利用有線廣播定期、定時、及時開展植保知識講座,推廣水稻地拋秧和棉花地膜覆蓋種植等先進生產技術,為振興農業經濟作出了顯著貢 。1996年,農技員葉善定被評為“浙江省優秀農技員”。1998年至2006年,鄉農技站改稱“梅山鄉農業綜合服務公司”後,在鄉農貿市場入口處開闢科普宣傳窗,累計205期。經常聘請區農技總站、市農科院等專家教授來鄉村開展科研活動,適時講座種植、養殖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科技知識,累計36場次,受訓人員820人次。2005年,鄉農業綜合服務公司從寧波農科院引進高科技生物製劑“性信息素”,全面推廣誘殺農作物害蟲成蟲的治虫技術,二年內共投入資金40萬元,使農作物害蟲基數減少75% ,為“生態興島、綠色富民”保駕護航。2006年底,全鄉有各類專業技術職稱人員58名,還有6人已從農業函大畢業。有各類專業技術協會6個,會員566名。  == 旅遊在今梅東村盤峙嶴南端隔江四百米的海面上,有座南北長約四百米,東、西寬約二百至一百五十米,最高處海拔七十二米,面積零點二四平方公里的小島。千萬年來,它巍然屹立在滔滔的象山港北部口岸,彷彿似一條忠誠剽悍的臥龍,日夜守衛在國內航道—— 佛渡水道的門戶。住在沿海的人們,祖祖輩輩都叫它“ 青龍山 ”。 [1]{{reflist}}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