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转辙器

增加 8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转辙器 ''' [[ 道岔 ]] 的组成部分之一( [[ 英语 ]] :Point、美语:Switch), [[ 香港 ]] 俗称波口;转辙器用来转换道岔或锁闭道岔的方向,同时其顶端通常附带有标示或指示 [[ 信号 ]] ,用以反映转辙器尖轨所处的位置(定位或反位)。
当列车由一轨道转至另一轨道或欲进入维修车场、工厂之轨道时,在轨道上必须有特殊的布置,以引导 [[ 车轮 ]] 轮缘顺利进入所指定的轨道,此布置即称为道岔。而道岔之构造主要包括一组转辙器、一个岔心(Frog)、两根护轨、四根连接轨(内、外曲导轨及内、外直导轨)及一排岔枕,其中转辙器系由两根活动尖轨、一组滑板、转辙连杆、转辙器标志所组成。
转辙器属于道岔的活动部分,解释比较狭义。不特别强调转辙器时,很多 [[ 铁路 ]] 术语也会把point和switch也翻译为道岔。在铁路 [[ 工程学 ]] 中可找到实际的解说。
==电动转辙器构成==
[[ 电动机 ]] [[ 减速器 ]] 、转换锁闭装置、 [[ 自动开闭器 ]] 、吸收转动惯量和保护 [[ 电机 ]] 的联接装置、挤岔装置。 转辙器型式
依转辙轨之构造及活动方式之不同,可分为下列四种型式:
=== 尖轨转辙器===
(Split Switch),定位,及反位各有一根活动轨条及一根连续轨条,故又名支干转辙。活动轨条的前端被去一角,利用连杆(Tie Rod)将两个活动轨条相连,使其同时移动,当转辙开向定位时,反位侧的活动轨条紧贴于连续轨条,与 [[ 轨距 ]] 线连成一直线,定位侧的活动轨条则离开连续轨条,留下空隙,将轮缘导向定位,反之导向反位。
为使活动轨条顺利移动,须设置于轨枕钣上,并利用轨条撑增强连结。活动轨条与连续轨条所成之角为转辙角(Switch Angle),通常为0°-52'到2°-36'不等,而活动轨条的长度为4.57到5.03米不等。若于活动轨条及拉杆中间装设 [[ 弹簧 ]] ,则列车反向行驶时即使进路未开通,也能推挤通过而不致脱轨,通过后转辙随即复原,是目前在轨道上使用最多之转辙器型式。
=== 钝轨转辙器===
(Stub Switch):两根活动轨条皆属于定位(常为干线),故又名干线转辙。由拉杆拨动活动轨条以导向反位,移动时由操纵机(Switch Stand)同时移动两个活动轨条以保持固定间距。此种转辙若当列车反向行驶时若未拨正即有出轨之虞,且因两根轨条均有断开会使 [[ 车辆 ]] 发生震动,目前甚少使用,仅用于暂时性或慢速,亦或是特殊类型(如游乐设施)的轨道上。
=== 安全转辙器===
(Warton Safety Switch), [[ 设计 ]] 为定位是连续轨条,而反位是活动轨条,反位部分为一斜面,轨道渐渐升高, [[ ]] 缘在相交处直接跨过定位轨条。此型转辙对于轨道面会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所以未普遍采用。
=== 马华生转辙器===
(Mcpherson Switch)此型转辙器因轮缘直接在 [[ 轨道 ]] 上辗压,造成轮缘与轨道之严重摩擦,因此未被普遍采用。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