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东方红21型内燃机车

增加 12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东方红21型内燃机车 ''' [[ 中国铁路 ]] 使用的米轨内燃机车车型之一,适用于 [[ 轨距 ]] 为1000毫米的米轨铁路,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于1977年研制成功。
==发展历史==
=== 背景===
自从由 [[ 法国 ]] 殖民者在中国 [[ 云南 ]] 修建的 [[ 滇越铁路 ]] 于1910年通车,中国云南境内在历史上曾经先后有滇越铁路、 [[ 叙昆铁路 ]] [[ 滇缅铁路 ]] [[ 蒙宝铁路 ]] 支线等数条 [[ 距1000 距]]1000 毫米的法制 [[ 米轨铁路 ]] 出现。云南米轨铁路并曾经使用过十多种由各国制造的 [[ 蒸汽机车 ]] ,至1970年代初,蒸汽机车仍然是云南米轨铁路的主要牵引动力,但已逐渐淘汰到仅余几种型号,包括解放51型、KD52型、KD55型、DK51型等,这些米轨蒸汽机车大部分都已经使用数十年并严重老化,因危及行车 [[ 安全 ]] 而不宜继续使用,迫切需要替代车型。
1970年代初,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先后而设计生产了援助 [[ 坦赞铁路 ]] 、轨距为1067毫米(英制米轨)的DFH1、DFH2型窄轨内燃机车,以及援助 [[ 越南 ]] 的DFH3型米轨内燃机车,同时又在DFH1型机车基础上研制了轴重仅有15吨的东方红2型准轨调车机车。由于四方机车车辆厂在液力传动窄轨内燃机车方面累计了较多经验,因此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于1976年决定将云南米轨铁路内燃机车的研制任务交给四方厂,并将其定型为东方红21型。
=== 运用及改进===
1977年,四方机车车辆厂试制了首两台东方红21型机车(001、002),交付昆明铁路局宜良机务段试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四方厂对机车在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之后,东方红21型机车于1979年投入批量生产,设计图号为SFJ8;同年首批50台东方红21型机车,首先对当时宜良机务段的蒸汽机车全部进行了更换,开启了云南米轨铁路 [[ 牵引动力 ]] 内燃化进程。至1982年,四方机车车辆厂根据运用部门的意见以及 [[ 昆河铁路 ]] 南段坡度大、 [[ 气候 ]] 炎热的特点,再次对机车进行了改进,包括取消其中一个司机操纵台、增加两组中冷 [[ 散热器 ]] 、加装 [[ 液力制动器 ]] 等;同年开始生产设计图号为SFJ11的东方红21型机车,第二批50台机车于1982年至1984年间配属开远机务段,替换了所有蒸汽机车。至1984年,四方机车车辆厂累计生产了102台东方红21型机车。
1988年,云南钢铁厂(后更名为 [[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 )向四方机车车辆工厂订购两台采用准轨转向架的东方红21型机车,编号为1001、1002。
自1980年代起,东方红21型机车一直是昆河铁路(原滇越铁路昆明至河口段)、昆石铁路(原滇缅铁路昆明至石咀的残余段)、蒙宝铁路的主力机车,担当所有 [[ 客运 ]] [[ 货运 ]] 、调车任务。该型机车在云南米轨铁路运用情况良好,但仍然一直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包括车轮轮缘磨耗较大、内燃机穴蚀严重等。随着机车逐步老化,至1999年后陆续有20台东方红21型机车报废。由于东方红21型机车功率较小,成为提高米轨铁路运能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四方机车车辆厂根据铁道部要求,于2001年开始研制新一代采用电力传动的东风21型米轨内燃机车;铁道部原打算生产80台东风21型机车来替换所有东方红21型机车,但由于昆河铁路的存废去留悬而未决, [[ 昆明铁路局 ]] 最终仅接收了12台东风21型机车。
随着昆河铁路运量逐年萎缩,同时中国将大批二手的米轨机车车辆出口至越南及 [[ 缅甸 ]] ,至2010年代初昆明铁路局仅余下十多台东方红21型机车尚在运用。2010年3月,滇越米轨铁路通车100周年;同年10月30日, [[ 中国大陆 ]] 最后一个米轨铁路机务段--开远机务段,被合并到 [[ 昆明 ]] 机务段。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