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

增加 7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 ''' ,简称十三行博物馆,位于 [[ 台湾 ]][[ 新北市 ]] 八里左岸,于1998年兴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馆。为台湾第一座市立考古博物馆,设立目的为保存及推广十三行文化。旧名十三行遗址文物陈列馆,1998年改名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2010年改为现名。 [[ 建筑物 ]] 及广场共约四公顷,包括本馆建筑群为展示情境,设有遗址出土各项重要文物常设展、特展厅、 [[ 考古 ]] 学习体验室。馆中介绍有关十三行文化、植物园文化、圆山文化等过去的 [[ 遗迹 ]] 与背景。
==沿革==
1957年, [[ 十三行遗址 ]] 被勘查后定名并登录为二级国定 [[ 古迹 ]] 。1989年,因八里污水处理厂将兴建于十三行遗址上,引起各方抢救十三行遗址;抢救计划由1991年7月第五次发掘开始,1990年第三次发掘、1988年的第二次发掘为考古研究计划。1992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文化部)勘定后,确定遗址保存面积为3136.9平方米,其余面积则兴建污水厂。1995年行政院会议决议由污水厂拨地成立十三行遗址文物陈列馆,1998年更名为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后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馆,2010年改名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
目前,博物馆主要常设有十三行文化的展览,并定期推出八里 [[ 原住民 ]] 文化等非常设展。
==建筑==
=== 奖项===
十三行博物馆由台湾 [[ 建筑师 ]] 孙德鸿设计,2002年获台湾建筑奖首奖,2003年获远东建筑奖杰出奖,2014年获国家建筑奖金奖之 [[ 文化教育 ]] 及公共建筑类金狮奖。
=== 特色===
博物馆分别由三栋建筑组成象征为山与海及特别设计成倾斜不正的八角塔象征毁坏的遗迹与无法还原的 [[ 历史 ]] 真相,并由大片尖锐角度的清水模墙面呈现,暗示考古现场无法重现的状况,侧面的两道高墙指向观音山上的 [[ 大坌坑遗址 ]] ,暗示两者的时间连结。
==活动==
2019年7月,十三行博物馆搭配5月启用的新北考古公园推出“一日修复师”活动,开办 [[ 文物 ]] 保存课程。
70,960
次編輯