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爱新觉罗玄烨

移除 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890.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4297832251&di=48804dea5efcb63cd61f3c1935b90bc7&imgtype=0&src=http%3A%2F%2Ft7.baidu.com%2Fit%2Fu%3D2217448562%2C3647609562%26fm%3D193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88%B1%E6%96%B0%E8%A7%89%E7%BD%97%E7%8E%84%E7%83%A8&step_word=&hs=2&pn=75&spn=0&di=928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934642825%2C4286220305&os=1310934714%2C3894153440&simid=0%2C0&adpicid=0&lpn=0&ln=781&fr=&fmq=159428764489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t7.baidu.com%2Fit%2Fu%3D2217448562%2C3647609562%26fm%3D193&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1t2sojk_z%26e3Bz3stk_z%26e3Bvg_z2C%24qbab8AzdH3Fz3pf2AzdH3F4tg26jgAzdH3Fvyrtv2s_z%26e3B3fr%3Frw2j%3Dnmb%26viwggjst1%3Dl8mln&gsm=4c&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l 来自百度图片]]]
'''<big>爱新觉罗·玄烨</big>'''(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圣祖仁皇帝,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 基本信息 ==
== 为政举措 ==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112人。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 文化 ===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 外交 ===
 
清朝统一[[台湾]]后,康熙由郑氏那里了解到对日贸易的众多好处,于是清政府于1685年正式废除了《迁海令》 ,颁布了《展海令》 允许人民出海经商。这一开明的政策致使去[[长崎]]的唐船骤增三、四倍以上,互市之盛堪称空前。同年,[[日本]]政府则颁布《贞享令》,规定每年去长崎贸易的总额:[[中国]]船贸易额不得超过白银六千贯,[[荷兰]]船不得超过三千贯。贸易总额超过白银六千贯后,即禁止此后该年入港的其他中国船舶进行贸易,勒令运回货物。故来得较晚的中国商船常被禁止入港,不得不驶回中国,不过不少中国船就在日本沿海进行走私贸易。
[[清朝]]市集的繁华程度和中外商家的贸易情况,称“中国商人都会在做买卖时表现的看上去很真诚,特别是同外国人做生意时;他们总是尽可能的抬高商品价格,而且他们在行销自己的商品时通常没有任何顾虑。”清朝跟日本、[[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马尼拉]]以及[[欧洲]]也有贸易来往。甚至中国还做转手生意,把从欧洲进口的布匹出口转销日本。
10,7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